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市场 英、美、日货币市场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300191)

  [内容提要]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国经济发展道路不尽相同,因而其货币市场也各呈特色,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英国模式、美国模式、及日本模式。本文将就这三种货币市场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货币市场的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货币市场;英国模式;美国模式;日本模式;

  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市场是一种短期金融工具的交易市场,这些短期金融工具主要包括国库券、短期国债、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回购协议、银行承兑汇票等货币市场工具,还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货币市场在发达国家金融体系中所发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形成合理的短期利率,该短期利率在整个市场利率体系中充当基准利率,成为其他金融工具和资金融通利率确定的重要参考。货币市场的发展从古典的货币经营业开始,至今已经历了大概上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西方各发达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私有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其货币市场也逐步完善起来。但由于各国经济发展道路不尽相同,因而其货币市场也各呈特色,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英国模式、美国模式、及日本模式。本文将就这三种货币市场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货币市场的发展有所借鉴。

  一、英国货币市场模式

  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市场普遍发展比较成熟。英国货币市场产生最早,伦敦作为历史上最早的世界金融中心,推动英国货币市场成长为一个全球性市场,昭示着国际货币市场的发展方向,并成为欧洲型货币市场的典型代表。英国货币市场的发展有200多年的历史,目前,英国货币市场非常发达。对英国来说,货币市场分为贴现市场和平行市场。英国的贴现市场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世界最古老的、也是50年代以前英国唯一的货币市场。英国的贴现市场分为国库券市场、短期资金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和短期金融工具市场。英国的贴现市场除了从零售银行获得短期资金外,还从批发性银行(如商人银行等)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养老金机构、投资信托公司等)取得各种形式的英镑资金,从而使其贴现市场有更多的资金来源。贴现市场在英国货币市场中具有独特性,贴现行在贴现市场上居中心地位,成为英格兰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缓冲器。目前英国的贴现市场是由贴现行、英格兰银行、清算银行、商人银行、证券经济商号及承兑行等金融机构组成,并且以贴现行为中心,伦敦11家贴现行是贴现市场的核心,主要从事英国政府的国库券,商业票据和政府短期债券的贴现。西方大多数国家的货币市场上,都是工商企业向商业银行贴现,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而在英国由于交易的传统习惯和货币市场中介机构的构成、地位和业务的侧重点定位,使英国选择了各种票据的贴现和再贴现都在贴现市场上通过贴现行进行。英国的贴现市场上,贴现行向商业银行借人短期资金,投资于短期票据或政府证券。具体操作过程是贴现行从一些商业银行以低于借贷利率的价格买进商业票据,再将这些商业票据卖给一些手头有多余资金的银行和投资者,从而通过贴现率与借贷利率之间的微小利差赚取利润。当贴现行需要资金时,可将证券或票据再卖给英格兰银行,或向其再贴现或借款。贴现行是英格兰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唯一对象,其放款数量一般都能满足贴现行对资金的实际需要。贴现市场通过获得英格兰银行的这种流动性保证反过来又保证了银行系统流动性的稳定。贴现市场实际上就是英格兰银行与其它商业银行之间的桥梁,英格兰银行并不直接参与贴现市场,而是通过向贴现行提供资金融通的方式间接进行,并通过调整对贴现行的放款利率和买卖票据的公开市场方式来干预市场,传导其货币政策。英国是最早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的国家。在金融市场发展历史中,英国的公开市场操作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特点:英格兰银行(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同时在票据贴现市场和政府债券市场上与贴现银行进行品种广泛的交易,以此来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货币市场利率。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英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英格兰银行开始在其公开市场操作中采用债券回购。1997年英格兰银行对公开市场操作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革,一是在继续进行国库券和合格票据交易的同时,扩大债券回购交易;二是改变原先只同贴现银行进行交易的方式,将对手方扩展到所有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三是增加了晚间融资安排,使其能更为便捷和及时地调节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公开市场操作由此成为英格兰银行最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在英国的货币市场上,同贴现市场并存的平行货币市场是在50年代中期形成的一种新型货币市场。平行市场是由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构成(其中银行同业市场具有特殊重要地位)。从1996年1月2日开始,金边证券回购市场也正式运作,该市场包括回购协议市场和金边债券借贷市场,它是一种批发的专业市场、最低交易金额在一百万英镑。1997年11月,金边回购协议金额达720亿英镑,金边债券借贷达240亿英镑。平行货币市场的参与者有清算银行、大的欧洲银行、贴现行、国际证券公司、政府机构。平行货币市场主要包括地方政府货币市场、银行同业市场、存款证市场、金融行存款市场和公司同业市场五大类,其中前三类规模相对较大。平行货币市场的发展得益于两大因素:一是英国的地方政府需要从金融市场上筹得大量资金;二是租购业务的扩张意味着一级银行及传统的贴现市场已经无法满足个人和企业日益增长的资金需要。同时,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短期资金(主要是欧洲美元)交易促进了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这些新金融机构中介创造了许多新型的金融债权,形成了同贴现市场平行活动的各种新货币市场,这就是平行货币市场的由来。随着该市场业务不断扩大,英国的一级银行也加人了平行货币市场的交易活动,这就使平行货币市场的业务内容和规模不断扩大。近些年来,英国政府对进人贴现市场的限制有所放松,因此贴现市场与平行市场在业务上已经不像原先那样径渭分明。尽管如此,同传统的贴现市场相比,平行货币市场上的资金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借款项没有英格兰银行提供的保证;二是英格兰银行不干预平行货币市场,贴现市场也就成了英格兰银行为实施其短期货币政府所借助的唯一场所。所以,平行货币市场上的利率变化不象贴现市场那样直接受英格兰银行的影响,相对比较自由,完全是由资金供求关系来决定。不过,平行货币市场的利率走势基本上与贴现市场紧密相联系。这是因为一家金融机构可以同时在平行货币市场和贴现市场进行交易,这样就容易导致平行货币市场与贴现市场的利率走势趋同;三是在平行货币市场上,没有像英格兰银行这种向贴现行提供资金的最终贷款人。但是,英格兰银行根据有关法律对参与平行货币市场交易的金融机构同样有非常严格的监管。所以,从谨慎操作方面来看,平行货币市场与贴现市场基本上是一致的;四是平行货币市场的大部分资金交易都是通过经纪人在供需双方之间牵线搭桥而完成的。

