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素材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之商业伦理研究)



 笔者按:原发于2003-01-03  阿里巴巴商业论坛,内容略有删改。

 

[案例]:

王进在某民营食品企业工作,前几年公司使用代理制销售方式,不几年的时间市场就在当地区域市场有了很好的知名度。王进也因为得到老板的赏识,成为这近二百人的食品企业的生产副总经理。

但是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其产品的市场逐步委琐,市场占有率和销售利润率都越来越低,到今年企业到了只能维持的状态。

眼看临近中秋还有一个月了,公司上下都知道中秋节的月饼有一个多月的销售旺季,可以做一些中低档月饼在当地销一下。弄好了一个月能顶上全年的利润呢,而职工大多都提出早点下手做月饼扭转公司亏损的局面。

 于是公司领导层提前一个多月就开了个会,准备大量生产月饼,在中秋期间捞一把。由于资金紧张,原料采购不全。这时有人建议公司用经销商过期退货的面点食品,重新加工一下作为月饼的内陷的主要填充料,而且经过适当加工一般人食用是尝不出来的。

王进知道,退货的面点食品多数都已过了报质期,有些会轻微发霉变质,黄曲霉等毒素会超标,消费者食用后对身体是有害的,而且万一工商查出来(当然,他们是要做到守口如瓶的),一个重罚,对于企业经营来说,其不是雪上加霜?

王进这时在个人良心与企业生存这两条路上拿不定主意了:如果他反对,他完全可以以目前的技术处理不好,消费者会尝出异味、甚至工商会查出来来加以否定。

如果他赞成,他知道由他安排生产的食品生产出来对消费者有一定害处,但是害处也不大,我们在批发市场买的蔬菜瓜果还不知道有多少残留呢,况且,况且200口职工等饭吃呐。还有一点,老板也赞成这么做!   

[正文]

一、引子

这个课题表面上看,是说明了一个职业经理人在面临经营难题时如何抉择方向的问题,王进在企业逐步步入绝境时,他只能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选择使用过期退货的产品,加工后作为月饼填充料,要么放弃一个利用中秋时间销售的有利时机,使企业继续在效益下滑、职工失业、企业最终在破产的境地上继续走下去。

在本文中,我们不是就这个问题的操作层面给予什么思路,提出什么两全其美的解决之道,而是根据鄙人个人的理解就商业伦理问题的探讨必要性与重要性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二、 商业伦理是什么

严格意义上说,首先商业伦理属于伦理学的范畴,而伦理学则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目的是作出持之有据的判断,并由此提出充足的建议。其次,由于商业伦理则不仅评判而且规定道德标准,并与商业环境相吻合,它界定了商业管理环境中,一些基本的商业规范,也就是那些可以做,那些不可以做,或者这样做的程度、目的、方法等等商业操作手段(与某些朋友说的技术接近)上的指导思想。

从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首先商业伦理研究的是商业环境中的道德与文化方面,其次商业伦理研究的是商业环境中的行为手段问题。如果在目前我们探讨的各种企业管理行为中,把个人与企业道德问题与具体操作手段分离了,那么这种“企业管理”是存在的吗?实话说你想割都割不断。

好了,既然是研究管理,如果不研究商业伦理,那么与哑哑学语的幼儿有什么不同?所以个别朋友所说的只研究管理“技术”,而不研究商业伦理,就如同一个天文学家只研究望远镜的使用,而不去研究如何观察浩瀚无边的宇宙的现象,从而推断宇宙的过去和宇宙的未来演变一样荒唐可笑。

所以,商业伦理的研究极其有必要,也极其重要,奉劝部分朋友最好收一下自以为是的想法,既然要做管理,要在商业环境和市场经济中生存,就必须重视这个问题。或许有人说,我是做医生的,好,我给您提条参考意见,朋友您要去研究一下医德和在商业环境中的医疗伦理。

  在我们讨论的案例话题中,王进作为一个高层职业经理人,面临着一个小小的道德问题。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确实,这个道德问题大吗?不大,因为只是用一些退货再利用,以解决企业的最实际的困难。小吗?不小,企业是否生存下去,200余人的吃饭问题,企业声誉的不可测等等都关乎企业的命运和职工与消费者个人的生活。(至于生命还谈不上,因为在案例里,我极力避免这一方面)。

其实许多经理人都遇到这些问题。那么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一个职业经理人要如何面对这一不能避开的商业伦理问题呢?

