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逆变管理模型”的建立
笔者认为,逆变管理理论是自从泰勒发明了“流水线”以后,经济界、企业界、管理界所产生的最为有价值的一种“管理程序模型”。如果多年以后不能证明,无疑将是逆变管理学的死期!而且一定会给大家“死”出个“模样”来!笔者甚至认为,它的管理学意义、价值,应该能够超越泰勒的“流水线”才对。我亲爱的读者,您们不妨想一想,如果有一天,凡是实施逆变管理法的企业和经济体都具有亏损、危机的免疫力,而且还能化亏损、危机因素为盈利、增长因素,那么您说,其价值将几何?
一、逆变管理学解释的现象、研究的对象和解决的问题和管理模式的建立
逆变管理学要解释的现象,是相对微观的经济逆变现象的产生,其研究对象是它的发展于转化状态与趋势,要解决的问题使,如何避免逆变经济现象的发生和如何将已经逆变和将要逆变的亏损资源转化为盈利资源,并揭示出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就像传统经济学、管理学一样,建立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逆变管理模型”,是逆变管理理论必须要作好的一件事情,因为它是“逆变管理工程”的“模型”。
(一)逆变管理学解释的现象、研究的对象
逆变管理学解释的现象是亏损物质(资源化资本)的存在与运动状态和发展与转化趋势。笔者以为,经济、资本增长与反增长同时发生,非要么增长,要么负增长那么“单一”。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就需要处于增长状态或负增长状态分别予以管理,而不能像传统经济学、管理学那样,到“秋后算账”。
1、逆变管理学解释的现象
逆变管理学解释的现象,是亏损物质的存在与运动状态和发展与转化趋势。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只关注对盈利现象的研究而忽视了对盈利“减项”即亏损的研究,所以形成了大量的亏损物质。逆变管理学学者认为,像盈利物质一样,在盈利物质的彼岸,还存在着一个丰富多彩的“亏损世界”。这个亏损的物质世界,并非像人们想象得那么恐怖,不仅存在亏损差异,而且是盈利物质得以产生的“母体”。
热力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任何一种能量物质在转化为力的过程中都不可能完全发挥,势必有一部分会成为热力学意义上的熵。这种现象,其实在经济过程中、生产过程中也同样产生,笔者把它称为“经济之熵”。然而,笔者以为,熵不是什么东西都没有了,而是转化为它种物质形式。关于这一点,热力学上已经讲的很清楚,笔者也就不再赘述。那么,经济之熵产生以后,是否就什么也没有了?
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人们知道物质是不灭的。那么,这些经济之熵转化成了什么?笔者以为,都转化为亏损资源。比如被闲置的生产设备,一旦被闲置就具有了亏损性质——不但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且还会成为企业实现盈利的制约因素(利润的减项)。这是因为,不使用的设备不仅占用大量资金,而且还会产生各种费用。费用的产生,当然是亏损因素了。考虑到其有用性,笔者称为亏损资源。
亏损资源当然不是什么东西都没有,而一定会以一定的方式存在。即便是那些非实物形式,我们依然也不能把它们看成什么东西都没有。比如,某种社会关系、经济关系、生产关系的存留,仅仅是由于时间、空间关系的变化引起,如果通过一定方法使一定的时间、空间关系发生变化,那么一些失去固有社会关系、经济关系、生产关系,不仅可以转化为新的社会、经济、生产关系,而且可以逆变。
如果要问为什么?这使因为凡是物质都以场的形式存在,并在场的作用、制约下运动,而所谓的“关系”,其实并非别的东西,正是各种各样的场。场当然是由物质决定的了,因此,要对各种场进行研究,就需要首先对包括亏损资源在内的各种物质形态进行研究。大家知道,物质都有一定质量、性量、能量,亏损物质当然不例外。而质量、性量、能量也都以场的形式存在,并在场的作用下运动。
2、逆变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毫无疑问,逆变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普遍存在于经济过程、资本化过程中的经济事物、资本物质的存在与运动状态和它们的发展趋势与转化规律。首先是存在与运动状态,随后便是发展趋势与转化规律。笔者以为,不仅经济增长、资本增殖是有规律的,经济负增长和资本贬值同样是有规律的。正所谓只要是物质都是运动的,只要是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而物质运动规律也一定是能认识和被利用的。
笔者为何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原因就在于只要是物质均以场的形式存在,并在场的作用、制约下运动。由于亏损资源同样是一种物质,同样以场的形式存在,并在场的作用、制约下运动,所以亏损资源物质的运动必然会为我们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关于这一点,读者恐怕不会反对。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对同样是物质的亏损资源的运动规律予以客观认识?又为何不能加以认识与利用?
