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顾客追求目标的变化 第一,由追求以产出为基础的产品或服务,转向以结果为基础的产品或服务。 企业作为价值的提供者必须弄明白顾客追求的结果是什么,如消费者想要的是可口与营养,食物本身不过是载体。 保险公司总以为投保人追求的是“发生意外时支付的赔偿金”,而南非兰商银行提供的是“不发生意外的奖励金”;荷兰的全球保险集团,对于上了年纪但身体健康的投保人给予奖励;瑞典的保险公司斯堪的亚推出“能力保险”,个人可以积累储蓄,以支付求学的费用。 第二,从产品表现转向顾客体验。 对于购物时喜欢从多个角度观看或者需要反复试、看效果的顾客来说,网上购物似乎无法吸引他们。但是,有一个网站允许女性顾客在电脑屏幕上设计一个接近于自己身体特征的个人模特,然后试穿各种衣服,让顾客从多个角度观察衣服是否合体。 一家家具商网站,让顾客通过互联网在电脑屏幕上布置自己的房间,看家具及颜色是否合适。 第三,从大量生产转向为顾客量身定做。 个性化量身定制的时代正悄悄来临。著名时装模特马艳丽转行做时装设计和时装高级定制,为演员、明星、社会名流、名媛、企业家、政府官员设计高级时装并手工缝制时装。 叶剑英元帅的小孙女叶明子也是一位高级时装设计师,她毕业于英国圣马丁学院针织专业,在北京建外SOHO开了一家名为“Studio Regal”的服装定制公司,Regal意味着“高雅、经典、独特”。叶明子对设计服装要求近乎完美,她的顾客一般都是朋友介绍的,她会花很长时间与顾客沟通,在彼此非常熟悉之后才开始设计服装。每一块布料从选线到花色都要亲自做,甚至为了选择合适的扣子,她会专门跑到香港。因此,她在一个季度里设计的服装不会超过30套,每件衣服都要精益求精。 在传统行业中寻找顾客新偏好 我们经过研究发现,人类历史早期诞生的行业到今天为止一个也没有消失。可以说要想行业永存,产品必须转型,关键在于企业怎样适应产品转型。 21世纪初,同样是汽车厂商、同样在欧洲市场,通用和福特以及菲亚特都在减少产能、关闭部分工厂,而宝马、本田、丰田、尼桑却在增加产能、开设新工厂。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是前者拿不出满足新的市场需求的产品,后者能够开发出满足新的市场需求的产品。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一旦发现顾客的新偏好,不但会提供顾客需要的产品,而且还会采用新的经营模式,构建产品与服务新空间。以保险行业为例,保险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行业,保险行业在国外早就产生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也只有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中国人保、中国太平、泰康人寿保险六大保险集团。 2005年,张维功拜访了389位投资人,向愿意投资的国有大企业募集到必需的股本金,成立了阳光保险,用三年时间跻身中国第七大保险集团,用五年时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2012年,阳光保险董事长张维功被评为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张维功有一句口头禅:“一定要有一点点的不同。” 正是这一点点的不同,成就了阳光保险的大不同。寿险业务首创“六线并进”营销模式、产险推出“红黄蓝”管理模式、研发出全球产险业第一张“车险生命表”、首家推出“车险闪赔”服务……创新改革成为阳光保险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许多“另类”的做法也给保险行业带来了巨大改变。 成功的企业家善于从梳理行业信息的过程中发现新商机。

中文之星和新浪网站的创始人王志东,几次创业都得益于对行业信息的梳理。他离开新浪之后,经过三个月的产品调研,把行业里几乎所有的“热门词”都梳理了一遍。他发现原先分散在CRM、ERP、OA 等名词下的协同软件产品已经被分析师独立出来,很可能在未来几年成为Windows、Office之后的又一个通用软件并深入业务管理中。 当年,美国几笔较大的风险投资都是投给了协同软件。王志东从这些信息中看到了协同软件的市场机会,创建点击科技,专门开发协同软件。本着行业梳理的理念,王志东始终关注IT行业的发展趋势并开展相关业务:Lava-Lava互联网即时通讯平台、数字媒体分发和类似于博客群的“部落”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