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曾经矫诏发起了十七镇诸侯讨伐董卓,开始时候也算是声势浩大,然随后由于袁术不发粮草,使孙坚败绩;曹操欲战而袁绍优柔寡断,不思进取,却与孙坚为争夺玉玺而大动干戈,从而伤了曹操的信心,"曹见绍等各怀心事,料不能成大事,自引军投扬州去了。"随后公孙瓒等也提出离开,主帅袁绍见各镇都陆续离开,也领兵拔寨离开了。这场结盟讨伐运动,最终由于"各人一心,不能同事",落了个"树倒猢狲散"的闹剧结局。
每每读到此处,就为这场闹剧叹息,作为主帅的袁绍应负大部分责任。假如袁绍能够积极推动,各方能够团结一心,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善始不善终的结局。
著名童话作家克雷洛夫曾写过一个妇孺皆知的寓言故事,说天鹅、梭子鱼和虾,一同拉车,这三个家伙使出全身的力量,干得十分卖力。但是无论它们怎么拉呀,大车还是在那个地方,一步也没有移动。其实以它们三个的力量要拉这辆车是绰绰有余的,可为什么就是拉不出来呢?原来天鹅拉着车拼命往天上飞,虾一步步向后倒拖,梭子鱼又朝着池塘推去。他们谁也不想改变方向,车子自然就拉不动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合作也好、合伙也好、结盟也好,如果不齐心,各人都有一套"小九九",自然任何事情也无法成功。
在管理学上有一条有名的"华盛顿合作规律",按照"华盛顿合作规律"的说法,一个人会敷衍了事,两个人会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这多少有点类似于中国的"三个和尚"的故事。联系到企业经营上,我们经常听到"合伙的事难做"的说法,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完全可以用"华盛顿合作规律"来解释。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不是简单的人力相加,而是复杂的多,也微妙得多。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一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因为人不是静止的物,而更像方向不同的能量,相互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这也就是"1+1>2"还是"1+1<2"的问题。
那么如何避免"树倒猢狲散"的情景发生呢?首先要理清合作理念上的绝对一致;其次要有清晰的书面合约,把合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情尽力考虑到;第三,在合作过程中要保持有效而简洁的沟通机制。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同业之间思考的更多应该是如何真诚合作,只有合作才能互惠互利。若因贪图私利而互相争夺,最终损失的还是自己。创新和冒险是经营者成功的秘诀,运用得当会使自己受益无限,运用不当或弃置不用只会使自己因步自封,无所发展,甚至被别人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