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一个政府——企业——农民——消费者的关系链中,信任成为了关键词。在过去几年间,因食品安全所引起的公共安全危机使人们意识到,当公众对食品安全出现信任危机后,也许只是几个农场的鸡或猪出现问题,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其产生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不可估量。
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禽类产品销售萎缩的时候,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艾伦市的一家超市老板却开心地把销售生肉的货架成倍地增加。这一系列被称做“好饲料出好肉”的生肉产品,有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它在牛的饲养过程中不使用生长激素和抗生素。而它畅销的原因似乎也正在于人们对其安全和健康性的信任,在于人们尝出了味道的不同之处,就像一个顾客所说的,“已经好多年没有尝到这种好味道了”。
这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感叹。在这样一个不平静的季节,人们不禁会想起43年前雷切尔·卡森的发人深思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向人们提出的警告: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对于环境和人类的健康会产生严重的影响。而历史的戏剧性就在于,在经历了与激素和抗生素的长期亲密接触后,在经常性地遭受食品安全危机的震荡后,人们又开始对那些更接近绿色,也更接近安全的食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努力寻找那种在许多年前再普通不过的“好味道”所带来的快感和安全感。
在这个时候,农民以及他们的劳动和处境需要得到重新估量。多年以前,鲍勃·罗代尔曾经说过,“农民是未来卫生健康的创造者。”他的话在今天已经得到了证实。如今,农业已不仅仅是一个产业,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联系着人类与土地,成为社会和世界政治稳定的基础”。而食品安全,则成为了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点,在美国已经引起充分的注意。事实上,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美国就围绕着“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流程,开始重点抓可能通过日常饮食渠道危害健康的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在 “9.11”之后,出于防恐的需要,美国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更是空前提高,投资力度明显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也大大增加。
在意识到“餐桌安全”与国家安全有着紧密联系之后,美国投入了比以往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求加强食品安全,巩固公众对国家食品体系的信心。而在政府的带动下,美国企业对食品安全的投资,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它们同样需要强化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心。而美国民众显然也希望他们的食品是在安全的环境条件下生产出来的,为此,他们都表示愿意付出更高的价钱。
在这样一个政府——企业——农民——消费者的关系链中,信任成为了关键词。在过去几年间,因食品安全所引起的公共安全危机使人们意识到,当公众对食品安全出现信任危机后,也许只是几个农场的鸡或猪出现问题,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其产生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不可估量。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不难理解美国为什么会舍得拿出那么多资金投放到“防患于未然”的工作中去,以及为什么美国会废除肉禽屠宰加工厂已实施百年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起现代化的“危机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这个以预防为主的新体系的主旨是,通过风险评估,协助厂家及时发现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减少病毒侵入食品生产链的机会。
同样需要防患于未然的是那些生产和销售企业。在政府监管和媒体监督十分严密的美国,企业家们很清楚地知道一旦出售劣质产品和经营失误被曝光,声誉将会严重受挫,不仅会严重影响顾客的信心,影响销售额,而且还会影响“股票的价格”,影响投资商的信心。这种巨额的“成本”是“精明”的商人所不愿意承受的。
基于这种考虑,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销售商都很注意自我约束,注意对食品安全进行自律式监管,就像亚拉巴马州零售业协会主席吉姆先生所说的那样,“99%的商家都是诚实的,他们通过销售高质量、新鲜的食品来努力赚钱。没有哪个零售商敢冒险伤害它宝贵的顾客源。”
显然,强有力的监管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强化了企业的食品安全意识。根据美国农业部的调查,美国企业每年大约都会扔掉价值910亿美元的食物,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过了保质期,即使法律没有要求他们必须这么做,他们也会意识到这将在事实上有利于他们的生意,毕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信誉才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