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东道国政府之间FDI竞争的视角
王霞 陈柳钦
(兰州商学院金融系,兰州,730020)(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300191)[内容摘要]东道国政府之间对FDI的争夺主要在相邻的国家之间进行,且竞争主要集中于效率寻求型FDI中的低技术制成品及中技术和高技术中的简单终端产品。本文对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FDI竞争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虽然已成为了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但是中国并未成为所有外资的必选之地,在吸引外资方面,中国还面临着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不过短期内,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还能继续保持优势地位。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为了保持和提高我国对FDI的竞争力,我国目前取消外资优惠政策的时机还不成熟。[关键词]:FDI;竞争;优惠政策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WTO及外资的不断增加,关于是否应该取消外资优惠政策的争论不断,一直难以达成共识。笔者认为,从我国对外资政策采取优惠政策的初衷来看,主要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对FDI 可以促进本地经济发展观点的认同,各国在吸引FDI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因此,在我国依然需要引入外资来发展经济的情况下,我国对外资的优惠政策是否应该取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各国对FDI竞争的程度。如果没有其他国家和流入我国的外资进行争夺,则中国可以取消外资优惠政策;反之,如果流入我国的外资面临着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为了在外资竞争中取胜,我国则不能取消给予外商的优惠政策。本文的分析即立足于此,从我国与其他国家FDI竞争的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一、东道国政府之间FDI竞争的理论分析
虽然实践中各国政府采取了各种手段来竞相吸引FDI,但实际上竞争既不是在所有类型的FDI之间展开,也并非在所有的国家之间全面展开;这种竞争既取决于FDI的类型,也受制于技术水平和生产过程的差异,而且更多地局限在本区域范围内,下面我们对此进行详细分析。
1、FDI的竞争类型分析。(1)不同类型FDI的竞争程度分析。FDI的类型不同,其可竞争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投资者选择在一个东道国而不是在另外一个东道国进行投资,不仅取决于FDI所在的产业或部门(这里假定所有国家都允许这类的投资),同时,还取决于FDI的类型。从大的方面来看,跨国公司FDI的战略类型可分为3种:[①] 资源寻求型、市场寻求型和效率寻求型。其中,市场寻求型FDI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和收入增长状况,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往往是选择市场规模大、潜在消费能力强的区域进行直接投资,因此,此类FDI进入的市场往往很难转移,东道国之间进行直接竞争的可能性不大;自然资源寻求型的FDI也具有区位特定的性质,各个国家特有的资源禀赋决定了该国的竞争力,因此,一般也不存在东道国之间直接的FDI竞争;只有效率寻求型的跨国公司,由于将成本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经济趋于全球化的当代世界,尤其是经过数十年的贸易自由化之后,投资者选择区位的余地非常大。所以,对东道国来说,效率型FDI才是其进行竞争的重要目标。(2)同一类型FDI的竞争强度分析。根据上面分析,不同国家对FDI的直接竞争不大可能发生在初级部门(资源寻求型)和第三产业(主要是市场寻求型FDI),而是更有可能发生在制造业的某些特定部门(效率寻求型FDI )。但是,即便是效率寻求型的FDI,也不一定必然导致不同国家之间的直接竞争,因为除了投资类型,生产过程及产品的技术特性也会对FDI竞争造成影响。对一个特定的FDI项目而言,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会带来FDI的竞争,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投资类型,还取决于生产过程以及产品的技术特性。
