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做人做事好习惯:对人命运的影响》
他常常跑到零售商那里去求教。他认为如何定恰当的价钱,去询问常与消费者接触的零售商是最好的办法。 松下幸之助出示了新产品,问他们:"像这样的产品可以卖多少钱?"他们会坦诚地告诉松下幸之助产品的价格,照着零售商的话去做都没有出过错。而且那样做不必付学费,也不需伤脑筋,没有比它更划算的了。 当然不是什么事情都这样简单,但这是最基本的原则。能虚心接受人家的意见,能虚心去求教他人,才能够集思广益,这比你独自摸索要少出很多错。 如果你能培养这种"虚心",能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2.虚心地向前辈学习 有机会在前辈身边做事,是你一生中难得的机会。 松下幸之助和同事们虽然同在一个办公室工作,可是每次打电话时年轻的同事便在旁边聆听。因为松下幸之助的声音和口气已经深深印在他们脑海里,所以当他们打电话时,口气很像松下幸之助。果然,外面有了良好的反映,他们对松下幸之助说:"你的员工和你一样精明"。
![第96节:第九章为出人头地储备资源(9)](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105315408403.jpeg)
这是不用教就能学会的例子。刚参加工作的人,不再像学生时代那样,每天都可以听到教师的讲解,可是公司里也有前辈们做自己的榜样,你可以听,也可以看他们的言行,或帮前辈们做事,在不知不觉中予以体会,做适当的取舍选择,最后根据学习来的经验,产生一个新的"你"。 不过,这得要先有心理上的准备,否则心理上会产生不平,实力也不容易增强。"我要在前辈们身边,一面帮他们做事,一面领悟体会。"没有这种心理准备,你就很难成为一个好员工。最后加上你的创意、个性,把自己培育成一个有实力的员工。 □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 成功者和失败者在人生中最主要的差别就是:成功者始终都在用一种最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以最乐观的态度去思考,用思考和学习的经验去控制和支配自己的人生。而失败者则相反,他们并不把过去的失败作为一个学习的过程,而是消极地怨天尤人、不思进取。因此,不善于学习的人是不会成为成功者的。 有人总是说,不成功都是上天不给机会,环境没制造良好的条件。很多人在这些理由的支持下就不再学习,而是得过且过、在满足现状中浪费着时光。可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你自己的人生道路怎样走,自己有着决定权,如何把握,那就看你在生活中的学习态度了。学习这个概念应该是广义的,不是狭义地指在学校课堂照本宣科地学习,也不是参加培训,找模范示范性的教条主义的学习。 学习指的是什么呢?又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呢?首先,学习机会是广泛的,包括你在生活中的每一步都有可学的东西。要从生活中学到东西,就要具备一种谦虚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心理悟性。俗话说:"水满则溢。"以一种空杯归零的态度,你还能有什么领悟不到的呢?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果你想学,在乞丐那里都有值得你学的东西;不想学的话,即使在哲人面前,你也会有副不可一世的傲气。因此,学习的过程,应有一种永不满足的求学状态。 一位禅师让徒弟装来一坛石子,徒弟装了一坛石子回来,禅师问徒弟:"装满了吗?"徒弟说:"装满了。"禅师拿些细沙顺石缝倒满后又问徒弟:"这回满了吗?"徒弟说:"这回真满了。"禅师又取很多水倒进去,满了后问徒弟:"现在满了吗?"徒弟说:"真的满了。"禅师又将一些干土放进去,吸水后又放进好多,禅师又问:"这次真的满了吗?"徒弟不敢回答了。禅师又说:"我还可以倒些水进去,它可能在今天真的满了,可到后来几天你再来看它就会空下去很多,因此我告诉你,它永远都不会满的。" 这是根据一个禅悟的小故事改写而成的,其道理是做人永远不要有自满情绪,其实我觉得这个小故事放到我们这些渴望成功的人身上更为恰当。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里,你今天觉得很实用的学问在明天一觉醒来时可能就被淘汰了。在日新月异的知识翻新过程里,任何自满情绪都是导致失败的不良因素,必须戒除这个不良心态,从而营造一个永远渴求新知识、积极学习的心态,这才是正确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