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做人做事会用人:微妙的用人艺术》
但是,不管你要做什么改变,一旦开始,就要往正确方向继续迈进。 □ 上下不要颠倒 上下级的关系在工作时间里万万不可颠倒,领导和下属要保持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以防下级越权,对你造成威胁。 领导和下属之间无论多么亲密,他们的位置始终是不能变的:领导在上,下属在下。上下颠倒只会招致失败。 不知是否因为社会变得富有,导致现今我们很难遇到为了伸张自己的信念而与人激烈辩论的人。大部分的人皆保持着无所谓的心态,而且避免伤害对方。 "别人是别人,我是我。""只要能够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就可以了。""要是能打理好自己的私生活,何必去议论别人谁对谁错。"抱着以上种种见解的人是愈来愈多了。 在这种风气下培育出来的年轻人,很少有机会遇到挫折。他们未曾被父母亲责骂过,也不曾遭到邻居老人的训斥。很多老师对学生也尽量采取温和教育。因此,要对这一代的下属批评并非易事。 你必须做到一件事:与下属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在下属的脑中没有上下的观念。 有时你以平和的口吻对下属说话,对方却误以为你在与他交换意见或开讨论会。若下属的年龄与你相仿,情况可能更加难以处理。甚至下属会认为你与他是平等的,你们只是朋友的关系。 你必须使下属清楚区分你们之间的立场并不相同--我是官,你是兵。基于此,情绪性的发怒会有其正面的效果。你必须使对方了解"我是在生气,是在责骂你",或许这时你更需要一记相应的猛拳。 如果你突然怒骂一位尚未习惯于被批评的下属,则可能使对方觉得愕然。他会感到极端地害怕,甚至反抗:"这种公司,我待不下去了。" 曾经有这么一个例子,一位被公司派到外地出差的新职员,每次出差都需要母亲随侍在旁,这是父母亲过度保护造成的结果。像这种人即使受到些微小的挫折,也会想要离开所处的环境,以避免接触烦恼。 像这种职员,一旦离职或许你会因此而被他人批评:"就是因为领导不好,才使他待不下去。"相信你的内心不会好受;若你能用心栽培他,或许有一天他会成为公司的中坚分子也说不定。因此,尽量避免下属辞职较妥当。那么,此时你该如何处理呢?

不习惯被责骂的年轻人,当然也不会习惯向他人道歉。 在工作场所中即使你对他斥责,他也不会对你表示歉意。即使他内心非常后悔,他也不会表现出来。 通常领导在责备下属时,若下属表示歉意,批评就会油然而止;若下属始终保持沉默,或者净是说些毫无道理的借口,领导更会怒火中烧。一旦演变至此,领导的责骂会超越界限,永无休止。 只要你发现"这小子很狡猾"时,就不要继续穷追不舍,否则你会弄不清楚自己是为什么而发怒。 有些下属不习惯被责骂,有的甚至要求领导夸奖自己,他们会若无其事地说:"我是那种不被别人捧就没有干劲的人,若被责骂的话,就会想辞职不干!" 这类型的下属其实就是将自己的个性隐藏起来,当然也掩藏自己应负的责任。他们卑怯,却又要求他人不能批评只能赞扬,非常自私自利、好逸恶劳。若你的手下中有这种类型的人时,你必须在平常便预备好各种批评的方法,并且努力使他了解你真的很重视他。 一般来说,非常讨厌被责骂的人,总无法了解被批评始于何时,以及将以何种方式结束,他就是害怕这一点。因此,当你对下属说:"你来会议室一下。"花上个30分钟,你一面听他的辩解,一面指出他的犯错之处,而在批评之后,就应该以"今后要更加小心"这句话来作为结束。 这类批评的方式在使用几次之后,通常被责骂的人就能事先做好心理准备。即使在被批评时,也能暗自忖度:"再忍耐15分钟就可告一段落!"若下属能够达到此境界,他再也不害怕批评了。 如果被批评的机会增加,下属甚至能够分析领导们的习性,比如"那位主任相当重视不二价意识","对于顾客抱怨的处理很敏感"及"似乎极端厌恶迟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