以制造业为例,从产品的技术特性来看,其产品按技术构成可分为以资源为基础的制成品(RBM)、低技术制成品(LTM)、中等技术制成品(MTM)、和高技术制成品(HTM)4大类(詹晓宁,2002)。对一般发展中国家来说,在这4种制成品中,RBM是以资源为基础的,由于各国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因此针对这种类型的FDI竞争往往难以广泛展开;MTM由于技术复杂、对专业技能和基础设施的要求相应较高,因此存在着较高的区位障碍,只有发达国家和少数已经具有良好基础设施的发展中国家才有能力进行竞争;HTM生产需要使用先进且变动速度很快的技术,这类产品的生产具有相对最高的区位障碍,一般限于数量很少的发达国家之间竞争;而LTM,由于生产的进入障碍相对较低,成为发展中国家FDI竞争的主要范围。
以上的结论仅仅是从产品技术构成角度进行分析的结果,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产品的生产过程就会发现,即使是在复杂的工业制成品(中技术和高技术)的生产过程中,也常常包含简单的部分。许多复杂的经济活动(尤其是在电子产业),其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都相当简单。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上述四种分类的基础上再多加上两个细分组:中技术简单终端产品和高技术简单终端产品。由于这两种产品的生产过程都十分简单,可以人为地分割开来,在世界不同地区布置生产线[②]。因此,低工资成本就可以成为竞争这类FDI的有利因素,这些产品自然也就成了FDI竞争的范畴。而且由于发展中国家引进高技术产业的愿望十分迫切(即使是高技术中的简单生产过程),这就使得对高技术产业的竞争最为激烈。
综上所述,并非所有效率寻求型FDI都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竞争,只有低技术制成品和中技术及高技术中的简单终端产品,由于生产的进入障碍相对较低,才成为发展中国家FDI竞争的主要范围。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用下图来刻画FDI的竞争强度和流动性程度(见图1)。
图1 发展中国家FDI竞争和流动性矩阵
资料来源:詹晓宁:《吸引FDI的竞争是否零和博弈——一个初步的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2年第1期第20页。
2、FDI竞争的地域范围分析。大量证据表明,大多数政府之间的激励政策竞争,都发生在相邻国家之间,从理论上说,他们应该属于同一个地区,也就是说,大多数的激励竞争都是在地区内部展开的(田贵明,2000)。
二、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FDI竞争程度的实证研究
由于FDI的竞争主要在相邻国家或投资环境相似的国家之间展开,因此我们主要就亚洲国家之间以及我国与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FDI竞争展开分析。
1、亚洲发展中国家之间FDI争夺分析。从外国直接投资的结构来看, 2002年亚洲一些主要的发展中国家FDI存量的55%为初级部门和服务业,制造业占45%,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FDI的竞争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因此,亚洲关于FDI的竞争的范围并非是全部FDI,而只是在占FDI比重不到一半的制造业范围内展开;从竞争强度来看,2002年全球FDI存量的66%为初级部门和服务业,制造业仅占34%,而同期亚洲国家FDI存量中制造业的比重为45%,大大高于全球的比重(见图2)。因此相对于全球而言,亚洲国家FDI的竞争要更为激烈。但和亚洲国家以前的FDI存量结构相比,制造业FDI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从1995年的53%下降为2002年的45%,这表明亚洲国家FDI竞争的激烈程度在下降(见图3)。
图2 2002年全球和亚洲一些发展中经济体按部门列出的FDI流入存量分布
注:在计算各部门的比例时, 在“个人财产买卖”和“未具体说明”项下的数额未列入总计。
a 为掌握数据的最近年份.
b 此处亚洲发展中国家包括亚美尼亚、孟加拉国、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中国澳门、马来西亚、蒙古、巴基斯坦、菲律宾、韩国、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
资料来源:全球数据根据2004世界投资报告整理,亚洲一些发展中经济体数据根据UNCTAD,FDI/TNC database(www.unctad.org/fdistatistics)整理而得。
图3 1995年和2002年按部门列出的亚洲一些经济体FDI存量
资料来源:根据UNCTAD,FDI/TNC database(www.unctad.org/fdistatistics)整理而得.
