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做人做事好方法》
朋友间相处应该既能感受到对方的温暖又免于相互的碰撞和伤害,大可不必认准一个好友然后让他跟你分担所有的欢喜与忧愁。忙的时候放在一边,有空的时候搞个小小的聚会,需要的时候打个招呼,朋友就是这么简单。 心理学家霍尔认为,人际交往中双方所保持的空间距离是人际关系的表现。经过研究发现,亲密关系(父母和子女、情人、夫妻间)的距离为18英寸,个人关系(朋友、熟人间)的距离一般为1.5至4英尺,社会关系(一般认识者之间)一般为4至12英尺,公共关系(陌生人、上下级之间)的距离为12至25英尺。 说出这个理论,并不是全盘地认可与朋友、熟人交往要把距离控制在1.5至4英尺之间这么精确,但是,人际互动中的距离的确是人对事物在态度上的一种表现。 有一句话说得好:距离能够产生美。朋友、熟人往往是通过沟通,在思想、情趣等方面因为相通或互补而建立了比较亲密的类似于战友般的情谊。在他们面前,交往关系是自由轻松而又可控制的。如果把自己看做是一个集合,把上面的两类人想象成另外两个集合,则这两个集合都与我有交集,两个集合既不包含我也不与我重合,我自己与他们永远都不相交的部分,这是我的私人空间,它只属于我,是我最个性化的部分。 无论对朋友还是父母,那个私人空间永远都不会敞开,他们可以远远地欣赏,因为那里虽然隐秘但不肮脏,虽然是很小的一个空间,但我需要并且一定要用自由填满。其实,这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朋友大致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最要好的,彼此非常了解对方,并确认能够同甘共苦的,属于患难之交。第二类是比较好的,在某一个特定的场合条件下认识的,是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的朋友。第三类属于萍水相逢的朋友。 有的人把好朋友当成自己,认为好朋友之间就不能有秘密,其实,"无话不说"也有个限度。有这样一件事情,两个特别要好的女孩,同吃同住,好得就像一个人,彼此了如指掌。由于太熟悉对方而不分你我,她们把对方的秘密当成自己的而告知于人,严重影响了朋友的正常生活而使朋友关系难以维持。所以,就算是一对最好的朋友,也要适当保留一些个人的秘密,不必公开你的私人生活来证明你对朋友的诚意,也不要过分渴求朋友会对你的任何私人问题都有帮助,自己应该面对的就要勇敢面对。
![创造云网络硬盘 第61节:第六章 创造自己的成功网络(9)](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074166735932.jpeg)
如果两个好朋友在事业上能够志同道合,在生活上能够互相关心,而在私人生活上又相对独立,彼此不打扰对方喜欢的生活,那才是一种高尚的友谊,相信这也正是我们作为别人朋友所要追寻的境界。 这种距离既是自尊,也是尊重他人。毕竟人是有思想的、独立的、完整的个体,同时也是有理性的、自私的动物。在这个私有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要获取自己的生存空间,为了这个私有的空间,人就要不断地去争取。相距太近了,每个人的利益空间就相对狭小了,摩擦的机会也就多了,摩擦多了还会有朋友吗?如同一只可以养一两条鱼的缸偏要放进五六条鱼甚至更多,结果会怎样?"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大概就是因为这远方来的朋友不会与自己有利益冲突。 记住,留出距离就是给自己留出一个空间,也给对方留出一个空间,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空间才会和谐相处,如同太阳、地球、月亮一样。 □ 培养爱打招呼的习惯 在这个社会里,要想工作顺利、业务发展,就必须能够广交业务上的朋友。 在你为了业务奔波忙碌时,必然会遇见许多与你业务有关的人。这些人,你只知道他的姓名,甚至连姓名都不知道,你跟他见面时,也不过说两三句有关业务的话,甚至于有时你只是跟他点一点头。例如,你经常到某大厦去接洽事务,经常遇见大厦的电梯司机,或是你到货仓去提货,经常遇见货仓的守门人,或是你经常到某银行存款,经常遇见柜台后面的出纳员等诸如此类的人员,你不知他姓啥名谁、何方人氏,但他们或多或少地都与你的业务有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