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发行1.55万亿特别国债以组建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而在此前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已经先期对美国黑石集团投资30亿美元,这使我们看到,未来可能会有源源不断的“中国美元”流入美国市场。这可能会引起国际资金重新追捧美元资产,而且由于美国长期债券收益率曲线大幅走高,已经有大量国际资金开始流入美国。
如何评价“中国美元”陆续流向美国这样一种前景?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大量美元流入美国金融市场,既可以缓解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对流动性的压力,又可以清除“中国美元”对外投资的障碍,促使“中国美元”加入全球流动路径,从而最有效地化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步骤,尤其可以加快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步伐。
这样,我们就看到一幅美元在全球的流动路径:由于能源资源和商品价格上涨,美元从美国流向中东、澳大利亚等能源和商品国家,而这些国家又通过贸易使美元流向东亚和中国,最后中国清除了外汇储备的流动障碍,再使美元重新流回美国。这实际上是中国崛起并挤入全球美元流动路径的现实写照,是在传统的美元流动路径中加上了中国这一关键环节,而东亚的重要性得以显著提升。
问题在于,近年来欧元的国际地位也获得显著提升,并明显地排挤了美元的国际地位,传统的美元全球流动路径的唯一性受到挑战。换句话说,随着欧元的崛起,欧元也在形成起国际流动路径。2006年欧元发行量首次超过美元,并成为国际债券市场的主导货币,加之各国纷纷增加欧元储备,所以在能源商品价格上涨后,欧元也基本具备了从欧盟流向能源商品国家,进而通过贸易流向东亚,再流回欧盟区域这样一种完备的路径。
而这与美元全球流动路径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表现在外汇市场上,就是欧元对美元维持强势,并且欧元作为官方储备正在排挤美元。因此欧美两大货币楚汉相争的格局是必然的。无论如何,欧美竞争都要借助于中国这一重要环节,这就是中国和平崛起的现实意义,而中国作为欧美两大货币全球流动路径的关键一环是不可取代的,中国资本市场和金融开放对欧美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因此从总体上来看,国际货币格局的演变始终是围绕着欧美两大货币进行的,以欧元为代表的欧系货币阵营最终要出现剧烈分化,而全球流动性出现拐点以后,能源和商品货币也会回归本来面目。只有中国作为重要环节作用的加强,人民币将成为可以与欧美两大货币相平衡的中介,全球强势货币格局则会由此确认,只有这样,才在能源和商品价格回归正常之后,快速形成全球强势货币的格局,其他货币则将不得不面临边缘化的境地。
但是,目前外汇市场形势颇为复杂,首先是能源和商品货币居高不下,暂时维持了非美货币阵营进退趋同的局面,但是也已经开始显著地分化。其次则是欧系货币仍然难分彼此,并在总体上对美元处于强势,实际上就是美元的传统地位被有效地挤压了,而美国试图将这种压力大部分地转化到人民币身上,迫使人民币大幅升值。
显然这是一厢情愿的,人民币作为平衡欧美两大货币的中介,既不需要大幅升值,也不需要贬值,维持相对稳定才是最现实的选择,在特别国债陆续发行之后,中国流动性自然会趋向合理化,从而从根本上化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所以寄望于人民币大幅升值的话,即使如巴菲特也要出现巨额亏损的。
(此文发表于国际金融报,标题内容均经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