2、我国与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FDI的竞争分析。(1)我国与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FDI竞争现状。中国虽然对外资有着磁铁似的吸引力,而且在2005年成为全球吸引FDI最多的国家,但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却并未对发展中国家或本区域国家造成威胁。从图4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1993-1998年年均FDI流入占世界FDI流入的比重为34.6%,2005年为36.48%,略有上升,而且从2002年以来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从2002年的21.7%上升到了2005年的36.48%;而中国同期FDI流入占亚洲地区及发展中国家FDI流入的比重均有所下降,而且2002年以来下降趋势明显,其中流入中国的FDI占亚洲地区的比重从2002年的57.28%下降为2005年的36.27%,中国的FDI占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从2002年的33.89%下降为2005年的21.65%。因此,中国即便已成为了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但是中国并未成为所有外资的必选之地,在吸引外资方面,中国还面临着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而且,2002年以来发展中国家FDI流入占世界FDI流入比重呈上升趋势而同期中国FDI流入占发展中国家FDI流入比重却持续下降的事实表明,我们对中国在吸引FDI方面的形势不能盲目乐观,中国在吸引FDI方面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激烈的竞争。
图4 1993-2005年FDI流入结构
注:1993-1998年数据为这一期间年平均额。
资料来源:1993-2004年数据作者根据《2005世界投资报告》的相关数据计算而得,2005年数据根据《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2)竞争对手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与1995年相比,2002年亚洲一些发展中经济体FDI存量分布中,初级产品和服务业比重有所上升,从46%上升到53%,而制造业比重有所下降,从51%下降到44%,而中国同期制造业的比重却从58.5%上升到63.3%; 可以认为,与其他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相比,中国在吸引制造业FDI方面还是占据着很大优势的。进一步分析,在制造业方面,中国在亚洲的主要竞争对手为韩国、斯里兰卡、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因为这些国家制造业FDI的比重均较大(见表1),具有相应的产业集聚优势;但同时,这些国家2002年制造业的比重均比1995年有所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在亚洲地区FDI竞争中是胜利者。
表1 亚洲一些经济体FDI存量的行业分布
单位:%
注释:a 基于1998年以来的累计流入量基础上.
b 基于1979年以来经核准的FDI累计流入量基础上.
c 基于1979-1997年期间经核准的FDI累计流入量基础上.
d 基于2001年存量的基础上.
e 基于把1998-2002年间各部门与总FDI存量的比例应用到2002年中.
f 基于1990年以来在外国投资和外国贸易局(FIFTA)注册的外国投资计划金额的累计数.
g 2001年的数据源于1995年的存量金额加上1996-2001年的累计流入数.
h 1995年的数据仅包含权益投资(也就是已缴款的股票份额和储备),2001和2002年的数据包括外国投资者对他们在新加坡分支机构的净贷款,2002年的数据是初级数据.
i 数据参考了1978年以来经BOI核准的列入计划的外国直接投资估计额.
资料来源:UNCTAD,FDI/TNC database(www.unctad.org/fdistatistics)
(3)竞争强度分析。根据前面的分析,即便是效率寻求型的FDI,其竞争激烈程度也会因技术和生产过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由于数据资料的有限,下面我们主要以我国制造业不同技术水平FDI的存量来进一步对我国制造业FDI面临的竞争作出判断。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低技术和中低技术FDI存量不断下降,而中高技术和高技术水平FDI存量不断上升,而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低技术和中低技术FDI竞争相对较少,中高技术和高技术FDI竞争更为激烈,因此,中高技术和高技术水平FDI存量不断上升的趋势也反映出我国在亚洲发展中国家的FDI竞争中占据优势。
表2 1999-2004年我国制造业中FDI存量的技术结构