  英国货币市场中的平行市场也是一个无形的,由经纪人通过电话与资金需求和资金供给双方联系进行交易的电话市场,在英镑货币市场上,货币可以在机构公司和银行之间进行借贷,不用抵押品,而且也没有货币当局的直接引导和管制。英格兰银行在市场上不再对任何人作为最后贷款者,在其他金融中心,交易在银行或公司之间直接进行。而在伦敦,则广泛运用经纪人制度,且经纪人买进海外经纪人股权,设立海外附属公司,在其他金融中心进行交易。伦敦成为一个国际经纪人事务所中心,在伦敦有几家大的经纪人公司,他们是一种高度职业化的组织,已成为最大的经纪人事务所,可以把货币投放在任何一个市场上进行外币和英镑的交易。经纪人有两个协会组织:“外汇和外币存款经纪人协会”(Foreign Exchangeand Currency Deposit Broker’ Association),这个协会的经纪人可以经营外汇或外币存款或兼营这两种业务。要成为该协会的会员,经纪人必须取得英格兰银行的“认可”;另一个是“英镑经纪人协会”(Sterling Broker’ Association),这个协会的经纪人只经营英镑存款业务。英国银行同业市场上,银行通过经纪人网络直接利用存款收据借贷,而这些存款收据不能买卖。在存单市场上,贷币经纪人代表客户买卖这些存单,有时与贴现行交易,有时与银行或大公司交易。

  二、美国货币市场模式

  在美国,货币市场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它已成为美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的一环。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货币市场,目前在世界上流行的许多信用工具都是在美国首先出现的。发达的美国货币市场不仅使美国经济充满生机与活力,使美国金融制度、金融业名声显赫,而且其特征及运作经验也已成为其它国家建立和发展自己的货币市场的典范。美国早期的货币市场是指证券经纪人之间的短期拆款市场;但到今天,货币市场系指能获得一年以下短期性资金的市场。现实地分析美国的货币市场,其运行特征如下:

 货币市场 英、美、日货币市场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1、市场的多元化与专业化。多元化是指美国货币市场是由一群发达的子市场组成,主要包括:政府证券市场、联邦资金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可转让银行定期存单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以及对经纪人贷款(又称“买回市场”)与欧洲美元市场。各个子市场相互关联,连成一体。联储可在国库券市场、回购协议市场等各子市场上配套利用不同的信用工具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实施其货币政策。专业化是指这些子市场都各自专门经营一种类型的金融资产,为其主要参与者提供专门的服务。美国货币市场的多元化,使市场充满了竞争与活力,拓宽了融资渠道,调动了各经济主体的参与行为;专业化使得美国货币市场向着深层次发展,代表着它的深度与质量,为部门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市场信用工具种类的丰富性。货币市场信用工具作为货币市场上的交易客体,它在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新兴的货币市场子市场的出现与发展,都有赖于对市场信用工具的不断开发和创新。美国货币市场工具比较丰富和多样化,主要有:联邦基金、贴现窗、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欧洲美元存款和欧洲存单(CDS)、回购协议、国库券、市政债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政府资助企业证券、货币市场投资权益、期货合约、期权以及互换等。如表1所示。

