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做人做事会用人:微妙的用人艺术》
由这些事,可以看出鲍叔牙对管仲有如兄长一般。而鲍叔牙自己也是个有才略的人,深谋远虑,处事恰如其分,正确无误,推荐管仲为相只是他自己策略转嫁而已。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之下,齐桓公平定乱世,成为开创霸业的先驱。 桓公在位43年,管仲在桓公死后两年也去世,这期间管仲一直担负着重大的责任。 "你无须负起任何责任,却把你的理想通过我来实现,没有性命之忧就实现了理想。但是能为天下做点事,也是应该无悔了。"管仲临终时对最好的朋友鲍叔牙说。 "我感谢你所做的一切,因为你使我没有性命之忧就实现了理想!"鲍叔牙如此回答。

鲍叔牙不因为管仲贪小财而看不起他,知道他是一个有大才干的人,而齐桓公也是要用人治国,不计较他曾射了自己一箭的小仇。正是这样,管仲才发挥了他的才能,齐国也得到了治理,成为强国。如果只是一味地考虑这个人的小毛病,那么这世界上哪有完人呢?用人就是要用他的大才干,不可纠缠于小过失,否则天下就没有真正的能人可用了。 □ 认识下属的三个阶段 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球员个人能力和运气固然是影响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但教练的排兵布阵和战术思想也是非常关键的。那么教练凭什么来进行这种工作呢?他要深入了解每位球员的技术特点,甚至比赛前球员的身体状况和心理、情绪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排兵布阵中的基本失误。 作为领导,理智地认识下属,对每位下属的特点了然于心,才有可能做到不出现大的用人失误。 当然,领导对每一名职员都很了解有点不大可能,但起码要做到对高、中级管理人员要非常熟悉。同时领导也应要求手下的高、中级管理人员对下属多加了解。 有时即使和部属相处了五六年之久,也会突然发觉竟然不识对方的真面目,尤其自己的部属对他的工作有怎样的想法,或者他究竟想做些什么,这些恐怕你都不甚清楚吧!即使是结婚很久的夫妻,有时也难免彼此不大了解,所以如果说一个领导对他的下属未能做到充分了解,并不是很意外的事。 重要的是不要忘记提醒自己对部属"毫无所知",保持这样一种心态才能不忘处处观察下属的言行举止,这才是了解下属的最佳捷径。 人类有时对自己都无法了解,因此未能充分理解对方也就不足为奇。古语说:"士为知己者死",不过要达到这种"知"的境界,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能够做到这一点,那必是第一流的领导。 了解下属可以从初级到高级分为三个阶段。 假设你自认为已经了解下属一切的话,那么你只是在初级阶段而已。 下属的出身、学历、经验、家庭环境和背景、兴趣、爱好、专长等,对你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连这些都不知道,那么连初级阶段也未达到。 了解下属的真正意义在于要弄清下属内心所想,以及其干劲、热忱、正义等。领导若能在这些方面与下属产生共鸣,下属就会产生"他对我真了解"的感觉,到这种地步才能是了解下属。 达到第一阶段,充其量只是了解下属之一面而已。当下属遭遇困难时,如果你能事先预测他的行动,并给予适当支持的话,这就是更进一步的了解下属,算是完成了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是要知人善任,使下属能在工作上发挥最大的潜力。俗话说:"置之死地而后生",给他足以检验其能力的艰巨工作,而在其面临此种困境时给予适当的指示,引导他如何起死回生。 总而言之,领导与下属彼此之间要有所认识,相互心灵上沟通与默契尤为重要。 大体而言,只要领导能够理智地加以认识和沟通,大多数的部属都能得到很好的使用,从而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但现实中总有少数人,由于其言行具有欺骗性,因而更加难以认识,往往会给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这就需要领导提高警觉,加以防范。 □ 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与周围环境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人际关系的构成、范围、和谐的程度,是一个商人成功的重要条件。有人曾这样说过:一个人的成功,30%靠他的知识和能力,70%靠的是他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