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又减持中石油了。股神自从7月份首度减持,最近拋售速度明显开始加快。有分析师预言,在中石油A股上市之前,他有望拋尽手中股份。 除了巴菲特,最近大手笔离场的名人还有李嘉诚。这位香港首富旗下的长江实业10年前作为策略投资者入主南方航空,近半月内公司共申报四次减持南航股份,套现约5.52亿港元。 面对外资的减持行为,中石油和中国铝业在媒体上表示,外资减持属于正常的市场套利行为,对公司的影响不大。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表示不担心巴菲特继续减持,认为以公司的盈利能力及分红政策,一旦巴菲特减持,相信接货的人将会很高兴。 多位专家表示,香港股市大盘的连创新高以及H股在香港市场的相对溢价可能是外资不断减持的重要原因。尽管具体看外资减持的动机各有不同,但是其中透出的“信号”作用不可小觑。
![理性选择理论 外资减持港股 理性选择?](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082847316064.jpeg)
香港联交所披露的资料显示,淡马锡于9月13日和14日分别减持2240万股和1460万股中国远洋,平均价为21.933港元/股和21.79港元/股,其持股量也由原来的12.3%降至10.87%。 巴菲特是价值投资者,不管香港股票还有没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他们显然已经不符合价值投资的标准,所以“股神”必须拋售。但李兆基是追逐增长的投资者,不惜在做多的同时再做空美国股票,以求最大限度地获益。 一般人崇尚价值投资理念,而不太看得起追求成长的动力投资。但事实上两者的投资理念都有可取之处,在市场不同的周期内各有用武之地。比如网络股风行的时代,肯定是动力投资者占优,而自从网络泡沫破灭后,价值投资方法占了上风。 每一轮行情刚刚激活的时候,都是价值投资者最先进入。比如巴菲特在2003年4月以每股1.6港元的价格,大举买入中石油的股份,引起国际舆论哗然。随着中石油价格跨过10港元,国际原油价格达到80美元一桶,也是巴菲特这样的价值投资者退出,动力投资者进入的时候了。等到股价出现大调整,动力投资者退出,价值投资者再次进入,一个新的周期再次开始。 境外投资者一般是机构投资者,他们崇尚价值投资法,注重回避风险,因此现在香港股市已经未必是最合适他们的投资。而内地投资者散户基数大,追求高额回报,在他们看来,H股比A股便宜得多,境外中国股的盛宴才刚刚开始。 在内地资金的作用下,香港股市可能成为以内地资金为主导的市场,走势也难免A股化。经济学家谢国忠曾经说过,中国没有巴菲特。笔者要补充的是,中国就算出现巴菲特这样的成功者,也未必能够获得巴菲特这样的投资成就。换而言之,在中国这样的投资土壤,巴菲特投资法未必行得通。 据西南证券H股分析师周兴政统计,截至9月7日,恒生指数40只成份股的加权平均市盈率是19.84倍,其中24只本地蓝筹股、29只红筹股、7只H股的加权平均市盈率分别是14.6倍、22.7倍和32.7倍;除去1只亏损股,29个红筹指数成份股的加权平均市盈率是25.8倍;43只H股指数成份股的加权平均市盈率是30.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