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提升领导讲话魅力的10大谋略》
形成幽默的关键,就是要打破常规的思维方法,思维要极具发散性和跳跃性,善于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在"奇"中产生幽默。 那么怎样才能用好幽默这个讲话的"腻子"呢? 在方法上,大体有以下几种: 1.牵强附会。有意把不相关的东西拉到一起,形成幽默的效果。 2.将错就错。有一次,大连星海湾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大干50天,确保11月底封顶"的誓师大会,仪式正在进行,坐在主席台上的星海湾总指挥老宋的座椅突然倒下,宋总指挥从上面摔下来,很窘。薄熙来说:"今天的誓师大会开得很好,大家决心都很大,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你们看,你们的宋总指挥已经坐不住了。(大笑)望大家团结一致,50天确保封顶。(长时间鼓掌)"大伙儿都为薄熙来市长随机应变、妙语解困,并顺势鼓舞士气的机智而喝彩。 3.倒转语义。如:"刚才四位分别就有关怒江水坝话题进行了演讲,讲的都很精彩。×××、×××两位分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生物学博士,×××据我了解是硕士。我是什么‘士‘你们知道吗?-我,啥也不是。" 4.过度夸张。把事务夸大到极点,形成幽默效应。 5.以对方为幽默材料。接过对方的话题,或抓住其某些特点展开话题。 6.自嘲。美国一位肥胖的女政治家在竞选演讲中自我解嘲:"有一次我穿上白色的泳装在大海里游泳,结果引来了苏联的轰炸机,以为发现了美国的军舰。"结果在笑声中,选民反不以其肥胖为意,使她在竞选中处于优势。 7.故作荒唐。看似荒谬,巧妙地避免了正面的、常规的东西,给人以出乎意料、出奇致胜的感觉。 在运用幽默时,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看场合。大部分场合幽默都是可以用的,但有些场合下,比如有重大灾难时,出现严重问题时,讨论严肃问题时,幽默还是少用为好,免得让人觉得轻浮。不同的听众所能接受的幽默方式与内容也是不同的,幽默要有针对性。 2.别牵强。幽默要真正实现效果,最好是自然而然地流露,而不能勉为其难地去逗人笑。幽默是在广泛的社会经验与深厚的知识素养基础上自然的风度表现,是不能强求的。 3.无恶意。幽默是为了增强亲切、热烈的交谈气氛的,是为了让他人高兴的,如果用歧视性语言来达到幽默效果,反而会让人感觉受到了伤害。 4.讲文明。幽默是高雅的,忌用粗俗语言。幽默是体现风度与修养的,是高雅的语言艺术。如果用一些粗鄙流俗的语言来作为幽默材料,不但不能取得幽默诙谐的效果,反而会让人觉得庸俗不堪。如王跃文《梅次故事》中人大主任向延平的"三个寡妇论":"有次,向延平在大会上说,自己能干到这个份儿上,全凭自己能力和实干,不靠什么后台。他说自己没有后台,好比寡妇睡觉,上面没人。又说,自己有个毛病,就是喜欢喝几口小酒。酒桌上朋友多劝几句,就有些管不住嘴巴,免不了多喝几杯。这叫寡妇的裤子,经不得扯。接着又说,当然,工作需要大家支持,这又好比,寡妇生崽,拜托大家帮忙。"这种幽默,容易让人对讲话者产生素质低的印象。

幽默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幽默的素材在生活中也无处不有。幽默诙谐的语言,将是生动形象的语言,是让听众饶有兴致听下去的语言。幽默的技巧并不限于上面几种,只要善于发现,巧加运用,多积累知识,多掌握技巧,您也会成为一个幽默风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