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一五规划”出台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现了各种新的动向。目前,中国主要的城市群有: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大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以及成渝城市群等,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代表。有专家学者认为,区域经济的活跃和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政府职能的全面转型。 随着区域经济格局的清晰化,金融中心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乳化剂,中国多金融中心的格局将会支持经济的长期增长。 首先,中国的多金融中心的格局正在形成,并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步调一致。 央行第二总部落户上海,标志着上海成为第一个区域性的金融中心,而上海的发展方向是国际金融中心,这一趋势与长三角的区域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并且正在稳步前进的过程中。继联合赴日韩、欧洲招商后,粤港又联合赴北美招商并取得成功,充分借助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自由贸易港对全球的辐射力,粤港澳三地为代表的珠三角金融中心正在形成。与此相对应,面临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环渤海经济圈也正在加快推进以天津为立足点的金融中心的发展。 因此,区域金融中心既是经济发展一种需要,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的结果。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与多金融中心格局的形成是一致的,没有金融中心,区域经济发展就会缺少动力。 其次,中国金融生态的建设也要求多金融中心充分发挥其作用。 在日渐加快的金融改革步伐中,适应市场内涵的拓展,整个金融体系的重心正在加速下移。主要表现为金融业务创新和经营的重心、金融体系的结构重心、金融体系的监管稽查重心等正在向分支机构移动,总而在总体上表现为整个金融体系的重心向下移动。多金融中心的格局,恰恰印证了金融体系重心下移到区域经济中的必然方向。金融中心的顺利发展就是金融生态建设基本要求与保证。 毫无疑问,高效的金融支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良好的金融生态才会创造高效的金融支持,由此导致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下的金融生态建设与完善,就成为金融生态的强劲推动力。

第三,不同区域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差异化,必然导致多金融中心的格局。 目前,中国的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与东北亚、东南亚、中亚相近的不同区域经济的国际化进程,具有明显的差异化特征。这种差异化表现的形式是国际贸易与利用外资上的差别,其中金融活动的差异化尤其明显。这种差异化,必然导致区域金融中心的规模与内涵中的明显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特征的区域金融中心。 以珠三角为例,互设金融机构和股权合作,促进资金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建立和完善区域资本市场,支持区域内企业利用香港联交所等发行股票和债券以直接融资;探讨设立“泛珠”基金等,就成为区域经济国际化的主要内容。 随着金融改革的加快,金融体系的重心倾向于向下移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与金融中心不可分割、互为条件。而避免宏观调控中的“一刀切”的政策方针,也为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中心提供了政策支持,这种宏观政策的差异化,以及地方经济增长的自主性,共同形成了催生多金融中心格局的强大动力。因此,多金融中心的格局将长期支持中国的经济增长。 (此文发表于机电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