表1  美国货币市场工具及其所对应的主要借款人①

  3、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与相互替代性。美国货币市场可称得上完全竞争的公开市场,因为货币市场上几乎所有证券价格与利率全凭市场供求状况自由决定。另外,货币市场的竞争公开性还体现在证券的发行方式、参与者和买卖价格的市场决定上。相互替代性是指众多的市场参与者基于对市场的敏感与资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不同信用工具的选择与替代,使资金在各类市场变换转移,从而使得美国货币市场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货币市场。

  4、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相辅相成。货币市场上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参与者难以截然分开,如许多银行既是可转让存单的发行者和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者,同时又是两种信用工具的买卖者。在美国货币市场上,除了联邦资金市场与“买回”协定市场无流通市场外,其他的子市场都有与发行市场匹配的流通市场,其中尤以政府证券市场、可转让银行定期存单与银行承兑汇票市场最为发达。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是货币市场运作的“两条腿”,缺一不可。从某种意义上说,发达的美国货币市场主要指流通市场。

  5、市场“信用”交易的空间极为广博。美国货币市场的信用工具一般由信用等级高的机构发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期限可长达一年。但通常是如天或更短,有时甚至一天,其范围广、交易量大。而且美国财政部和联储之间是信用关系,国库券既是政府筹措资金解决资金缺口的手段,又是联储调节信用、实施货币政策的工具。美国货币市场买卖交易均属大宗交易,其所有交易全凭买卖双方的诚意与守信。不论是国库券买卖还是“欧洲美元”市场交易,只需一个电话,同意便成交。即便货币市场的利率瞬息万变,众多票券经纪人时常卖空,然而无法交割与事后纠纷的现象几乎从未发生,这足见“信用”在货币市场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6、市场资金供求渠道众多,参与者各司其职,形成庞大的无形市场。美国联邦政府及联邦政府机构、州政府及地方机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企业、个人、外国政府及外国中央银行、外国银行在美国的分行及代理机构、联邦储备银行、证券交易商及经纪商等,都以货币市场的资金供给者或资金需求者参与货币市场各种信用工具的买卖。绝大多数参与者具有双向融资的特点,即它们既是货币市场资金的供应者,又是资金的需求者,相对来讲,其资金的净供应者要多于需求者,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市场的资金供给实力。当然,货币市场最重要的参与者还是联邦储备系统的公开市场委员会,它通过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公开市场交易室持续、频繁地进行公开市场买卖操作。其目的不是为了更有效地管理白己的现金头寸,而是通过放松或紧缩银行准备金来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美国的货币市场不同于有组织的证券或商品市场,它没有正式的组织,没有固定的场所,只有许多专业经纪人和中间商进行交易活动。货币市场特别是二级市场交易几乎全通过电话成交。经纪人和中间商集中在纽约,以便他们通过电话、电传与美国各地以及欧洲金融中心联系,参与市场动作。美国货币市场已成为一个“电话市场”。譬如美国的回购协议市场没有一个有形的交易中心,交易不是在一个实体形式的交易所内进行,而是通过电话安排或由资金供需双方洽谈,然而更多地通过“市场专家”进行,这些“市场专家”是政府债券交易商,他们为资金需求者安排回购协议或为资金供给者安排反回购协议,同时从吸收资金和提供资金差价中获利。证券回购协议供求双方大多有固定的交易对象,各个主要市场参与者一般都雇有“交易员”(Rptrader),交易员的职责是与其他交易员联系,寻求最佳安排,亦即供给资金时获得最大收益,吸收资金时付出最小成本。

