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经济学理论 《后理论经济学》第6节(1)



第6节

 

后理论管理学方法论

毫无疑问,不管是从解释的现象、研究的对象、追求的目标、解决的问题和依据的原理、采用的方法上来说,“后理论管理学”与“先理论管理学”相比,势必会有所不同,因为是两种性质、意义都不相同的管理模式。当然也会有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否则也就不会有“先”与“后”之分了。如果要问此“管理”与彼“管理”究竟有什么不同,我的回答是,“先”者是对商品生产、销售、服务活动所进行的管理,“后”者是对“先”者的这种管理行为所进行的管理,简称为“再管理”。

一、后理论管理学解释的现象、研究的对象和追求的目标、解决的问题

在企业、经济体的管理实践中,经常有“叫苦不迭”或“后悔不迭”事情的发生。如何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呢?笔者以为,就是能够及时地、同步地对固有的管理进行同步再管理。如此,“再管理”必然会具备“越前”和“断后”管理性质,以期“先管理”的价值最大化。如此,“后理论管理学”解释的现象、研究的对象、追求的目标、解决的问题和依据的原理、采用的方法与传统势必存在不同。

(一)后理论管理学解释的现象、研究的对象

科学都有自己解释的现象、研究的对象。“后理论管理学”要解释的现象无疑是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管理失误”是如何发生,其发展趋势如何,和这种趋势会导致的结果。因此,如何避免“管理失误”的产生,防止意想不到的“管理失误”的发生,便成为“后理论管理学”解释、研究的对象。

1、后理论管理学解释的现象

毫无疑问,人类对客观事物、物质的认识始终都是亏缺的,而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是经济学还是管理学始终都应该是一门遗憾的科学。为此,为了避免更大的遗憾的发生,人们就需要不断地对固有的认识、管理进行修正。这是因为,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所以认识与实际存在差异就是必然的事情。而再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对客观事物所蕴涵价值的认识始终都是狭义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们就不能揭示出蕴藏于客观事物背后的“价值种中的最大价值”。如果要问为什么,这是因为经验、教训始终是人类的启蒙老师和良师益友。人类是否非要经历惨痛的失败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人类难道就不能通过一定的方法减少错误、失败的发生?否,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笔者以为,任何一种现象的产生都不使偶然、孤立事件,或者说偶然中一定存在着必然因素。试问,偶然中为何会存在必然因素?造成偶然中存在必然因素的根源在那里?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一切形式与意义的规律均产生于场的规律。也就是说,由于有场的作用与制约,使一切形式与意义的物质运动有了规律性,场是规律得以产生的“母体”或者说场是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规律的“发祥地”。

由于包括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在内的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规律均产生于“自然场”、“社会场”、“经济场”、“资本场”、“价值场”,因此,为了避免犯更大的经济错误、政治错误、认识错误,我们认识就需要从对“自然场”、“社会场”、“经济场”、“资本场”“价值场”的产生、存在、运动、转化的规律开始,否则就谈不到“按客观规律办事”,自然也就谈不到“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观”的问题了。

反之,自然也就得到另一个结论,那就是,人类要想少犯错误,就必须能够做到“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又由于本质就是一切事物、物质规律的体现,因此,“后理论管理学”学者便得到了这样一个具有结论:企业亏损、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的产生也是有规律的,它们同样也产生于场也。所不同的是,这个场不是经济场、价值场而是反经济场、反价值场。如此,我们能否将它们提前湮灭呢?

2、后理论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为此,为了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目的,也是为了避免成为当亏损、危机到来之时而成为“没有思想准备的客人”,“后理论管理学”学者把自己的研究对象确定为管理对象的存在与运动状态和发展与转化趋势即确定为研究对象的运动规律的揭示、开发和利用上来。笔者以为,客观规律不仅是可以认识的,也时可以开发和利用的一种资源,而且是无形、最大和最可靠和最有价值的一种资源。

试问,人们为什么会犯错误和要犯错误?笔者以为,就是由于人们没有能认识到包括经济在内的一切事物、物质的存在与运动规律,自然也就谈不到开发和利用规律的问题。试想,一个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人、企业、经济体、国家、世界又怎么会不犯错误呢?规律是什么?难道是可以违反和否定的吗?如果说不可以而又必须要遵守、尊重的话,那么,将客观规律揭示出来的工作当然是意义了!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理论管理学”不仅要揭示客观经济事物的存在与运动规律,且还要努力做到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关于这一点,可以认为是“后理论管理学”与“后理论经济学”的不同之处。这是因为,对于经济学来说解决的是经济观的问题,而管理学则是在正确经济观的基础上向人们提出科学的经济方法论武器。如此也就说明,“后理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对象的运动规律。

诚然,能够将研究对象的运动规律揭示出来对于每一位企业家、管理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属性,因为成千上万次的经验和教训似乎都在告诉我们:成功与规律相伴,失败与违反规律同行。经济社会的发展如此,企业的经营管理亦如此,可以说无一而例外也。而再从这个意义上说,“后理论管理学”与“后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确实无本质区别,后者无非是需要考虑可操作性。

