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洞悉中国人心性的团队培训经典:中国式团队》
佛经里面说,颠倒心。颠倒就叫心,什么意思?当你想事情的时候,你想完好的一面后又想了坏的一面,这就是颠倒,你的"心"就体现出来了。只想好的一面,那是一厢情愿,是不用心。同时又想坏的一面,这就是用心的表现,因为你颠倒了。 四、合适的管理才是最好的 以人为本的团队管理必须以人性为基础,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因此,团队管理理论没有对与错、好与坏之分,只有合适不合适之分,合适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 美国人利用契约控制员工 美国人重视契约、合同,一切以书面为凭据,通过契约把工作和个人的专业捆绑在一起。你有什么专业,我现在有什么工作,只要合适,就定一个契约,都按照这个契约去执行,这是很单纯、很简明的。其问题有两个:其一,有能力的人受到限制,没有办法充分发挥;其二,当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这种契约形式很难应用。 战后的日本为什么能迅速崛起?就是因为,当环境迅速变化时,美国人感觉到很吃力,而日本的管理体制弹性较大,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中国人的管理体制也具有很大的弹性。中国人"唯恐天下不乱",因为中国人有能力拨乱反正。 这不是在贬低中国人,不可否认,中国人有人性弱点,但是不要从负面去看待中国人,因为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中国人擅长浑水摸鱼,换个角度说,中国人很懂得随机应变。当环境快速变化的时候,中国人就表现突出,乱世出英雄;当环境稳定的时候,中国人就表现平平。历史就是这样发展的,大乱之后是大治,大治之后是大乱。 日本人使用组织控制员工 日本人用组织确保员工的持久忠诚。一个人要忠诚不难,要长期地忠诚很难。因为时间长了,你的要求就提高了,外面的世界总是很精彩,吸引你离开这里。日本人充分发挥了我们古代的长工精神,他们会全身心投入,没有其他的想法,就像中国古人所说的,忠臣不事二主,一女不事二夫。中国人也提倡忠诚,但是只提倡到合理的地步,适可而止。很多中国的传统理念到了西方或日本,就变本加厉,变成绝对化,这都是错误的。 中国人用"无"吸引员工
![中国式团队管理答案 第19节:第三章 以人为本的中国式团队(9)](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101553575262.jpeg)
中国人有一个字很重要--"无"。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最懂得"无",外国人只知道"有"才能生有,而无法"无"中生有。中国人最了不起,经常"无"中生有,能从"无"看出有来,叫做无心之感。 无心投入收获大 一个领导不可以跟干部讲这种话:"我对你这么好,你居然这样对我,你未免太没有良心了。"这种话讲了只会对自己不利,因为你对他好,是你应该做的事情,他要不要对你好,由他来决定,这才叫交互主义。身为领导者,要做到该付出的都已付出,却不计回报。否则就变成投资,我们不能在人的身上投资,这是中国人最受不了的。在外国人那里,人就是资源,当然可以投资。 曾经有很多企业家说:"我妈妈是最懂得投资的人,她在我身上投资,现在获得了极大的回报。"这是对母亲的一大侮辱,每个母亲都悉心照顾子女,从没有投资回报的观念。父母对子女的呵护是无心的服务,无心的照顾。《易经》里讲感应的卦,不叫感卦,而叫咸卦,咸就是把心去掉。无心之感,才会有效。"无心插柳柳成荫,有心裁花花不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无心,就是做你该做的事,而不要计较成果,即不要有投资回报、投入产出的观念。 没有人规定你要做到无心的服务、无心的关怀,完全看你自己做不做得到。中国人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到,弹性非常大,持久忠诚可以,随时跳槽也可以,但中国人凡事都必须是自发的,如果有硬性规定,就行不通了。只要中国人愿意,我们是最不计较的、最好商量的。一旦和中国人谈条件,那我们的条件比谁都苛刻。 中国人为什么没形成契约制?举个例子,两家公司合作,没有任何约束的时候,合作得很愉快,什么都不计较,凡事好商量。一旦有家公司说,必须要签合同,用法律来约束。那双方的关系就开始恶化了,它们都想方设法为自己争取利益,最后只能终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