单位:%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中国工业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3、FDI争夺趋势。虽然中国对FDI十分具有吸引力,但谨慎的公司也不希望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东南亚为外国公司的投资提供了良好的避难场所。2005年6月,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进行的调查显示,十分之三在华经营的公司已重新评估其扩展计划,现在,许多企业采取所谓的“中国+1”战略,即在亚洲其他国家另外建厂,降低只在中国经营的风险。因此,出于分散风险的需要,亚洲其他国家会成为除中国外的制造业基地,会对中国的FDI构成一定的威胁。
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政治稳定、宏观经济形势向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等因素,依然使中国保持着吸引力。而且,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FDI的竞争主要表现为效率寻求型FDI的竞争,而我国依然保持着低成本的优势[③],(见表3),这是吸引制造业FDI的主要因素。因此,虽然出于分散风险的需要,亚洲其他国家会成为除中国外的制造业基地,但中国的制造业地位短期内难以发生大的逆转。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印度、印度尼西亚的工资水平现在都低于我国,泰国的工资水平与我国也逐渐趋同,随着这些国家对外资限制的逐步减少及引进外资力度的加大,他们对流入我国FDI的威胁也是客观存在的,不可小觑。
表3 1996-2006年一些国家每小时工资成本
单位:美元
注释:上标为e的数据是估计值,n.a.表示无数据。
资料来源:根据BVD中的EIU CountryData(EIU各国宏观经济指标宝典)整理而得。
总结以上分析,正如联合国贸发会议对跨国公司、国际FDI专家以及各国投资促进机构(IPAs)进行调查后发表的《全球投资预测评估》调查报告所指出的那样[④],全球FDI在中(2007~2008年)短(2005
~2006年)期内将继续增长。其中,全球FDI投资的热选地点将从以往发达国家转向一些新兴市场地区,亚洲和东南欧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FDI投资地区,其中以中国、印度和俄罗斯最为突出。85%以上接受调查的跨国公司、FDI专家和IPAs都认为亚洲吸引FDI将继续增长,其中以中国和印度为佼佼者。所以,中国在中短期内吸引FDI的优势不会消失。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得出几点结论:(1)东道国政府之间对FDI的争夺主要在相邻的国家之间进行,且竞争主要集中于效率寻求型FDI中的低技术制成品及中技术和高技术中的简单终端产品。(2)中国虽然已成为了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在吸引外资的竞争中取得了一些“战果”,但是中国并未成为所有外资的必选之地,在吸引外资方面,中国还面临着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3)短期内,我国依然保持着低成本的优势,这是吸引效率型FDI的主要因素。因此,虽然出于分散风险的需要,亚洲其他国家会成为除中国外的制造业基地,但中国的制造业地位短期内难以发生大的逆转,我国在FDI的争夺中短期内还能继续保持优势地位。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与我国毗邻的东南亚各国 ,它们在产业结构、企业规模 、地理位置等许多涉及投资环境的因素中都与我国极为相似。而这些国家,近年来相继出台了许多外资优惠政策,现在我国的优惠政策与周边国家地区和其他不少国家相比,优势并不明显;我国市场规模大、劳动力成本低等比较优势,也受到印度等国家的挑战,仅靠这一优势已难以在吸收外资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因此,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为了保持和提高我国对FDI的竞争力,我国的优惠政策还没到取消的时候。不过,虽然目前我国取消外资优惠政策的时机还不成熟,但鉴于单纯依靠外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存在的种种弊端,今后我国应该通过体制优势、环境优势、管理优势和服务优势来吸引外资,而不是单纯依靠政策优惠或竞相提供投资激励措施,以避免各国之间、各地区之间吸引外资时的恶性竞争。
参考文献
[1]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5,United Nations,New York and Geneva,2005
[2]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6,United Nations,New York and Geneva,2006
[3]UNCTAD:《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4]陈墨:《要不要继续采取积极的外资政策》[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4-10/20/content_2116242.htm。
[5]田贵明:《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与东道国激励政策竞争》[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
[6]詹晓宁:《吸引FDI的竞争是否零和博弈——一个初步的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2年第1期。