  7、机构投资者尤其是货币市场基金①非常发达。政府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是传统货币市场的主体,他们在货币市场上大量供给和获得资金,促进了货币市场的发展。但最引人瞩目的是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它为中小投资者进入货币市场提供了有效途径,货币基金的功能类似于银行活期存款和支票存款账户。基金持有者可以依据其持有基金的价值签发支票,但基金的收益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和支票存款账户。货币市场基金最早由美国创立,这与美国具有发达、完善的货币市场以及丰富的货币市场工具是分不开的。美国货币市场基金深受投资者的青睐,其资产规模、基金数量都呈现一种稳步增长的态势。美国货币市场基金余额由1977年的不足40亿美元,增长到1978年的近100亿美元,1979年超过400亿美元,1982年达到了2300亿美元,到1993年底为5000亿美元,1977——1993年间的年均增长33%。特别是在80年代,货币市场基金的增长速度更是惊人得快,因为在整个80年代,不管是免税形式的货币基金还是不能免税形式的货币基金的资产余额,几乎均呈45度线的增长趋势,到1989年7月底不可免税形式的货币基金的资产余额达3240亿美元,几乎同时,银行承兑票商业票据、国库券和余额分别为620亿美元、4930亿美元和4140亿美元。所有这些变化都有利于货币市场基金的快速发展,其资产在1991年达到5000亿美元。1996年大约有650家应税基金,250家免税基金,总资产大约为7500亿美元,80%以上为纳税的资产。其股份大约占所有金融中介资产的4%,而且在所有共同基金(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总资产中占25%以上。1997年达到1万亿美元。2001年达22853亿美元,货币市场基金数量达1015只,投资者账户4720万个,是货币市场基金发展史上的巅峰。2002年,净资产规模调整为22720亿美元。基金数量为989只,投资者账户4540万个。至2003年8月,美国有990只货币市场基金,资产净值为21410万亿美元,约占美国共同基金全部资产的31%。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统计,截至2004年10月。美国有962只货币市场基金,资产净值为18914亿美元,约占美国共同基金全部资产的25%。可见货币基金的相对规模,以及在市场中所占的位置。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对促进货币市场的发展可谓功不可没。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相对高于银行存款,较高的收益性与较低的风险性使得家庭或公司倾向于通过货币市场基金持有短期资产。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在资产组合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丰富了基金品种、扩大了投资者资产选择的范围,另一方面,它连接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成为两者之间的资金流通渠道,相当程度上可以发挥资金“避风港”的作用。

  三、日本货币市场模式

  日本货币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也较快,并形成了不同于欧美类型的独具特色的货币市场。70年代前,除了短期拆借市场外,日本货币市场其余子市场都未形成或很不发达。1972年6月,由于日本银行开展票据业务,促使票据买卖市场急速发展,80年代后,这一市场的资金余额已可与拆借市场的资金余额相匹敌,与美英的贴现市场相似,它在日本银行调节社会信用的活动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日本的票据市场的票据,主要是期票和承兑汇票。期票由一些资信度较高的大企业签发,以自身为付款人,以银行为收款人。承兑汇票主要指国际贸易中出口商持有的,经过承兑的出口贸易票据。出口商持出口贸易票据向商业银行贴现,或商业银行持同类票据向中央银行办理再贴现时,均可获得低于商业银行短期普通贷款利率的优惠利率。近年来,债券典卖市场作为企业与证券公司之间的重要借贷场所,也急剧扩大。日本银行第一次尝试在拆借市场上通过短期货币市场经纪人发行短期政府债券,是在1966年1月以后。此前,短期政府债券的收益被固定在短期货币市场利率(如活期贷款利率)以下,因此,长期政府债券几乎全部被日本银行认购,不能用作买卖业务。然而在1965年以后放松银根的期间,短期政府债券的收益率与活期贷款利率的差距开始缩小,日本银行便抓住机会使债券成为市场稳定性运作的工具。在大多数情况下,日本银行承担这些债券业务的最重要目的是消除季节性资金余缺的波动,即在流动性较大的月份和资金盈余数量较大的日子里,向短期货币市场经纪人出售短期政府债券(或吸收活期贷款)。相反,在流动性不大的月份和资金短缺的日子里,日本银行又从经纪人手中买回短期政府债券(或供应资金)。1969年7月,日本银行开始进行对政府债券、政府担保债券和金融债券的短期购买。然而,在引人这一方式后,季节性资金波动的幅度逐年增大,这种通过单独对货币市场经纪人买卖短期政府证券或调节贷款总额的活动变得不足以抵消季节性资金波动和货币流动。在这些活动中,债券在季节性银根紧缩时被买进,在银根放松时被卖出。1972年4月,东京美元短期拆借市场创设,东京美元短期拆借市场是银行等机构在日本国内进行美元及其他外币资金无抵押借贷交易①的市场。1986年12月,日本政府设立了东京离岸市场(JOM),而后,JOM在金融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顺利发展。日本在1996年金融改革之前是一个实行严格金融分业的国家,表现在货币市场上亦存在严格的划分。日本货币市场由银行间市场与公开市场两个大的子市场组成。在日本的公开市场上,个人、企业、政府都可以参加,包括债券回购市场、可转让存单(CD)市场、无担保商业票据(CP)市场、政府短期证券(FB)市场和短期国债(TB)市场、日元计价银行承兑票据(BA)市场、东京离岸市场(JOM)等。货币市场作为日本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日本金融市场自由化和金融业务国际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其规模不断扩大。

