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做人做事好习惯:对人命运的影响》
人要是没了自己的主见,经不起别人的议论,那么就会一事无成,最后自己都不知该怎么办。我们若想活得不累,活得痛快、潇洒,只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主宰自己,不再相信"人言可畏"。 我们每个人绝无可能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知识和信息都要来自别人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但怎样接受、理解和加工、组合,是属于你个人的事情,这一切都要独立自主地去看待、去选择。谁是最高仲裁者?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歌德说:"每个人都应该坚持走为自己开辟的道路,不被流言所吓倒,不受他人的观点所牵制。"让人人都对自己满意,这是个不切实际、应当放弃的期望。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错综复杂的,我们所面对的人和事总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所感知的经验现实中,别人对你的看法大多有其一定的原因和道理,但不可能完全反映你的本来面目和完整形象;别人对你的反映或许是多棱镜,甚至有可能是让你扭曲变形的哈哈镜,你怎么能期望让人人都满意呢? 如果你期望人人都对你看着顺眼、感到满意,你必然会要求自己面面俱到。不论你怎么认真努力,去尽量适应他人,能做得完美无缺,让人人都满意吗?显然不可能!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期望,只会让你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顾虑重重,活得太累。 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他拿到市场去展出。画旁放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涂上记号。晚上,画家取回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他决定换一种方法去试试。画家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市场上展出。可这次,他要求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标上记号。当画家再取回画时,画面又被涂遍了记号,一切曾被指责的笔画,如今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第64节:第六章选择正确的人生目标(1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110028850199.jpeg)
我们无法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仅是我们自己。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不可能强求统一。讨好每个人是愚蠢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与其把精力花在一味地去献媚别人、无时无刻地去顺从别人,还不如把主要精力放在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刻苦学习上。改变别人的看法总是艰难的,改变自己总是容易的。 有时自己改变了,也能恰当地改变别人的看法。光在乎别人随意的评价,自己不努力自强,人生就会苦海无边。别人公正的看法,应当作为我们的参考,以利修身养性;别人不公正的看法,不要把它放在心上,以免影响今后生活的心情。 □不要盲目崇拜任何人 盲目的崇拜会导致盲目的跟从。一个人如果养成了这种盲目跟从的习惯,就会变得碌碌无为。 一名佛教徒遇到了难事,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发现观音像前也有一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 "你是观音吗?" "是。"那人答道。 "那你为何拜自己?" "因为我也遇到了难事。"观音笑道,"可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这是一则有关佛的趣谈,它让人深思,让人回味。 想来凡人之所以为凡人,可能就是因为遇事喜欢求人;而观音之所以为观音,大约就是因为遇事只去求己吧。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人人都拥有遇事求己的那种习惯,也许人人都会成为自己的观音! 拿破仑年轻的时候,一次到郊外打猎,突然听见有人喊救命,他快步走到河边一看,见一男子正在水中挣扎。这河并不宽,拿破仑端起猎枪,对准落水者,大声喊道:"你若再不自己游上来,我就把你打死在水里!"那人见求救已无用,反而更添一层危险,便只好奋力自救,终于游上岸来。 拿破仑拿枪逼迫落水者自救,是想告诉他:自己的生命本应该是自己负责的,惟有自己负责的生命才是真正有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