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制造是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的现代制造模式;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制造业中的体现;是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的现实需要;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制造“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换句话说,绿色制造是现代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显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及企业的振兴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当前,世界上掀起一股“绿色浪潮”,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并列入世界议事日程,制造业将改变传统制造模式,推行绿色制造技术,发展相关的绿色材料、绿色能源和绿色设计数据库、知识库等基础技术,生产出保护环境、提高资源效率的绿色产品,如绿色汽车、绿色冰箱等,并用法律、法规规范企业行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那些不推行绿色制造技术和不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将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使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势在必行。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我国要积极发展绿色制造,加快相关技术在材料与产品开发设计、加工制造、销售服务及回收利用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形成高效、节能、环保和可循环的新型制造工业,使我国制造业资源消耗、环境负荷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绿色制造通过科学的管理,梳理企业的价值链条,优化企业的价值流程,使得整个企业运营能够沿着标准、高效、规范的途径组织整个生产环节,从而在本质上实现企业各项资源的节约。要达到绿色企业、绿色制造,其实关键就是提升管理的水平与作业流程的顺畅性,从而达到整条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能力的提升,作为企业的先进管理工具,ERP无疑是实现绿色制造的重要工具。 打造绿色企业是制造业在实现全球范围内运营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企业要成为绿色企业,首先要在绿色制造上达成共识,生产线方面要安排专业的辅导,所有的检测项目都必须通过公正的检测。检测环节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牵扯到企业内部生产部门、管理部门、研发部门等等,这个过程中要保持信息畅通,就要导入一个绿色供应链。最重要的条件是必须跟企业的ERP、PDM或者BOM无缝接轨。 比如原料的物料管理系统,不会覆盖含均匀材质、铅浓度的管理等等,那么绿色供应链就必须和这个物料管理系统无缝接轨。生产方依据客户的规范主动筛选物料,物料供货商会按需填写物料需求,填写的这些物料都需要通过质量管制做绿色物料承认。经过审核之后,就形成了整体的、绿色的材质资料库。当制造企业形成这样一个材质资料库的时候,就可以随时应客户要求产出所需的“绿色产品”,从计划执行、到检查、再到行动,这就是整个“绿色”导入的完整流程。 要突破一批绿色制造、绿色建材产品重点关键技术及装备,并实施若干绿色制造示范工程,提高我国绿色制造水平,使国际绿色壁垒造成的贸易额损失显著减少。但是,加快绿色制造的发展,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绿色制造”的转变,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一种战略转变,是一场从设计思想到设计理念。 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快速发展绿色制造?就成了一个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戴尔之所以取得成功,秘诀就在于用绿色的流程,绿色的材料,通过绿色的业务模式,实现绿色运营。戴尔的经验是值得国人研究和吸取的。因此,我们必须尽快从战略思考和战略研究入手,着力打造网络化的绿色制造产业生态链,才能适应发展“绿色制造”的要求。 当前,我国已经围绕机械工业中九个行业对绿色技术需求和绿色设计技术自身发展趋势进行了调研;在国内首次提出了适合机械工业的绿色设计技术发展体系,同时还进行了车辆的拆卸和回收技术研究、“环境绿色技术评价体系的研究”等相关研究。已形成了一支从事绿色制造技术研究的专业队伍,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合肥大学等都已经在某些项目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所有这些,都为我国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建设崭新的绿色制造产业生态链奠定了基础。 但是,这种单项工程的成就和进展,不能够代替打造网络化的绿色制造产业生态链的任务。更不能形成体系化的、具有生态特征的绿色制造的产业发展链条和发展格局。因此,必须进行战略思索,整合资源,全面布局,才能尽快建立起信息化的绿色制造产业研发态势,构建起绿色制造的产业生态链。才能适应绿色制造快速发展的要求。
绿色制造生态链注意以下环节
