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做人做事会用人:微妙的用人艺术》
批评他人是件苦差事,被批评者更不好受。但批评对双方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成长机会。你应尽可能地将批评提升为进步的重要台阶。 随着批评机会的增多,你会成为批评高手,而对方亦能成长为一个能够适当应付批评的职员。换句话说,批评与被批评的"呼吸"会渐渐地融合成一体。 此"呼吸"在任何场合,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在人与人的交往上,是一个不可欠缺的互动关系。若不充足,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会变得不投机,永远无法了解对方的用意。 交涉、折中、讨论、辩解、质问、谢罪等等,皆是由于"呼吸"的融合才有其正面的意义。若欠缺"呼吸",批评与被批评就失去了意义,你将因此错失难得的成长机会。 当人们认真地向对方兴师问罪时,才会说出真心话。批评者也好,被批评者也好,若双方皆能以诚心来沟通,相信可以更加深彼此的理解程度,对于往后的一切事物,亦能产生相当大的裨益。若你将此机会视为仇恨或者无视其价值,则相当令人惋惜。 "虽然有些不放心,但是已经批评过,相信他应该能理解了!"当你有此念头时,批评行为便可打住。然后最好在一旁默默地观察下属的反应,再思考对策。 批评时,即使下属没有做适当的回应,你也不要生气,也许他已经在反省,并且改善自己的工作态度。有时,下属理解的程度,通常会超乎你的想象。 即使如此,你的内心依然感到不安。你会担心下属若继续做相同的任务,应毫无问题,但若有一天下属被调到其他部门服务时,会不会无法适当地处理客人的抱怨?然而凡事并非全如你所想的那么困难,理应不会发生这种状况。 以前那位轻易提出辞呈的下属,在习惯了工作性质,累积了丰富的经验之后,成为一位能够圆满解决各种问题的上班族,此类例子可说屡见不鲜。 身为领导的你不要太钻牛角尖,不要鸡蛋里挑骨头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这才是上策。 当下属没大没小,没上没下的时候,你一定要该批评就批评,不要再三容忍。 □ 惩罚不是管理的目的 惩罚是管理的必要手段,但却不是管理的目的。 作为领导,一定要弄清楚,惩罚下属并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而是为了改正下属的错误,使下属成为真正的人才。虽然这种动机没错,我们也能理解,但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用别的手段来达到改正下属错误的目的。惩罚的方式一般有批评、罚款、责令写检讨书等,其结果要么给下属的自尊带来伤害,要么给下属的收入带来损失,更严重的甚至有体罚。事实上,只要是惩罚,就会给下属带来伤害,这种做法会在下属身上激起程度不等的反抗,它的效果得大于失。
![第83节:第八章菩萨心肠,霹雳手段(6)](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111641799738.jpeg)
现在,不妨以批评为例。 有时想想,你似乎可能会觉得没有什么必要去改正别人的错误,但是如果你认真地检查一下你每天的工作,你马上就会发现还是有这种必要。如果你是某一个部门的经理,一个工厂的监工,一个业主,某种工作的执行人员,即使你仅管辖两三个人,我敢保证你几乎每天都会发现有人做出了什么错事。 在这里首先声明一点,在改正一个人的错误时,绝对不批评他。没有一个人想挨批评,批评是一种最能置人于死地的武器,它有毁灭一个人的杀伤力,关于批评你能记住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忘掉它。 当你矫正一个人的错误的时候,你完全没有必要批评他,更没有必要毁灭他。改正一个人的错误的最好方法是告诉他怎样做才能把事情做对,你可以提出忠告,可以提出一个商量的办法,也可以给予指导。总之,在矫正的过程中最好不要给他留下你是在改正他的毛病的印象。我想向你展示如何矫正了一个人的错误,又丝毫不会丧失驾驭他的卓越能力。当你学会了如何说这些让谁听了都没有丝毫反感的话时,你就能够做到这一点。 事实上,作为一个领导,你完全可以不用批评、罚款等惩罚的方式来改正下属的错误,如果你做到这一点,你得到的好处要比用惩罚的方式多得多,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