至于商业伦理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的问题,我简单介绍一下。

国际上,对于商业伦理的研究,自始至今,也不过30多年的历史。在美国,60年代出现了商业伦理的说法;70年代,世界各国开始有学者专门从事商业伦理的研究,发表了有关商业伦理的专题文章,出版了有关商业伦理的专题杂志和教科书,同时产生了以商业伦理为研究课题的社会团体。进入80年代,推广商业伦理的运动掀起了一股高潮,其影响力之大,使得政府部门在90年代也加入到商业伦理的研究与推动中。

在日本,商业伦理的研究,不仅有专题杂志的出版,而且产生了一批社会团体和组织,成立了商业伦理各方面问题的专题研究组。

在中国,商业伦理的研究开始于80年代。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的商业活动带来了活力,商业伦理问题也随之不断发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于是,有一些学者开始从事商业伦理的研究,但是这种研究现在还主要存在于学术界,且是个别研究,至今尚未形成较有规模和系统的研究,同时社会和政府对于商业伦理研究的参与度还不高。(摘自零点调查《中国企业家的商业伦理指向》)

由于这一课题牵扯的因素很多,而且在国外也是从六七十年代才开始系统研究的,而国内更晚了,即使有研究,也基本局限于企业文化与企业价值观的问题这一相对狭窄的范围内,还由于所研究的人员的职业、经历与对其他层面的了解程度,所以如何把学术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是一个重要方向。同时由于商业伦理牵扯的面太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人文、心理、生理、民族甚至国家等等,可见要研究个透,就如目前天文学家研究宇宙一样,但是至少我们对于月亮、对于地球掌握了很多成果的。

个人认为商业伦理也是逐步深入、逐步清晰的,最终如同从用望远镜探测变成登上月亮一样,至于火星虽然还在探测过程中,但是登上她的时日肯定不会太远。打了这个比方,有人可能说了,你这个比喻说明商业伦理太大了,我们不可以涉及的,那么我在问您,您对您的居家前后可是了解吧?您对一年四季可是了解吧?这是不是浩瀚宇宙的一个组成内容?

因此,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商业伦理是从伦理的角度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可见它是极其重要的商业的社会哲学,可见它有着很强的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可能多数人都知道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关于企业文化与商业伦理的关系问题,我也准备拿出一个章节专门探讨,在这里我想简单先说明一下。在企业文化的润育过程中,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明显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企业管理如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企业管理都有直接的影响,因为商业伦理更宽泛、更直接、更具有无意识性,并且包容了企业文化、管理行为、甚至经营手段,那么商业伦理也是属于企业管理的大范围内,如果把商业伦理拿出来,与企业管理割舍开,为研究商业伦理而去研究,肯定是行不通的。商业伦理行为不是发明创造,而是自有人类的商业活动存在以来就存在的行为。

好了,既然商业伦理伦理如此重要,而且与目前的商业环境息息相关,可见商业伦理的探讨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作为一个企业可以通过商业伦理的研究而更好地把握其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三、商业伦理与日常道德的分歧

在第二部分我已详细说明了商业伦理的研究的重要性。但是重要归重要,其认识的分歧也是巨大的,这种分歧的方面很多,这也就是为什么诸位朋友的看法各不一致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我先从商业伦理道德与日常道德的分歧来说明。

那么对于商业伦理道德与日常道德分歧到底有那些,在此处我根据某国外研究者的分法,把商业伦理分成一下几个部分:

(一)一元论

认为商业伦理中管理与道德属于一个大范畴,认为个人日常的生活行为与一个商业组织如企业的日常商业行为是一致的,或者商业利益相关者如职业经理人的个人日常道德行为处事方式与其在商业活动中的做法是一致的。

我们先看一下其正确的一面,如个人的日常行为道德如礼貌、诚实、如尊老爱幼、勤快不懒惰等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礼仪、诚信、尊重经销商、敬业精神等是一致的,看来很对。

但是如果在我们讨论的案例中,王进如果赞成用退货馅料的话,可能就和他的日常道德不一致了,譬如他自己肯定不吃这种月饼,甚至会告诉父母亲属也不吃它。如果不是自己的企业面临如此问题,而是别的企业作为,那么当他知道后至少也会说那个企业是不道德的。看来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商业道德与自己日常的道德出现了偏差。

譬如在西方某些国家,按照基督教的教义是不允许避孕的,罗马教皇就是一个反对者,从宗教道德的观点看,诸如避孕套、避孕药甚至堕胎之类的现代人权是不允许的,但是现代人都普遍接受了这一技术,甚至包括了基督徒。这又出现了一个道德问题,赞成吗,就不去用,反对吗?那么每个家庭生一大堆孩子怎么办?