首先、要建立产品生命周期要管理系统。产品生命周期要管理系统,是一种企业级信息化解决方案。它具备一个完整的技术框架,为企业中对应于产品设计、制造、管理等环节的应用软件提供基础集成平台,并进行有效整合、扩展和延伸。其中产品全生命周期是指从产品需求开始到产品报废、回收的全部历程,包括产品需求规划、设计、生产、经销、运行、使用、维修保养、回收再用处置等主要阶段。传统的以物流为核心的制造理念正为以数据流为核心的现代制造理念所取代。 实现了分布式环境下产品数据的统一管理,给出了一个信息基础框架,它是实现并行工程的一个技术保证,也是实施信息化环境下绿色制造系统的技术基础。能够实现供应商、制造企业、运输商、销售商、消费者以及回收商之间建立更快、更方便、更精确的电子化联络方式,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管理的决策支持。产品各个阶段信息有效管理有利于实现绿色制造在产品的各个环节都达到与环境相容的要求,从而为绿色制造系统的实施奠定基础。 其次、要开发绿色工程应用管理系统或应用软件。应该指出的是:网络信息技术为了绿色制造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可能。因此,应尽快加强绿色支撑软件如:计算机辅助绿色产品设计系统、绿色工艺规划系统、绿色制造决策系统,以及“绿色信息集成”以及“绿色产品和同类非绿色产品的比价技术”的研究,为绿色制造的发展铺平道路。再次、构建具有绿色集成功能的供应链和服务链。与传统制造模式相比绿色制造模式对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基于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供应链结构模型不能满足绿色制造的要求。以家电为例:广州松下空调有208家上游供应商,涉及空调零部件多达7268件,按照欧盟指令对零部件检测后发现,1/4达不到标准,这意味着现有的供应链将面临重新的洗牌和重大调整。如果这些企业不尽快改进并达标,就将被淘汰。新的达标企业将被吸纳加入到供应链中来。 随着这种变化,制造业的传统服务链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服务链的扩展和延伸。就是在原来的制造产品的生产模式由产品出厂一直延伸到"回收和再利用"的环节。这种延伸,首先是服务意识,服务理念的延伸。在服务延伸的过程中不仅将加大服务的成本,还将加大反向物流和回收,以及回收物的再利用成本。没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不行的。 在服务的延伸中,还要注意到制造过程中配套和辅助设备的供给和提供的延伸。我国的 “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的支撑计划中,就特别提出将组织实施“科学仪器设备研制与开发”项目,自主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设备。更好的为绿色制造服务。 第四、建立垃圾回收再利用的机制和管理系统。闭式循环的生产模式要求采用“ 绿色包装”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利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要求在满足包装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包装用材。要求减少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的压力。要求做好寿命终了产品最终回收进人下一个生命周期的循环中。 第五、建立面向环境、能源、材料的绿色制造技术。面向环境的绿色制造技术:研究使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满足水、气、固体三种废弃物减量化、降低振动与噪声等环境保护要求的相关技术;面向能源的绿色制造技术:研究能源消耗优化技术、能源控制过程优化技术等以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目的;面向材料的绿色制造技术:研究材料无毒、无害化技术,针对高分子材料,研究废旧高分子材料回收的绿色技术,高分子过滤材料--功能膜材料,玻璃纤维毡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等。对现有材料的环境性能改进技术等。 最后、建立绿色制造评估体系系统。绿色制造评估体系是对产品在全生命周期进行评估的闭环系统,分析所设计产品在生命周期各阶段以及整体的资源、能源消耗情况,评估产品设计的可拆卸性能、可回收性能等主要因素,来评定产品的制造是否符合绿色制造要求,以及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因此,做好绿色制造的评估是实施绿色制造系统非常重要和关键一环。绿色制造评价体系应包括环境属性、资源属性、能源属性、经济性、宜人性、“绿色”管理和设备维护性等几个大类,其中包含的各种因素繁多,既有定性指标又有定量指标,因而如何评估绿色制造实施的状况和程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基于人工智能的绿色制造决策目标体系和基于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技术的绿色产品评估指标体系,达到评估的公开、公平及公正。 制造业要想“绿”还需要信息化建设 信息时代的制造业要求在产品的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减少所需要的材料投入量和能源消耗量,尽可能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短缺资源的代用、可再生或易于再生资源(如太阳能和可再生生物资源)以及二次能源的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资源、原材料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使原材料中的所有组分通过生产过程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和副产品,从而消除废料的产生,减少环境污染。 用信息技术改革制造工艺,开发新的工艺技术,实现资源和能源利用率高、原材料转化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减少制造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污染物的产生,使中间废弃物能够回收再利用,最终废弃物可以分解处理,尽最大限度实现少废或无废生产。 绿色制造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制造业中的体现,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组织、管理和运行的新模式。和传统制造模式相比,绿色制造模式对企业的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信息化推动制造行业沿着“绿色”方向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使我国机械企业尽快实现产业与产品的调整和升级换代,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加快和加大实施企业信息化的力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政府、制造业、软件服务公司应该协同、协作,共同创建制造业信息化知识传播、项目管理的宏观环境和管理机制,促进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