[7]UNCTAD:《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该文已经发表在《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7年第11期上
[①] 此处FDI的类型采用了UNCTAD的标准,参见见:UNCTAD:《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②]这种分类有助于解释这样一个事实:一些高技术产品的生产,经常是放在不是那么发达的发展中国家。
[③]效率寻求型FDI主要以利用东道国廉价的劳动力、原材料和其他资源为主要目的,因此工资水平是决定这类FDI流向的主要因素。
[④]联合国贸发会议:《中国成全球FDI最受青睐的地区》[O/L],http://gov.finance.sina.com.cn/zsyz,2006年6月9日。
HEIGHT: 16.5pt;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mso-border-left-alt: solid black 1.5pt; mso-border-top-alt: solid black 1.5pt" vAlign=top noWrap width=56>
6.9
17.7
70.8
4.6
孟加拉国
9.1
69.9
5.3
15.7
中国b
1.6c
58.5c
36.1c
3.8c
1.9
63.3
31.4
3.4
中国香港
8.3
91.7
2.8
93
4.3
印度
7.9
83.4
8.7
印度尼西亚
18.2
64.5
17.2
哈萨克斯坦
62.9
20.9
3.3
12.9
68.1
7.4
24.5
中国澳门d
12.6
87.4
马来西亚e
4.5
52.7
33.5
9.3
24
38
38
蒙古
18
30.4
51.3
0.3
28.2
22
41.3
8.5
巴基斯坦
2.1
24.5
73.4
6.1
22.2
71.7
菲律宾
17
55
28
10.9
39.3
43.9
5.9
韩国
0.2
62.2
35.2
2.4
0.5
57.4
42
0.1
新加坡h
38.2
61.7
36.1
63.8
斯里兰卡i
56.8
43.2
41
59
泰国
6
36.6
57.4
-0.9
2.4
37.7
56.8
3.1
总计
3
51
43
3
3
44
50
3
注释:a 基于1998年以来的累计流入量基础上.
b 基于1979年以来经核准的FDI累计流入量基础上.
c 基于1979-1997年期间经核准的FDI累计流入量基础上.
d 基于2001年存量的基础上.
e 基于把1998-2002年间各部门与总FDI存量的比例应用到2002年中.
f 基于1990年以来在外国投资和外国贸易局(FIFTA)注册的外国投资计划金额的累计数.
g 2001年的数据源于1995年的存量金额加上1996-2001年的累计流入数.
h 1995年的数据仅包含权益投资(也就是已缴款的股票份额和储备),2001和2002年的数据包括外国投资者对他们在新加坡分支机构的净贷款,2002年的数据是初级数据.
i 数据参考了1978年以来经BOI核准的列入计划的外国直接投资估计额.
资料来源:UNCTAD,FDI/TNC database(www.unctad.org/fdistatistics)
(3)竞争强度分析。根据前面的分析,即便是效率寻求型的FDI,其竞争激烈程度也会因技术和生产过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由于数据资料的有限,下面我们主要以我国制造业不同技术水平FDI的存量来进一步对我国制造业FDI面临的竞争作出判断。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低技术和中低技术FDI存量不断下降,而中高技术和高技术水平FDI存量不断上升,而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低技术和中低技术FDI竞争相对较少,中高技术和高技术FDI竞争更为激烈,因此,中高技术和高技术水平FDI存量不断上升的趋势也反映出我国在亚洲发展中国家的FDI竞争中占据优势。
表2 1999-2004年我国制造业中FDI存量的技术结构
单位:%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中国工业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3、FDI争夺趋势。虽然中国对FDI十分具有吸引力,但谨慎的公司也不希望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东南亚为外国公司的投资提供了良好的避难场所。2005年6月,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进行的调查显示,十分之三在华经营的公司已重新评估其扩展计划,现在,许多企业采取所谓的“中国+1”战略,即在亚洲其他国家另外建厂,降低只在中国经营的风险。因此,出于分散风险的需要,亚洲其他国家会成为除中国外的制造业基地,会对中国的FDI构成一定的威胁。
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政治稳定、宏观经济形势向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等因素,依然使中国保持着吸引力。而且,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FDI的竞争主要表现为效率寻求型FDI的竞争,而我国依然保持着低成本的优势[③],(见表3),这是吸引制造业FDI的主要因素。因此,虽然出于分散风险的需要,亚洲其他国家会成为除中国外的制造业基地,但中国的制造业地位短期内难以发生大的逆转。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印度、印度尼西亚的工资水平现在都低于我国,泰国的工资水平与我国也逐渐趋同,随着这些国家对外资限制的逐步减少及引进外资力度的加大,他们对流入我国FDI的威胁也是客观存在的,不可小觑。