  在日本货币市场上,存在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中介机构——短资公司。日本短资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叶。1901年,主要从事于东京、大舨两地银行间资金拆借业务的诸井票据所和藤本证券经纪行的正式开张及其以后以关西为中心的多家票据经纪商的相继涌现,标志着“票据经纪人”(短资公司前身)的诞生。二战以前,日本短期金融市场和短资公司在经济较为持续繁荣的形势支持下,从整体上呈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并且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和1928年日本《银行法》颁布后的10年里两度必旺发达。而二战爆发后,日本经济转入战时体制,短资公司也被置于严格的金融管制之下并由此走向衰落。也正是从这个时期起,“票据经纪人”的称号被改为“短资公司”,并一直沿用至今。短资公司既是拆借市场的中介者,又是中央银行宏观金融调控操作的中介者(所以又被称为资金经纪人),在促进日本货币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行方面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众所周知,日本同业拆借市场有别于美国而表现为一个有形市场。所谓有形,即主要是指资金供求者并不是通过无形的电话网络,而是聚集在短资公司的营业处所来进行资金余缺调剂。短资公司作为同业拆借市场乃至整个日本货币市场的交易组织者和运作管理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充当中介人或经纪人的角色。从1954年起,短资公司被置于大藏省的监管下,同时接受日本银行的业务指导。目前,在日本受大藏大臣指定进行营业的短资公司有7家。1962年11月,又成立了自律性组织“日本短资公司协会”,日本现有的七家短资公司均为该协会会员。自70年代开始,短资公司开始逐步超越传统拆借业务的狭窄范围,进入票据贴现市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CD)市场和债券回购市场。日本的短资公司的营业场所本身即为市场。每一短资公司都聚集着资金供需的双方,各自提出要求,使资金余缺得到调剂,最后按条件、期限成交。由于日本的短资公司本身也是交易的一方,各金融机构即由其代办而省去买卖中的许多复杂手续。因市场环境还在变化发展,如国库券市场的预期发展,短资公司的业务将趋干多样化,日本的短资公司也将具有更浓的国际色彩。虽然与英美同为发达国家,但日本短资公司与其英美同行的业务有很大的不同。它的职能主要有4种:一是作为拆借市场和贴现市场的支柱,当各种金融机构遇有短期资金余缺时,即作为中间人进行协助调剂;二是经营“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CD)和政府短期证券(TB)的转让业务;三是通过外汇买卖、美元拆借等业务的代理,加速日本货币市场的国际化;四是充当货币管理当局执行诸如公开市场活动等货币政策的辅助工具。在日本,短资公司不仅是经纪商而且是交易商。在拆借市场,短资公司既可以是经纪人,也可以交易商的身份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有担保活期贷款的交易;在政府短期债券(TB)市场,由于不允许短资公司直接参与证券买卖,短资公司通常先从日本银行买下政府短期债券,再转卖给银行;在其他货币市场的子市场,短资公司均可以以经纪人和交易商的身份出现。短资公司作为同业拆借和日本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双重中介人”,在日本的金融体系,尤其是促进货币市场的协调运作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它作为资金拆借的中介人,发挥调整金融机构之间短期资金不平衡的作用,短资公司对有担保的超短期资金拆借(通常为一周之内),采取买断的方式进行,即:资金贷方把资金放给短资公司,资金解决从短资公司筹措,整个交易过程通过短资公司来进行。对无担保的资金拆借(期限包括从第二天交割到一年后交割),短资公司通常从所谓的经纪活动进行终结,撮合借贷双方直接进行交易。另一方面,日本作为同业拆借市场的参与者,通过在市场贷出和进行各种操作来调节金融,向短期市场利率施加影响,短资公司则通过与日本银行的业务往来,发挥着货币政策操作的窗口作用,在日常业务中,短资公司与日本银行保持密切联系,短资公司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拆措,票据买卖等资金往来,一般通过日本银行和金融网络系统完成。日本银行对短资公司进行直接融资,其中包括:一般贷款和对证券市场贷款。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银行在同业拆借市场上以资金贷方的身份出现,短资公司则以票据贷方的方式借人这部分资金,同时,以拆借方式放给资金不足的金融机构。日本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一部分有价证券买卖,也是通过短资公司进行的,作为基础货币吞吐主要手段的可转让存款单买卖,政府短期证券买卖和商业票据买卖,日本银行都是委托短资公司具体操作的。在日本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机制中,短资公司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中介作用,承担着传导货币政策的任务。日本银行的票据操作、CD操作、CP(商业票据)操作和TB操作一般都先经过短资公司,由短资公司向市场供给或吸收资金。日本的债券回购市场是一个有形市场,短资公司也是市场的具体组织者。然而在债券回购市场上,短资公司既不是交易的经纪人,也不是交易的中介人,而是作为参加交易的普通当事人。它们根据利率的变化参与债券的回购交易,以达到赢利的目的。短资公司主要通过三个途径进行回购操作:一是委托回购方式。短资公司先以附加回购条件的方式将所持债券卖给证券公司,再由证券公司在当天附加回购条件将其转卖给新的购券人。二是直接回赌方式。短资公司不通过证券公司而直接以附加回购条件将债券卖给新的购券人。三是“着地”回购方式。前两种方式均是即期交割,而着地回购方式是指交易双方首先约定交易价格和交割日期(一般不超过6个月),届时再进行债券和现金的交割。