看来一元论有其正确与错误之处。

(二)区分论

一元论不行,那么区分论如何,也就是把商业伦理与日常的道德行为截然分开。作为职业经理人来说,如果用这种思想,可能对于他来说企业生存与发展是第一位的,“各为其主”是其主导思想,只要与此有矛盾都只能从属于此。那么对于企业来说,看起来这样的商业组织就象一个独立的王国一样。

亚当斯密认为市场经济是靠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的,只有企业有了效益、才可以有利税、才可以养活职工,才可以为社会贡献福利,也就是每个企业都要“追求利润最大化”。约里森对著名的尼尔顿.弗雷德曼有关商业责任的观点有如下评述:

经理一心一意追求利润目标,市场的无形之手可以保证其以最佳方式服务于社会,那么根据弗雷德曼的观点,市场是打不垮的观点也可以同样运用到企业道德上。

但是,如果如此,在商业伦理中的不合道德的行为,区分论就没有办法解决了,于是就寻求于法律。譬如某小造纸厂位于一个居住区,而其在生产过程中所流出的废水,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这是可以通过法律解决的。但是如果只是有轻微的异味的话,法律可能就解决不了了,只能运用道德的手段,如此则如果企业经营者是利润最大化的信徒,那么他可以根本不顾及居民的说三道四。

由此来看,区分论也有很大局限。

(三)结合论

这种观点认为商业活动不仅仅是一个追求利润的活动,而还是属于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就象我在自己的《商镜》系列的子贡部分里叙述的孔子主张“学而优则士”,学好了去做官,但是他对不愿意做官而是从商的子贡确实倍加赞赏的。那么这就是一个结合的问题。

大家对于目前的部分政府部门建设或采购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很头痛,但是一个明显的想法是,是头痛,但是您不这样做,肯定没有您的好运的。那么您如何来做?看来还是要结合起来了,至于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社会这个大系统,可不是一个企业和一个人就改变的了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管理理论与实际经济操作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就是不合拍。那么能说管理理论不对吗?不!很对,而且我们要仔细认真学习并运用它。那么这就又遇到一个问题理论与实践的问题,理论知道商业活动,但是日常道德伦理可是对实践左右很大的。

因此,两者的动态结合是重要的思路,但是如何动态结合呢?如何在商业环境中把握这个度呢?

四、商业伦理与诚信问题

马克斯·韦伯在《儒教与道教》中指出:“商业伦理往往是十分复杂的东西,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另外,我们也会看到,表面上相似的经济组织形式与一种极不相同的商业伦理结合起来,就会按照各自的特点产生极不相同的历史作用。商业伦理不是经济组织形式的简单的‘因变量’,同样,商业伦理也不是反过来从自己一方去塑造经济组织形式。”

从这一段的摘引,大家可能会了解到,我要用什么去解决第三部分的疑问了,那就是在整合商业道德与日常得到的过程中,一定要把企业或个人的信任度与被信任度放在首位。同时由于各个外表看似相似的经济组织如企业与不相同的商业伦理结合起来就会产生不同的历史作用,从这个角度分析,商业伦理与组织的结合不是简单的结合,由此,商业道德的一个重要正面因素,诚信问题,也就不是一刀切下来的。

现在,我们就详细分析一下商业环境中的诚信问题。

诚信一词在英文中的对应词语为Honesty,其含义除了含有被他人信任程度、守诺程度的“信用Credit”意义以外,还有一个诚实的道德含义在里面。既然有了一个道德的含义,那么就属于商业伦理的范畴内,所以本章节研究的子集与总集的关系。

首先,信息不对称产生信用问题

由于商业活动的发生并不全部是近距离的发生,同时由于金融、信息、政府管理等组织对信息的垄断,如金融部门就不允许其他人核查其客户资料,而社会没有一个完善的监督部门,更没有商业信誉度的核查机构,虽然工商目前起到这个作用,但是由于机构运作、地方保护、统一管理等方面的缺陷,使得所有这一切造成了信息不对称从而产生彼此间的信誉危机。

其次,计划经济导致社会信誉度的丧失

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导致目前众多基本上从一个没有市场竞争的环境下脱胎而来或者成长起来的企业信誉的淡漠。如果从长期的历史来看,由于中国过去长期的小农经济环境的影响,使得人们自私自利的思想占上风,从而导致社会信誉度的丧失。

第三,社会不正之风助长了信誉度的降低

根据有关调查,中国的企业经营者具有极高的容忍度,尤其是对向有权者的行贿受贿现象与贿赂客户现象,有多达7成以上的经营者持高容忍态度,显示商业伦理道德整顿的最关健处也许是在清理企业与企业外的权威的关系方面。而且由于在多数情景下,经营者把从事这种不道德行为的原因归之于社会环境压力,因此在进行这种因不道德行为时,行为人极有可能不会为此承担个人的道德责任,从而丧失道德自省并进而完善自身行为的可能性。

