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已有思想对新思想的负面影响
◆ (自己已有思想对自己新思想的负面影响)
·牛顿(Isaac Newton,1642-1727)在数学、力学、天文学等许多领域都做出 了杰出的贡献,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科学家,但由于受形而上学世界观的束缚,他把天体看成是亘古以来从来不变化的东西,结果在无法解释行星绕日旋转的切线运动的原因时,便求助于上帝,提出了所谓神的“第一次推动”。[1]
·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1777-1855)受传统的欧氏几何的束缚,不敢发表自己关于非欧几何的研究成果。[2]
·卡诺(Nicolas Leonard Sadi Carnot,1796-1832)受传统的热素说的束缚,未能发现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3]
·普朗克(Max Plank,1858-1947)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提出了能量子概念,开辟了量子力学的新领域。这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发现之一。然而,由于他深受形而上学世界观的影响,把已确立的牛顿力学、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看作是绝对不变的,因而不能将自己的伟大发现贯彻到底,在量子力学的大门口整整徘徊了15年,最后经过先后两次修改,竟完全否定了自己这一重要的科学发现。[4]
◆(他人已有思想对自己新思想的负面影响)·阿伦尼乌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1859-1927,瑞典化学家)于1883年提出了在化学发展中带有革命性的电离学说。
他先把新学说的思想汇报给母校乌普萨拉大学的克列维教授,热切地期望能得到支持和帮助。
然而,他却意外地遭到了教授的嘲讽。
克列维说阿伦尼乌斯的想法纯粹是“胡说八道”,是把“鼻子伸进不该去的地方了”。
当他在乌普萨拉大学博士学位答辩会上宣读论文后,教授们个个怒不可遏,认为他的想法“纯粹是空想”。
更有甚者,当他的论文公开发表以后,便遭致了更大规模和更加猛烈的攻击。
英、法、德、俄等国家的许多一流科学家也群起而攻之,化学界形成了一条国际反对战线。
其中有以发现元素周期律而享有盛名的门捷列夫(1834-1907)、以研究溶液理论而著称的阿姆斯特朗(Armstrong,1848-1937)、以发现溶液渗透膜而闻名的特劳贝(Traube,1826-1894)等等。[5]
·玻恩(Max Born,1882-1970,德国理论物理学家)于1926年发表了短文《碰撞过程的量子力学》,首次提出了波函数的几率解释。
随后以长篇文章和专著详细讨论并发展了这一量子力学的新方法。
这种新方法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而且得到了实验的证明,它使得量子力学成为一门统计性的数学物理理论。
这种方法与自拉普拉斯(Pierre-Simon Laplace,1749-1827)以来人们普遍接受的决定论的方法是大相径庭的,因此,就连对量子力学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普朗克、爱因斯坦、薛定谔等人也不愿接受,甚至提出了许多批评,致使诺贝尔基金会拖延至1954年才授予几率解释的创立者玻恩物理学奖。[6]
[SYQ摘录]────
[1] 李文管著:《自然科学眼中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6页。[2] 同上,第230页。[3] 同上,第229页。[4] 同上,第227页。[5] 同上,第232页。[6] 同上,第2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