表3 1996-2006年一些国家每小时工资成本
单位:美元
注释:上标为e的数据是估计值,n.a.表示无数据。
资料来源:根据BVD中的EIU CountryData(EIU各国宏观经济指标宝典)整理而得。
总结以上分析,正如联合国贸发会议对跨国公司、国际FDI专家以及各国投资促进机构(IPAs)进行调查后发表的《全球投资预测评估》调查报告所指出的那样[④],全球FDI在中(2007~2008年)短(2005
~2006年)期内将继续增长。其中,全球FDI投资的热选地点将从以往发达国家转向一些新兴市场地区,亚洲和东南欧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FDI投资地区,其中以中国、印度和俄罗斯最为突出。85%以上接受调查的跨国公司、FDI专家和IPAs都认为亚洲吸引FDI将继续增长,其中以中国和印度为佼佼者。所以,中国在中短期内吸引FDI的优势不会消失。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得出几点结论:(1)东道国政府之间对FDI的争夺主要在相邻的国家之间进行,且竞争主要集中于效率寻求型FDI中的低技术制成品及中技术和高技术中的简单终端产品。(2)中国虽然已成为了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在吸引外资的竞争中取得了一些“战果”,但是中国并未成为所有外资的必选之地,在吸引外资方面,中国还面临着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3)短期内,我国依然保持着低成本的优势,这是吸引效率型FDI的主要因素。因此,虽然出于分散风险的需要,亚洲其他国家会成为除中国外的制造业基地,但中国的制造业地位短期内难以发生大的逆转,我国在FDI的争夺中短期内还能继续保持优势地位。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与我国毗邻的东南亚各国 ,它们在产业结构、企业规模 、地理位置等许多涉及投资环境的因素中都与我国极为相似。而这些国家,近年来相继出台了许多外资优惠政策,现在我国的优惠政策与周边国家地区和其他不少国家相比,优势并不明显;我国市场规模大、劳动力成本低等比较优势,也受到印度等国家的挑战,仅靠这一优势已难以在吸收外资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因此,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为了保持和提高我国对FDI的竞争力,我国的优惠政策还没到取消的时候。不过,虽然目前我国取消外资优惠政策的时机还不成熟,但鉴于单纯依靠外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存在的种种弊端,今后我国应该通过体制优势、环境优势、管理优势和服务优势来吸引外资,而不是单纯依靠政策优惠或竞相提供投资激励措施,以避免各国之间、各地区之间吸引外资时的恶性竞争。
参考文献
[1]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5,United Nations,New York and Geneva,2005
[2]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6,United Nations,New York and Geneva,2006
[3]UNCTAD:《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4]陈墨:《要不要继续采取积极的外资政策》[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4-10/20/content_2116242.htm。
[5]田贵明:《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与东道国激励政策竞争》[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
[6]詹晓宁:《吸引FDI的竞争是否零和博弈——一个初步的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2年第1期。
[7]UNCTAD:《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该文已经发表在《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7年第11期上
[①] 此处FDI的类型采用了UNCTAD的标准,参见见:UNCTAD:《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②]这种分类有助于解释这样一个事实:一些高技术产品的生产,经常是放在不是那么发达的发展中国家。
[③]效率寻求型FDI主要以利用东道国廉价的劳动力、原材料和其他资源为主要目的,因此工资水平是决定这类FDI流向的主要因素。
[④]联合国贸发会议:《中国成全球FDI最受青睐的地区》[O/L],http://gov.finance.sina.com.cn/zsyz,2006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