也就是说,只要把可操作性再考虑进去,“后理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也就等于是“后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了。换句话说,如果不考虑可操作性而仅仅从规律的认识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或者说不从规律的开发和利用的问题上去考虑问题,那么经济学家与管理学家、企业家和政治家不仅仅是存在本质区别的问题。相反,如果能够将规律的开发和利用问题考虑进去,上述间也就只剩下内在联系了。

(二)后理论管理学追求的目标、解决的问题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 《后理论经济学》第6节(1)

毫无疑问,“后理论管理学”所追求的目标,同样是价值的最大化。但是,需要马上说明的,它所追求的这个价值已不再是传统经济学、管理学意义上的那个单一的资本或单一的劳动的价值而已经转化为“非资本”物质的资源的增殖。由于资源未纳入“成本”管理,所以它是“价值中的最大价值”。

1、后理论管理学追求的目标

价值这种东西是普遍存在的,笔者以为,只要是存在的东西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也是属于别的价值属性,因此,笔者把它称为“广义价值”;仅仅是由于人们站的角度不同,所以才有了不同层次与意义上的“狭义价值”。比如自然环境的改善对于全人类来说其价值重大;可是,对于那些从事木材加工的企业来说,这个所谓的“广义价值”就有堕落为“狭义价值”的可能。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比如,为了实现企业的、地方的或某一个国家的“狭义价值”,一些人、企业、国家可能就会未了获得自己的价值而来牺牲大家的价值。这难道不是一些企业为什么要往河里倾泻污水和像美国这样的经济大国、强国为什么不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的原因?那么,如何使人们能认识到“广义价值”的重要而又能够主动放弃“狭义价值”呢?这显然是迄今为止一切经济学、管理学都解决不好的问题。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后理论经济学”、“后理论管理学”和将要产生的“再管理管理学”同样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而将“广义价值”与“狭义价值”统一起来,让企业、经济体、国家、区域和世界经济均能够从生产过程中、经济过程中受益,正是“后理论管理”所追求的目标。真的能做到这已点吗?当然,否则“后理论经济学”也就没有产生的必要。那么,“后理论管理学”又是怎样做的?

用一句来概括,就是让本来就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各种物质中蕴藏的“内能”焕发出来,并通过对“反价值”的“否定”上来实现。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能够让我们的企业、地方政府、国家和区域经济、世界经济能够从过剩的生产、资本、资源中获得,用传统的经济手段、经济方法无法获得的价值。又由于它是种“非投入盈利模式”,是对“反价值”实施逆变,所以称“价值中的最大价值”。

难道不通过投入也能产出吗?当然,因为过剩的生产、资本、资源已是“广义的投入”,所以它不需要我们再投入。或许又读者会问,笔者不是再给我们“讲故事”吧?这样的事情,恐怕连上帝也无法做到,难道你的一种所谓的“理论”就能够解决这样的复杂的问题?是的,因为笔者已经获得了实现“价值中的最大价值”即使“反价值”发生逆变的方法。只要您有信心把下面的文章看完就行。

2、后理论经济学解决的问题

为此,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就需要首先解决一些问题或者说我们尚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我们必须能够做到,让人们在实施的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利益或者说能够让人们实现“价值中的最大价值”。否则,笔者就是说下“大天”来,人们也不会相信,即便是相信了,人们也不会去做。怎么办呢?为了让人们相信,为了让人们都能去这样做,笔者为此而创立了“再管理管理模式”。

所谓“再管理管理模式”,是指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或者说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套既是宏观,又是中观、也是微观的经济理论模型,根据这个模型,人们可以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经济管理成果进行考核。它是一套与现行的经济理论、管理学理论同步运行的经济管理法则,其最大的特点是,由于能与传统经济理论同步,所以它能够对传统经济管理随时进行考核。

诚然,从这一点上看,它是具有“理论”性质与意义的东西,但与“先理论管理学”又不同,因为它是一种考核系统或者说它是一种信息反馈系统,因此,它既不会干扰被考核系统的正常运行,而反过来又能对正在运行的经济管理活动进行干涉或者说“监督”,为企业家和管理者的科学管理提供客观和符合规律的正确导向和导向的依据。也正由于此,笔者说它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管理学诠释。

而在“量子经济力学”、“相对论经济学”之后,笔者之所以会随即创立致力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研究,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其中“裂变经济学”、“聚变经济学”、“经济场论”、“经济交换律”、“逆变经济学”和“逆变管理学”、“逆变核算法”等一系列理论的问世,均是在这一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正由于此,笔者在介绍上述理论的过程中首先建立模型,以达到让模型“说话”的目的。

这样,不管是“后理论经济学”还是“后理论管理学”都实现了将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的目的。当然,这也是由“后理论经济学”本身具有的特质决定的,否则,如果没有模型的存在,也就不会有“后理论管理学”。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后理论管理学”依据的也是非实践取得的“运动模型”,因此,这些“理论值”或者说“模型值”与实际亦存在差异,同样须接受社会实践的严格检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13381.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 《后理论经济学》第6节(1)》为网友悟空俺要降了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