由于中国的政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政府或者大型企业握有相当资源,加上法制上的力度不够,从而可以通过诸如行贿、欺骗等行为造成信誉缺失,导致社会整体信誉度低下,而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久而久之也缺乏商业道德的行为,

第四、商业伦理的没有系统化教育导致企业自身不重视信誉

根据材料西方国家的诚信程度要比中国的高,根据一九八六年美国《财星》杂志的统计,美国前五百大公司中,拥有企业伦理守则的公司高达百分之七十五;而在其他国家的类似调查发现,加拿大、西德、澳大利亚、纽西兰等国的大企业,制订有伦理守则的也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至于英国与法国则稍低,但是也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企业订有伦理守则。相形之下,中国大企业中订有伦理守则的比例实在低得可怜。

《圣经》上说:“有智无信,增长邪见;有信无智,增长愚痴。” 中国社会重商的程度,可能是史所未有。在任何一个公共场所,我们都可以听到人们谈论有关商务的话题。但是,在这一类商务的话题中,有关企业伦理或企业灵魂的讨论,并不多见。这基本上反映我国企业社会的需求,同时也反映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有智无信。

我们也看到以美国观点为主的流行管理书籍,有如排山倒海地侵入中国图书市场。许多人对于美国的流行理论或管理英雄,趋之若鹜,似乎只要在美国流行的管理理念,就可以在中国一体适用。没有错,这些理论以及管理英雄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镜的地方。但是,毫无批判地迷信追逐、惟美国马首是瞻的现象则是有信无智。

以上分析了诚信缺失的原因。当然原因是很多的,因为时间关系,在此避重就轻,就不继续深入分析了。

那么对诚信的分析,对于我们商业伦理的研究究竟起什么作用?其实对诚信的研究,就是对商业伦理的研究,那么我们也就找出了商业伦理与日常道德动态结合的基本面之一为诚信度,这是解决第三部分最后的关于动态结合疑问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诚信决定于企业内部,而加强对商业伦理的重视,制定自己的商业伦理守则是一条可行的路子,但是这要整个社会企业群都重视时,才可能有相当效果。那么如何制定商业伦理守则呢?叶匡时教授给出了如下的建立商业伦理守则的方法:

(1)、列出企业所需面对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如供应商、股东、员工、政府机构、上下游厂商或购买者、社区民众等等。

(2)、仔细考量与这些利益相关者往来时,所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如环保公害、劳资纠纷、消费者权益、逃漏税、贿赂、职工安全等问题。

(3)、针对可能产生的问题,订定出企业应该遵循的行动准则。

(4)、订定伦理守则时,应有员工代表的积极参与。毕竟,这些守则必须要员工能够遵守,才有意义。

(5)、伦理守则一经制定之后,应广为企业员工所知悉。

(6)、企业应针对员工所曾经以及可能面临的一些伦理问题,编写成个案,以供员工教育训练时使用和讨论。

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企业通过商业伦理的系统梳理,能够明确和清晰,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那些应该做,而那些不应该做。那些是权宜方法。这样就会为整个社会建立诚信系统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中国商业信誉的丧失,建立比较高的商业信誉度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正如郑也夫在《信任论》所提出的,中国要建立完整的信誉制度至少要五十年,五十年是一个漫长的岁月,企业在天天经营,不可能跨越时空,到那个时代去经营,因此建立此级信誉系统是当务之急。

五、建立次级信用评介系统

商业信用是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诚信和信誉程度的综合性反映。它体现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特征、经营方式、信誉状况、信贷能力和在市场中的公众形象。了解一个企业机构的商务信用状况有利于经营者们在商务活动中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决定,而良好而完整的信用将有助于客户对企业的合作信心。

从更深一层的意义看,它有利于规范企业的市场经济行为,增大经营透明度,从而有效防范经济欺诈犯罪活动。 诚信通为现代商业和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新的信用建立和评价体系,实现信用信息发布实时化、信用信息收集全面化、信用信息评价互动化。(摘自阿里巴巴网站)

前一段时间,看到阿里的宣传说有160万客户。不管此数字真假如何,根据前一章节的分析,阿里建立“网络次级信用评介系统”,从而包容其会员的信用评介,应是可行之举。

但是阿里目前也有无奈的一面,从上面介绍可以看出,“诚信通”是把网下认证同网上信用评价两种手段结合了起来。信用是B2B、B2C等商务网站的生存根本,为了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阿里巴巴必须要保证用户企业的信用度。