  四、小结

  与英美相比,日本货币市场的发达程度和公开程度还存在差距。由于各货币子市场的参与者的差异以及中央银行对其干预程度的不同,使日本货币子市场的利率水平不一;中央银行只能依赖部分货币子市场执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履盖面和传导途径不如英美国家。英美都有发达的国债市场为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和调控经济提供条件,而日本虽有类似于英美国库券性质的日本短期政府债券,但其发行方式不是公开招标方式,而是定率公募。

  尽管各国货币市场由于社会历史条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英、美、日等国货币市场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但都已趋完善,也有较多的共性。第一,都有一个完善的中央银行体系,央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执行最终贷款人的职责,以保证一般公众对金融机构的信心,商业银行可以随时获得必要的短期流动资金偿还到期债务或应付意外性挤兑提存,无需经常持有大量的不生息的帐面现金,亦即不必大量持有央行法定准备金以外的多余准备金,相应地增强央行货币政策效果,因为商业银行大量持有准备金会形成央行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缓冲器;第二,在货币市场上,短期金融工具的种类都比较齐全并且交易活跃。体现货币市场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市场交易对象的多样化和丰富性。信用工具的多样化,不仅可以带动货币市场结构体系的改善,而且使人们有条件对各子市场上各种信用工具的风险与收益进行比较并做出选择,其结果必然使市场交易深度不断拓展,交易规模不断扩大。西方发达国家货币市场不仅有足够数量的不同期限、收益风险和流动性高等特征的多种短期金融工具,以满足投资人和借贷者多种多样和随时变化的需要,而且有足够的证券经纪人、中间商作为市场组织者来有效地调动起大规模的货币市场交易。如美国的联邦基金经纪人,英国的银行经纪商,日本的短期资金公司。经纪人的出现对于提高市场交易效率、降低资金供给者或者需求者为寻找交易对手并对交易对手进行信用评估等所必须支付交易费用起到了极大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货币市场的发展。第三、由众多自身发育比较成熟的子市场构成,子市场间发展比较均衡和协调,货币市场的建设不是仅仅依赖一二个子市场,而将货币市场建成一个子市场多元化的体系,各个子市场之间相互关联,形成统一体。第四,有关货币市场交易的法律制度和市场惯例比较健全和完善,而且有专门机构对参与货币市场交易的各类机构以及交易活动进行严格管理。一般而言,监管体系的完善程度与一国货币市场的发育程度呈正相关,发达的货币市场一般存在一套完善的监管法规,监管主体明确且权威性强,监管内容具体,监管措施有效。完善的货币市场交易法规,为货币市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14676.html

更多阅读

hcg增长缓慢的原因 解读净水器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

“直饮水”批判  看到标题的朋友来讲肯定会为之一震,为什么要批判“直饮水”?这是笔者(谢红义)针对目前中国的净水市场引起的一点思考。     “水”作为影响人身体健康重要指标,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水质的好坏也被人们日益重视

声明:《货币市场 英、美、日货币市场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为网友灬花落丶莫相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