当然,我们之所以要认识亏损物质的运动规律,不仅仅是为了认识、揭示运动规律,而主要是为了认识、揭示亏损物质的灭亡的规律,因为亏损物质的灭亡正是亏损物质转化为亏损资源、亏损资源转化为盈利资源、盈利物质(资本)和盈利的过程。以上,无疑就是逆变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如此当然也就更进一步说明,任何一门科学的产生都是为了揭示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逆变管理学也不例外。
当然,笔者也不否认,一切科学的产生也都是从解释现象开始。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对现象的解释绝不能成为终极目标。这也正是笔者为什么要否定,张五常先生说的“经济学就是为了解释现象的”之言论荒谬之处。大家知道,在一切现象的背后,都隐藏着或者说都能体现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那么,我们能否透过经济现象看本质?当然可以,只要我们能把某种现象置于一定的物质场中去研究。
场是什么?场当然是一种物质、一种结构、一种机制。世界上哪有一种物质、结构、机制不是以场的形式存在,并在场的作用、制约下形成的?这是因为,一旦有物质场,也就有了场与场的相互作用与制约——而一切物质运动因此而形成。这样说,读者或许会感到有些“抽象”。为此,为了解释这个过于“抽象”的问题,我们就需要为之建立起一种模型。当然,模型的建立,自然是为了解决问题。
(二)逆变管理学解决的问题和逆变管理模型的建立
任何理论的产生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也都有自己追求的一种目标。逆变管理学当然也不例外了。那么,逆变管理学解决的问题和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呢?当然是在基本不投入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资源利润化、资本化。在不扩大投入的情况下实现资源利润化、资本化显然与传统经济管理理论不同。
1、逆变管理学要解决的问题
逆变管理学要解决的问题:第一,根据理论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差异,不断发现亏损资源价值;第二,在不断发现亏损资源的基础上,为其建立《亏损资源档案》数据库,使其成为经济管理的一种“原料”;第三,根据企业、市场的变化状态与发展趋势,不断地将亏损物质转化为亏损资源、盈利资源;第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能够适时地将亏损物质、亏损资源直接地逆变为盈利资源或者说盈利物质。
于是,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你怎么知道在我们的企业、经济体中存在亏损资源?它们究竟在那里?别人怎么看不到?恐怕就算能发现,由于有市场原因的存在和企业内部管理的原因,也无法将这些所谓亏损资源转化为笔者所说的盈利资源。既然如此,笔者所说的那种所谓的“逆变管理”能实现得了吗?不会是在给大家画饼充饥吧?当然,如果是那样的话,笔者也没有在这里涂鸦的必要。
首先,人们应该承认,任何一个企业、经济体在生产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经济之熵。其次,人们还应当承认,由于经济之熵的大量产生、积累与膨胀(主要表现在因资本过剩而引起生产过剩,使资本出现了反结构),并使企业生产和经济体发展变得十分脆弱;第三,如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那么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第四,这些所谓的经济之熵或者说生产过剩,有价值属性。
如果大家能够承认上述现象是确实、客观存在的,那么消除这些存在的现象,自然也就是逆变管理学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诚然,采用传统经济学、管理学方法可以说是解决不了上述问题的,否则笔者也就没有创立逆变管理学的必要。逆变管理学的可贵之处,更在于能够解决传统经济学、管理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肯定地说,逆变管理学、逆变管理法、逆变核算发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生的。
读者如果有进一部需要,就去阅读逆变管理学的“实践篇”——《逆变管理法》。我相信,读者一旦读了《逆变管理法》这本书,自然就会得出与笔者同样的结论。换句话说,如果用几行字就能把亏损资源悉数都变成了盈利资源、利润、资本的话,笔者也就不会为之再写一本书了,自然也就不会牵涉到《逆变核算法》。这是因为,逆变管理的实施是一个既牵涉到管理观,又牵涉到方法论的操作系统。
2、逆变管理管理模式的建立
由于逆变管理研究的对象是资源利润化、资本化,所以也就自然为“逆变管理模式”或者说“逆变管理模型”的建立,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大家知道,所谓管理,其实也就是一种管理程序,我们当然可以把“管理程序”理解为是“管理模型”了。也就是说,由于逆变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的利润化、资本化,因此,为了实现、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为大家建立一种大家都遵守的管理规则。
这当然是由于研究对象、管理对象的不同而决定的了。大家知道,传统经济学、管理学那里所讲的资本化,是货币资本逐步参与商品生产、销售、服务而形成的资金占用形式的变异。可是,逆变管理就不同了,由于它已经不再是投入产出、扩大再生产意义上的而是对投入与产出、扩大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亏损资源的逆变管理,因此,因管理对象已发生变化,所以管理程序、原理、方法也会不同。
如此,是否可以说,逆变管理是游离于传统生产、管理模式之外的一种东西?否。任何一种新科学的产生都具有继承性,逆变管理理论当然也不例外。第一,它是建立在传统管理理论、管理法基础之上的一种东西,因此,如果离开了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存在,它就会失去物质基础、理论基础;第二,它是对传统经营管理活动的一种具有理论性质的“再管理”,其结果最终需要回归传统即“接轨”。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逆变管理所需要的数据,由传统管理提供,或者说传统管理数据是逆变管理的数据之一,但绝不依赖于传统管理所提供的数据,而只是把这些数据与理论数据对照起来使用,或者说把它当作理论数据曲线上的“一个点”——就如同经典力学的研究对象是相对论力学的研究对象漫长曲线上的“一个特例”的道理一样。换句话说,传统管理数据只是理论管理数据曲线上的一个值。
严格地说,所谓逆变管理其实是对经典管理或者说传统管理的一种“再管理”方式。如果没有理论管理数据的存在,也就谈不到对传统管理的数据进行考核的可能与必要。如此,当然也就说明,逆变管理学就是相对论管理学,或者说逆变管理学是相对论管理学的具体体现。如此,当然又说明,没有经典管理或传统管理的存在,就没有相对论管理学、逆变管理学,更不要说逆变管理法、核算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