全球三家著名酒店管理集团在2004年里都不约而同地聘请了业外人士担任首席执行官。
最先是喜达屋集团,聘请了可口可乐前总裁兼首席运营官Steve Hever先生。
接着在2004年12月,希尔顿集团宣布聘任Black and Decker公司的前欧洲、中东、非洲及亚洲地区总裁Lan Carter先生担任希尔顿国际酒店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决定。
然后在同月的8天后,洲际集团宣布任命Cadbury Schweppes公司的Andrew Cosslett先生为其新任首席执行官。
喜达屋董事长Barry Sternlicht先生认为Steve Hever是一位“创造了世界上最具价值的国际品牌之一的营销专家”。 Andrew Cosslett先生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国际品牌营销专家,曾经在Unilever公司和Cadbury Schweppes公司供职。同样,Lan Carter先生曾经在通用电气工作过11年。
这个情况说明了这些酒店业大公司的工作重点已经从传统一般的酒店管理转向产品及品牌的特色管理。
特殊的要求需要特殊的人才。
笔者想到了另外一些异曲同工的故事。
全球企业巨子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会曾给总经理下达一项指令,要求阅读《莎士比亚全集》并写出心得报告。这件事并非发生在4月1日愚人节,董事会成员也没有喝醉酒,这个决议是非常严肃的。
通用公司董事会的这个决议实在是十分高明,这也说明了通用公司之所以能够出类拔萃的原因所在。
企业成功与否,一靠科技、二靠管理,科技是全社会的结晶,而管理只能靠企业自己。管理界人士一致认为,管理既是技术,但更是艺术,是艺术就是相通的,其精髓存在于文学、音乐、美术,也同样存在于军事、体育、企业,从个体中抽象出共性,再用共性来指导个体,这正是极其有效的途径。
然而,为什么在文学中独独挑选《莎士比亚全集》呢,笔者认为正是因为莎士比亚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这种独一无二的风格,可以在企业竞争中克敌制胜、所向无敌。
理论作为客观经验的提炼和总结,是来自于实践的,企业管理的理论来自企业的管理实践。
企业管理的理论出自那些敢于探索、善于探索的企业家,出自走在前面的企业、出自勇于创新的企业。理论研究者的工作无非是图解、总结、推介、推广而已。
某种管理理论只能说它的总体精神是适用的,而具体的贯彻落实应该是因企业而异的。
理论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各种不同情况的企业会有不同的管理。
不能把各种理论区分高低,也不能说某项理论因为年代已久而丧失生命,在其他企业实施最时髦的理论时,你也不必为自己奉行泰罗的动作分析科学管理而感到落伍。
如果为了时髦而更换管理理论,你就永远是落伍的,因为理论是不断刷新的,更要紧的是你已经本末倒置了。
是为了管理而需要理论,并非是为了理论而管理。
世界上找不出两张相同的脸,连两张相同的叶子也找不到,两个相同的企业就更找不到了。
每个企业都首先要真正地了解自己,然而再对照自己来选择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在应用理论时,要结合自己企业的情况作个性化的调整和处理,不应该照搬。
管理理论就如交响曲,企业家犹如指挥,同一首交响曲由不同的指挥在个性化处理后的效果有很大的差异。
酒店业外人士担任首席执行官的新潮告诉我们,当今全球酒店业已经到了迫切需要创新精神的时候了。
(发表于2005年第7期《中外酒店》,署名:Pete 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