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做人做事好习惯:对人命运的影响》
热爱工作的人,工作就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工作使人振作、有活力、有朝气,但这必须具备敬业的态度才办得到。敬业的人,经常忘记辛苦,忘记成败,忘记得失,他全神贯注地工作,一心一意把工作做好。套用《中庸》的一句话说:"至诚则灵。"在如此投入的状态下,工作不但有效,而且很容易发挥创意,把事业带到一个超然的境界,使人感到一种精神的享受,感受到一种情操的升华,感受到一种人格的锤炼。 热情是事业成功的老师。你要想大展宏图,应该像热爱恋人一样热爱工作。同时,一经确定目标,就要沉下心来,学习去热爱那些不喜欢的工作。 热爱工作,是事业成功的基本条件。上网聊天的人通宵达旦、乐此不疲,关键就是兴趣所在。工作也是这样,如果不感兴趣,就不会产生热情,精神与肉体都容易疲倦。这样的话,不仅不会作出成绩,对身心也都是一种损害,这应该说是一种人生的不幸。反之,对工作具有兴趣和爱心,就不仅会积极热忱地工作,同时也会从工作中享受到很大的乐趣。真正的幸福就是能自动培养工作兴趣而愉快地工作。
![第34节:第四章要成大事,先做好小事(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110587969659.jpeg)
当然,除了老板,无论是高级职员还是普通员工,被企业聘用,虽说是自愿,但并不一定能得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即使老板,因为最初的阴差阳错,或者发展中的时移世易,他所经营的事业也未必就与自己的兴趣吻合。处此情形,该怎样呢?理想的做法,就是要"在石头上坐3年",俗话说就是"既来之,则安之"。也许过了一年,对工作的兴趣就培养起来了。那种不满意现有工作就立即换掉的,客观上不一定有那么多职位等你,或者有也不安排给你。实际上,换了工作对你来说,也没有什么好处。况且,社会又有所谓"干一行怨一行"的说法,主观上又未能对你现在喜欢的工作一直热爱下去。一味地坐下来等,或者混一天算一天,也不是办法。此时,更要积极地去学习那些不热爱、甚至厌恶的工作。改变对工作态度的方法,是要重新认识所从事工作的意义。如果一个卖冰淇淋机的人老是想"因为有许多人买冰淇淋吃,我才卖这种机器;要是万一有一天没有人吃了怎么办呢?"照这种思路想下去,他肯定不会对这种工作感兴趣,提不起精神来。如果能想到小朋友吃了冰淇淋高兴,家庭主妇吃着打发寂寞,工人吃了消暑,他对工作的态度肯定就不一样了。制造扑克牌的人对扑克牌不感兴趣是在所难免的,但又不易改换工作,那么改换思路如何?如果想到娱乐给人们带来消遣休闲的快乐,不也就会觉得这件工作有意义了吗?同样一件事情,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看法,会给当事人的心情带来不同的影响。认识到工作的意义,兴趣和爱好也就随之而来。 □敬业是一种职业道德 敬业,就是说,要尊重自己的工作,工作时要投入自己的全部身心,甚至把它当成自己的私事,无论怎么付出都心甘情愿,并且能够善始善终。如果一个人能这样对待工作,那么一定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支撑着他的内心,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职业道德。在人类历史上,职业道德一贯为人们所重视,而在世界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它更是一切想成就一番大业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在现代社会,商品竞争非常激烈,从某种角度上讲,一个公司员工的敬业程度决定了其生死存亡。要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要创造优秀的产品,就必须具备忠于职守的职业道德。遗憾的是,在我们当中总是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工作时游手好闲,偷工减料,借口满天飞,还一点都不知道悔改。也许,在他们的脑海中根本就没有敬业这个词,更不会想到把职业当做一项神圣的使命。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你在工作中勤奋努力可能被老板忽视,但是,你的同事是清楚的,他们会因此而尊敬你;那些工作马虎,却能靠玩弄各种手段爬上领导岗位的人,虽然可以得到暂时的荣耀,但却必将遭到同事的轻视,也会因此而毁了自己的前程。投机取巧也许会使你一夜暴富,但也会让你付出惨重的代价,使你臭名昭著。而好的名誉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加速器,是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要赢得人们的尊重,首先要有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有敬业精神,否则,即使你有一流的工作能力,也会因为缺乏敬业精神而遭到社会的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