但是,由于我国网下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企业信用体系,要靠阿里巴巴一个网站来完成认证功能是十分困难的。在此情况下,阿里寻求与资深信用服务公司如邓百氏、澳美资讯、华夏信用等合作,对它的用户企业进行认证,并向用户收取服务费。

从这里看出由于目前中国诚信问题,使得阿里要独立建立“次级信用评介系统”也是极其困难的。可能很多客户认为,那些经过这些信用认证单位认证的企业就完全讲信用了?可能某企业以前一直很讲信用,可能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不得不面对一些极其两难的境地,如我们的案例中的企业,那么阿里怎么办?

由于网下既有的交易习惯,以及网络的特殊性,因此,阿里通过目前的多角度方法,如进行会员之间的网络互动、网络劝服方面的“以商会友”;提供网络产品展示,为企业的网上贸易提供鲜活的、真实、持续、高价值的参考;以及寻求第三者的认证和必要的分支机构跟踪等等,从而建立“阿里商圈”内相辅相成的“次级信用评价系统”,同时阿里要建立更加开放、共享、有效、直接与诚信通相配套的制度激励,才是真正的可行之道。

但是不管怎么说,阿里开创了中国商业环境中诚信认证的先河,开创了一个利用网络而不断完善的“次级信用评介系统”模式。

那么,现在,我才扯到本案例的王进的表现中。王进的作为如果在其所处的商业区域内有权威的信用评价系统的话,那么,他如果赞成此企业这么做的话,无论如何掩盖,可能他此问题都会有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可能。但是如果有了独立的信用评价机构,可能他就会对这一风险的程度到底有多大有一个更明确的估计,从而为企业企业下一步的走向划定目标。

王进对于他的企业处在生死存亡的阶段这个难题,他唯一避开的方法就是第三条路,走为上。可怕地是,鄙人没有给您如此地条件,因为一走人,王进还是这个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吗?不是了,那么对此特定案例来说,就无探讨王进的意义。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素材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之商业伦理研究)

六、生存与发展之间的抉择(结束篇)

以上我叙述了许多话,其实就是在说明我的观点:商业伦理在商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两个阶段其行为是有一定的区分,同时这种区分是动态的过程。从企业历史上看是发展阶段,所以用一个动态评价方法,也就是权变策略的思路来评价是可行的路子。 

如果您说这个企业无生存的道理,可能很对,因为您有很好的理由,但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同样适应企业的,物竟天择,适者生存,那么那么多职工如何处理?您看着他们在街头乞讨心里会痛快?如果说一个人一辈子没有撒谎,我敢说世界上60亿人口中其数量寥寥无几,那么撒谎如果您摈弃,但是善意的谎言您也摈弃?为什么会有善意的谎言,可能说谎者,纯粹是为了您好。

这个问题太敏感了!

商业伦理问题为什么在中国是禁区!

能深究吗?能!转了这样一个圈,还是讲到诚信,就是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最终目标!如果社会商业领域的诚信度越高,对商业伦理的理解度越高越趋同,那么探讨商业伦理的公开性就会越高!社会的原罪问题,在商业伦理的探讨环境中,就会变成一个公开的话题!

题外话: 

以上的文章内容是我两三年以前在阿里巴巴商业论坛上的一个讨论案例,并曾带来极大的轰动。两年过去了,重新看看此文,发现许多观点已经不合时宜,甚至是错误的,但是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我就着手在保持原文风格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一些修改。

记得伟大的哲学家罗素先生曾经说过:“问题的根源出在商界流行的那种哲学。”确实,目前商业伦理出现问题的最大原因,就是人云亦云的背离公德的“流行”,导致了商业伦理的缺失。

最后我用松下幸之助先生的一个观点,作为本文的总结吧:小企业要注意不能危害社会和消费者的利益;中型企业不但要不能危害社会,而且要做一个具有社会信任感的企业;大型企业不但要不危害社会,具有社会信任感,而且要具有社会责任感。

  松下幸之助告诉了我们一个企业建立商业伦理的一个最底标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14757.html

更多阅读

我还爱你,只是不喜欢你了 我还爱你

我知道我已离开你的世界,也知道,彼此不再有交集,然而心中某块地方,始终无法抹去存在的痕迹。一金庸小说中,我最爱《笑傲江湖》,众多人物中,我最爱令狐冲。但由于初读年纪小,每逢读到令狐冲对小师妹的念念不忘就匆匆跳过。这点也始终让我觉得

声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素材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之商业伦理研究)》为网友醉绾青丝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