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第二章识人有方,用人得法(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11243789453.jpeg)
系列专题:《做人做事会用人:微妙的用人艺术》
早在1800年前,我国的诸葛亮就十分强调领导者善于知人。他认为人"美恶悬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伪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就是说,人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并不都是表现在情绪和脸谱上的,也不能从一般的表现上都能看得出来。有的看来温良而实际狡诈,有的外表谦恭而内心虚假,有的给人的印象勇不可挡实则临事而惧、怯懦得很,有的人在处境顺利时可以尽力,到处于逆境、环境变化时就不能忠于事业和信仰了。因此他提出领导者应该亲自考察自己直属的下级,以知其意志、应变、知识、勇敢、性格、廉德、信用,而决不可凭感情和印象用人。诸葛亮的"知人"方法对于领导者在用人上是有很大帮助的。其方法为: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就是要亲自与下级讨论对各类事物是非对错的看法,来观察他的立场、观点、信仰、志向是否明确坚定。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就是要求领导者就工作中某些现实问题的处理意见同下级不断地进行辩论,提出质疑,以此来考察他的智慧与应变能力。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就是不断地向下级提出咨询,请他们对一些重大问题提出谋略和决策方案,以考察他是否有能力和见识。 "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即告诉下级可能面临的灾祸和困难,来识别他是否能临难而出,勇往争先,义无反顾,救国救民。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就是领导在与下级同宴时可以劝他饮酒,以观察他是否贪杯、酒后能否自制以及表露出来的本来性格如何、是否表里如一,等等。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就是把下级放在有利可图或者可以得到非分利益的工作岗位上,看他是否廉洁奉公、以人民利益为重,还是贪图私利或者只顾小集团的利益,见利忘义。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就是委托下级独立自主地去完成某种工作,看他是否恪尽职守、克服困难,想办法去把事情办好,还是欺上瞒下、应付了事,来考察下级是否忠于职守、恪守信用。 今天,我们已经逐渐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的对领导干部进行日常考核、定期测评和群众评议的制度和方法。即使如此,前人和外人的有益经验仍然是我们应该吸取的宝贵营养。这些勤于考察而又能见微知著的做法,更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 直指人心的底牌 观察一个人的平常表现与援救行为,就可以明白其品质的复杂情况;观察一个人感触外界变化的反应,就可以确定其平常情况的态度;观察一个人的突出素质,就可以知道其确切的声誉;观察一个人所作所为的动机,就可以分辨出其亲近与相似的类别;观察一个人对爱和敬的坚守程度,就可以了解其上下左右的人际关系;观察一个人的情感变化机能,就可以分辨出胸怀的宽窄;观察一个人的缺点,就可以知道他的优点;观察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就可以了解他将成为何等人才。 要了解人,一要面对面地交谈,可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二要可以灵活、主动地掌握谈话议题,以便及时、深入地了解情况;三要有问有答,可以迅速交换意见和看法,及时沟通感情和认识;四要可长可短,达到目的为止,容易操作。 古人有一套识人的方法,包括派他到远处去任职,以观察其忠诚;让他在身边任职,以观察其谨慎;派他做烦杂之事,以观察其能力;突然问他问题,以观察其机智;仓促约定会见的时间,以观察其信用;托付他大笔财富,以观察他是否为仁人君子;告诉他情况危急,以观察他的节操;故意灌醉他,以观察其本性;与众人杂处中,观察其为人处世的态度。 凡是谋大事创大业的人,大都很注意发掘和使用人才,如刘备之用诸葛亮,刘邦之用萧何,秦始皇之用商鞅、李斯等,用人的方法是:必须发掘对方的优点,容忍他的缺点,使人有被重视的感觉。以这种方法接近对方,逐渐喜欢他,然后活用他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