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做人做事好习惯:对人命运的影响》
与人交往要具有心胸宽广、忍耐性强的心理品质。有些人气量狭小、心存报复、或开恶意玩笑捉弄他人,散布谎言中伤他人,其结果是既害他人,也使自己陷入孤立。所以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应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应身先士卒、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在日常交往中以礼待人、遵守诺言,若与他人产生矛盾,要首先检讨自己,多为对方着想。对他人要谦逊有礼,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做到"有理也让人"。这样你就可以团结更多的人,建立一个良性的人际关系,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 □做人做事不能过于挑剔 明于责人,昧于责己:人性的弱点之一。 如果你属于长舌妇(男),你长着的那一张嘴,好像天生就是专门用于指责和议论别人的。今天说张三这样不行,明天道李四那样不好。一会儿对着张三说李四没能力,一会儿对着李四说张三水平差,要么就说王五昨天又打了老婆,你和别人谈话,差不多每次都贯穿一个共同的主题:指责别人,吹嘘自己。看人豆腐渣,看己一枝花。人家如果没有耐着性子听你畅叙,或中途打断了你,或表示出不喜欢听你这一套,你转眼就到别处讲他的坏话。 你与三两个长舌妇(男)在一起时,时常也就只有这样的话题,除此之外,你们就谈不到一块儿去了,凝聚力就不存在了。你往往开会讨论时发不出言来,只有在指责别人,议论别人时才谈锋甚健、喙长三尺。你的口才,你的机智和幽默似乎只有在讽刺、嘲笑或挖苦别人时才能表现出来。 你要警惕,有了这样的缺陷,你将成为众矢之的!你指责所有人,你只长于指责别人,那么所有的人都会反过来指责你。比如,你对着张三指责李四,对着李四指责张三,必然有一天张三和李四会联合起来指责你。你除了指责人这一无益有害的"长处"之外,将变得一无所能。 如果你好搬弄是非,背着人或当着面动辄斥人,那么,你将引发周围的不团结现象。你的主要精力,你的大部分时间都将消耗在极其无聊的人事纠纷之中,你的情绪将成天到晚、成年累月为这些无尽止的人事纠纷而烦恼,你哪里还有精力和心思干事业呢? 你的这种缺陷说到底当然也是一种心性的缺陷。这种不良的心性基于两种错误的心理:幸灾乐祸的心理和炫耀自己的心理。你只喜欢看到或听到别人的缺陷、失败或灾祸,而不高兴别人的优势和成功。责怪起别人不是的时候,你就有一种心理上的快乐和兴奋。你也错误地以为你可以通过贬责别人而能起到间接抬高自己的作用。你指责了别人的某一点不是,似乎你对于这点就是高明的了。 须知,这两种心理都是卑贱而愚蠢的小人之心。你对别人幸灾乐祸,人家将会对你怎么样?你真能通过贬低别人而抬高自己吗?即使你的目的一时达到了,人家不是也可以照你的办法而把你打倒吗? 当然,你也许是一个诚心诚意的人,善良的人,对别人极负责任的人,批评人意在催人向善。即使如此,你在批评别人时,也必须真正地让被指责者理解你的诚心和善意才行。否则,你的诚心和善意会被误解为虚伪和恶意。你苦口婆心说出血来,却被当作苋菜汁一般。那么,你仍然没有尽到催人向善的责任。 即使被指责者理解了你的诚意,但是,人性里有护短、爱面子的弱点。你不应该退一步仔细地设计一下吗?如何避开人性的这份弱点?只有既不伤面子又能让他接受你的善意,你的目的才能真正达到。那么,你批评人时的具体操作方法不可不慎重!否则,批评比不批评的效果会更差。所以,中国古人把"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作为立身处世的信条。

毛泽东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吗?罔谈彼短不是与伟人教导相悖,成了明哲保身吗? 并非如此。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的信条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教导完全一致,丝毫不悖,罔谈彼短并非明哲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