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教育秘诀:父母的好习惯决定孩子的大未来》
原来婷婷的妈妈年轻时的表现很优秀,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念太多书,所以没有大成就,现在只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然而,如果父母一味地要求孩子根据自己的期望来选择人生的道路,那么孩子对事物、对学习的好奇心,将会一再遭到践踏,孩子对学习的热情也容易熄灭。一个对任何事都无所谓的孩子,我们又怎么指望他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呢?父母当然应该对孩子有所期待,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要尊重孩子自身的意愿和想法。 喜爱阅读、活泼开朗、成绩优异的小美,在市区某明星女子中学尖子班就读时,家人无不希望她考入医学院校,但她考虑了自己的兴趣与高度近视的情况之后和父母商量,可否舍医学系,转读电机工程系。 开明又深爱子女的父母立刻答应,尊重小美的意愿,并且告诉她:"人生的路是要自己走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兴趣才最为重要,要好好想想喔!" 小美如愿了,当时尖子班多少同学用羡慕的口气说:"你好幸福,你爸妈真好,答应让你放弃医学系,如果我老爸老妈也这样,那该有多好!" 后来,如愿到电机工程系就读的小美,陶醉在大学颇具自由的学风里,又求知若渴地到各院系选读。学习了四年后,毕业前夕小美猛然发现,其实自己最爱的是历史,再次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她放弃了保送电机系研究生的机会,转而研读历史课程,一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历史研究所,在写硕士毕业论文之际,小美又再传佳音,考取了公费留学英国,攻读欧洲艺术史。 让孩子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兴趣与有把握的是什么,是人生很重要的课题之一。拥有给自己学习机会并尊重自己意愿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福气,也间接为社会提供了安定的力量。实例中的小美,如果父母没有尊重她的意愿,可能成为家人期待下的无奈医生,而造成个人终身遗憾。 因此,与其为孩子报名才艺班,不如让孩子自己去选择,父母要做的是提供足够的选择,并教导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当孩子学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时,他的未来就不再需要父母担太多心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的名言,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孩子的兴趣在刚刚萌芽时,就一下子夭折了。凡是观察过孩子的人都会发现,孩子们极易对事物产生兴趣和热情,甚至包括一些有智力障碍的孩子也是如此。孩子一旦对某一方面或某些事情产生了兴趣,就会以惊人的爆发力一头栽进去,他们的能力也会因此而有惊人的发展。 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高斯,小时候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数学习题:1+2+3+4+……+50=? 两分钟之内,高斯竟然举手回答出这道题的答案,表现出他杰出的数学才能。老师并没有忽略高斯这一次偶然的表现,他从中发现了高斯在数学方面的潜能,并为高斯制订了一个培训计划,帮助高斯一步步走向成功。 如果当时老师因为高斯的调皮而对他的才能置之不理,高斯也许就不会有日后的成就了。 有人说:"天才的努力过程就像是在做游戏。"就是说天才人物的努力是因为兴趣驱使而激发的热情,既然有兴趣,当然会乐此不疲。这种"游戏"般的努力往往能创造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也只有"游戏"才能使潜力得到发掘,这也说明了为什么现在的教育总是强调"在游戏中学习",因为只有游戏才能贴近孩子生活、学习的规律。 每个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兴趣和爱好,都可能是某方面的天才,父母应善于发现和捕捉孩子兴趣中的闪光点,并积极正确地引导,来继续增强他们的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使其快乐地求知,自然地成长。

那么,要如何引导孩子呢?首先,父母要先从调整自己的心态开始,父母应该平和自己的心态,以平常心来看待孩子的成长。 1就像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上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即使是双胞胎也一样。因此,不要盲目效仿教育孩子成功的家长,那结果可能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