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13个皇帝中,只有2个是以成年继位。其余的都是乳臭未干的小孩,这个时候朝中的皇太后最有发言权是很自然的,皇太后就找自己的亲戚帮忙来治理国家,皇帝总是要长大的,长大了之后就要拿回权力。而"外戚"把持朝政,掌握兵权,不可一世。皇帝又能信任谁?自己的亲戚都靠不住了,当然只能是身边的"宦官"。于是,"外戚"和"宦官"交替斗争,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势力,打击对手。富国强民的事情,根本就没在考虑之中。
这就是汉朝为患巨大的"外戚"和"宦官"之争的根本成因,从汉武帝时的"巫蛊之乱"到《三国演义》开篇所描述的汉灵帝"十常侍之乱"其祸因均如此。毛宗岗说"西汉之亡,亡于外戚也……东汉之亡,亡于宦竖也。"其实无论使用"外戚"还是"宦官",都属于亲信任用制度,他们相互之间争夺利益,使得对国家的危害加剧。综观后世各朝各代亡国原因各异,但万变不离其宗,治国不是靠亲信就能治得好的。
目前管理界大力鞭达企业重视血缘的企业管理,一些老板似乎引以为戒,转而利用没有血缘关系的但他确实信得过的人,认为这就可以避免"家族企业"之弊了。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过于狭隘,不仅仅是兄弟姐妹是"亲信",这些"外戚"、"宦官"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照样属于"亲信"。所以我们可以用"亲信企业制度"来定义一些重视血缘亲信,而轻视人才精英的企业行为。
联系当今的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的企业,"亲信论"与"精英论"同样困扰着他们。特别对于一些小型传统行业企业,他们在创业只初,如果没有家族血缘关系的高忠诚度来维系,很难积聚力量并维持企业中坚的稳定,从而使企业专注于经营发展。一旦企业成长起来,作为那些有功之臣的家族人物与亲信员工,由于他们知识水平和文化层次的限制,或者由于"开国之功"而膨胀了他们的自傲心理,从而就会在这些企业中出现很多问题,一方面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加入,而另一方面企业的痼疾却抵制着这样的需求,如不接受外来职业经理人、在企业内部形成小团伙或者对于利益分配不公而引起企业的内讧等等,这样就会严重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亲信制度"就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或者说是一道很难逾越的门槛。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清楚,亲信制度不是没有权利制约,但按照林洛先生的说法,这种"权力制约"的出发点与今天的"权力平衡"完全不同,前者是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后者是建立在人权和平等的基础上,所造成的结果自然就谬以千里。联系当今企业,可能这些企业也都在形式上甚至内容上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其建立的基础有问题,所以在很多家族企业要不不能彻底贯彻实施,要不根本就是形同虚设,这是在现阶段很多中小企业的一个较普遍的现象。
一个企业的老板即使下定决心,"重视人才",但是关键时刻他宁可信任一个具有普通员工位置的亲信,也不会信任他曾经热烈欢迎来的管理精英。因此,当今很多企业的老板,对于"亲信制度"如何向"精英制度"过渡,以及如何摆平头脑中的那根弦,实行真正的"人本管理",可能还有很多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