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金融市场出现剧烈动荡,使得一体世界中的人们对周边不安宁的世界形势更多了一层担忧,人们的心理,再次体验出了什么是所谓的杯弓蛇影。
报道说,10月29日当日,阿根廷债市与股市双双大幅下挫,股指暴跌8、67%,国家发行的各种公共债券价格大幅下跌(2008全球债券跌幅更是达10%以上);与此同时,银行贷款利率却直线上升,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比上一交易日上升13%,达到26%。引发整个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因债务偿付问题而采取的举措,使得投资者担心政府将停止外债偿付而恐慌抛售公债,继而带动股指大幅下挫。
稍有经济常识的人都会明白,持有人非理性地抛售公债意味着什么,——那是对整个国家信用的一种不信任行为!
如同企业负债经营一样,一个国家单纯依靠举借外债拉动经济,当其所处的经济实体高速成长时,将可能取得经济发展的“杠杆效应”,其债务的偿还风险,常会被抵偿于高增长所带来的财富升水之中;当经济增长停滞抑或放缓,债务失去了经济增长的依托,而这种放缓本国又不能控制,举债不能起到刺激经济复苏目的的时候,如果外债规模不能够跟随经济增速一同收缩,其偿还风险就会凸现。这个时候,国家的外汇储备就成为风险控制保障,如果国家的外汇储备不能保障这一偿付时,一旦出现风吹草动,便会有不测发生(所谓的居民信心,毕竟是建立在实力之上的)。我们不知道阿根廷这几年的金融与整个经济局势的具体现状,但危机已经发生,却是个现实,无论如何说,这都是继九一一事件之后的又一个“国际性”重大事件。
由阿根廷这个南美国家出现的金融动荡,联想到被称为美国后院的整个拉美国家的整体都不很景气的经济与脆弱的金融体系,再联想到三年以前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所出现的糟糕局面,笔者本人联想到很多。我联想到这些国家的金融体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美国模式,资本管制是全开放,金融政策也一样,多是依靠透支,举借内、外债来保障资本的充裕供给,而经济局势却迥然不同,那就是这些国家本国市场空间狭窄,经济增长主要是出口导向。美利坚模式行销全世界,不只是宏观经济,也还有个人消费观念。汽车、大房,以及个人自由度最主要标志性的物品——私人财富,几乎成为全世界的各类肤色各种信仰的人们追求的人生目标。在观念上,也不知是不是出于偏狭的自信与自尊,全世界的人们,不管其国内的内部现状如何,总期望向美国看齐,总量比不上,那就比人均,以为个人的富足,也是国家发达的标志;个人富足,更多被认为是“内需”的主要源泉,没有人再提经济总量与规模的概念。而事实恰恰是,东南亚金融风暴证明出问题的,就是总量、规模的不平衡(是个人消费、人个信贷与国家整体信贷规模的不协调。所谓泡沫也者,其实也是实体经济与虚拟资产的不协调,泡沫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但应该与现实的物质实体相对应。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当一个国家的全部经济总量还不及一个个人资产多时,再出现由自已国家失误造成的危机,如遇饿狼在侧乘火打劫,它该拿什么应对?可见小的优势与大的优势,在大的事件与大的风险面前,其回旋余地,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上述发生危机的都是发展中国家,其在国家发展战略制订时采取追赶政策,本来就是出于一种无耐(否则那可真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在追赶过程中拿首位的发达国家美国作为样板,也不能说是不智,毕竟先进的是美国。现在应该反思是,因一国内外环境的差异,以及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而导致的发展阶段的不同,其治国所采取的政策,其实是不能照搬硬抄的。直白了说,是学习可以,而看齐却是万万使不得的。一个富豪因食火过旺,为降火而吃泻药,而一个人的身体尚虚需补,怎可以一样跟着吃泻药?一个最浅显的道理,是美国有占世界接近一半的经济规模,有可以充分回旋的国内市场空间,还有其执世界牛耳的政治、军事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这艘巨舰可以经得起风雨吹打。以举债为例,谁都知道美国是双逆差国家(高负债、贸易逆差),但美国维持经济增长信心吸引的是全世界的资本内流,并依此来维持外汇的平衡(资本与贸易项下的综合平衡);美联储甚至还可以称得上是全世界的中央银行,其他哪一个国家比得上?毕竟,全世界只有一个美国,也只能撑得起一个美国。
由以上引出的话题,我还联想到当今的股市以及人生,社会,也许都有着同样的道理:向富人学习,但不要向富人看齐。说得直白了,就是各人的风险,应该控制在自已能够掌握或把握的范围内。人家开奔驰宝马,自已骑自行车或挤公交车,应该有更多的心理坦然;向富人学习正当的应当是发家致富的门道。依例而推,股市中借贷炒股,或是玩空手道,理财与代理理财,其中蕴含的风险,不也是同样的一个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