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
那么皮埃尔松愿意吗?皮埃尔松多年的行政助理,也是他的亲信,艾里扎特对此说过:"他可能最多再在这里干上两年,而且他更愿意听命于加卢瓦,而不是恩德斯。"皮埃尔松则在科西嘉表示他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回来的事情,他的理由就是自己已经65岁了,年龄太大了,实在没有那个精力。而且他对于现在公司高层中间产生的变化也没有什么不满,觉得加卢瓦只是他的一个朋友。对于斯特雷夫日后到他家的访问,皮埃尔松表现出了欢迎的态度,而且他原本也打算与对方见上一面。毫无疑问,这位空客的老功臣从此要被经常地打扰了--向公司提供很多建议。看来他对这种在没有压力的状况下被重新起用的角色也非常愿意。 2005年6月,同样存在很多管理漏洞的波音发动了强大攻势,这使得空客公司中的法国和德国掌权者开始考虑相互给予信任,努力施行一些真正实际有效的工作来对抗这个以前的航空霸主。弗加德灰溜溜地离开空客后仅仅一周,波音便任命了一位新的领导人,詹姆斯·迈克纳尼(W. James McNerney),他受人尊敬,曾经是明尼苏达矿业及制造公司的总裁和首席执行官,当时55岁,出生于美国罗得岛州的普罗维登斯,在耶鲁大学获得过硕士学位,之后又就读于哈佛商学院。 波音以前就考虑过要求迈克纳尼能长期担任它的掌门人,并且就此劝说过对方,只是一直没有成功。长时间拒绝波音的要求并且坚持要呆在明尼苏达矿业及制造公司后(有一次甚至公开宣布这一立场),迈克纳尼终于改变了想法,接手了这份工作。事后他说道:"我在明尼苏达矿业及制造公司工作了四年半,每天与一群优秀的管理者打交道,对此我已经厌倦。波音是如此特别的一家公司,对一位管理者来说,它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而我也非常喜欢其所在的行业。我觉得,如果再次拒绝的话我可能不会有机会去管理一个对美国经济至关重要的大型公司了。这是我最好的时机。" 整个波音沸腾了。公司里的人都了解,迈克纳尼曾经干过各种工作,其中包括在通用电气飞机发动机集团的管理工作。那段经历让他对飞机制造业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确实,在通用电气工作的那些年,他被人们看作是在未来有可能超越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的一位极有能力的管理者。但在2000年,韦尔奇--这位被很多证据证明能力不强的通用电气管理者却任命杰弗里·依默尔特(Jeffrey R. Immelt)为自己的接班人。接下来,迈克纳尼自然就离开了通用电气,开始接管明尼苏达矿业及制造公司。 虽然迈克纳尼接受波音提供的职务这一决定使业界大为惊奇,但一些了解他的人早就料到了事情的发生。其中之一就是曾在通用电气喷气式飞机发动机部门与他共事的鲍勃·康伯依(Bob Conboy)。康伯依说:"我认为吉姆(对詹姆斯·迈克纳尼的昵称)最终一定会接受这份工作的,他知道自己能够胜任。从年龄来看,他肯定知道这份工作将是自己所面对的最后也是最大的挑战。"

和刚进入明尼苏达矿业及制造公司时的情况一样,迈克纳尼被波音公司看作是第一个外来的管理者。但他在这个行业内外所掌握的商业经验比公司前任更多。《西雅图时报》(Seattle Times)在自己的专栏中称他为"一名企业中的超级巨星"。在6月30日那一天,迈克纳尼接受这份工作的决定被报道出来后,股市投资者的抢购将波音的股票价格上抬到了4.29美元,也就是上涨了7%,达到了四年以来的最高点。就在当天,明尼苏达矿业及制造公司的股票却下跌了3.74美元,即4.9%。 也许才华真的比其他人要出色,迈克纳尼刚开始就能够很好地驾驭波音的企业文化模式,虽然这种模式是在过去10年间建立的,和现在的情况肯定有些不适应的地方。而在图卢兹,这一年的早期时候,约翰·莱希(John Leahy),一名空客的高级副主管,并且在销售管理方面取得过很大业绩的美国人,曾就波音正在寻找新的领导人以及哪些人有可能被列入候选人名单这些问题进行表态时,认为迈克纳尼最有可能担此大任。莱希说:"我们非常希望迈克纳尼继续留在明尼苏达矿业及制造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