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不是上帝 顾客不是羚羊

 顾客不是上帝 顾客不是羚羊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在非洲,有一只羚羊,每天早上醒过来的时候,都意识到自己必须跑得比那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否则就会被狮子吃掉;还有一只狮子,每天早晨醒过来的时候,也意识到自己必须比跑得最慢的羚羊跑得再快一些,不然就会饿死。

    其实你是狮子还是羚羊都无关紧要,关键的是,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你必须快跑!人们从这个寓言故事中能轻易地看到了生机勃勃的商场竞博气息,而我们必须强调的是:作为现代企业正处在狮子与羚羊争夺的时代,你应该做一只跑得最快的狮子!但千万要注意:不要将给你“衣”、给你“食”的消费者当作羚羊!因为那个时代已经过去。

    但在现实中,这种将顾客当作羚羊来“宰”的现象不绝于耳。仅以国家计委公布的十种价格欺诈行为为例,如虚假标价、两套价格、模糊标价、虚夸标价、虚假折价、模糊赠售、隐蔽价格附加条件、虚构原价、不履行价格承诺、质量与价格、数量与价格不符等欺诈行为花样百出,被暴光的案例数不胜数,可说商家真是费尽了心机。但当这种行为一旦大白于天下时,企业终是得不偿失。

    这实即是一种竭泽而渔的短视商业行为,是一种“营销近视症”,只会导致顾客的流失和企业的短命。用丹尼尔·查密考尔(Daniel Charmichael)的“漏桶理论”来解释,每“宰”一位顾客,就无疑地从企业的桶内漏去一些水流,潜在地遗失了一名顾客:查密考尔在一次讲课中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桶,然后在桶上画了许多洞,并给每个洞标上了名字:粗鲁、没有存货、劣质服务、未经训练的员工、质量低劣……他又画了从洞中流出的水流,把它们比作顾客。他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保住原有的营业额,必须从桶顶不断加入“新顾客”来补充漏损。而这种没有尽头的补充过程,其代价是昂贵的。洞越多,越难补,常使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终于使企业无以为继,干涸而亡。现代企业要有效避免这种结局,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应牢固树立“顾客至上”的营销理念。做到开展一切营销活动都要以顾客为中心,杜绝一切欺诈宰客行为;注重企业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当企业的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与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相冲突时,应坚决放弃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顾全大局;还应全面调整企业的内部资源,进行经营要素的整合,形成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的整体营销态势。

    其次,实施“逆向市场营销”计划。在开展营销活动中,始终“逆向操作”:产品不是自己制造的,是顾客需要的;服务不是自己提供的,是顾客应该享受的;价格不是自己制订的,是顾客乐意接受的;分销渠道不是自己选择的,是顾客觉得便利的;促进产品的销售不应寄希望于方式的选择,而应实实在在地与顾客进行有效的沟通……

    最后,要实行科学的营销管理。解决顾客流失的关键是“堵漏”而非“注水”,问题要一个一个地解决,企业的漏洞要一个一个地堵。而要堵住顾客流失这个洞,企业必须有一个首要的管理意识,那就是:企业之争是狮子与羚羊之争,但顾客绝对不是羚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12104.html

更多阅读

把顾客当上帝为什么会是个大伪命题? 顾客就是上帝

很多时候,从事服务业、销售行业的公司喜欢说它们的目标是把顾客当上帝。貌似定位很高,其实未必贴切,操作上更行不通。顾客固然需要你的尊重,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与其空谈敬重,不如多一份贴心。当你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思考的时候,很可能要挑战

营销启示:顾客要的是占便宜,而不是便宜货

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这句话其实由来已久,应该说是点出了营销的精髓。因此,在品牌定位和定价上,值得我们所有营销人员思考。从购买角度思考,顾客买东西是买的产品的价值,而不是产品本身,是买的需求,满足自己某一方面的需求,但价值这个

谁是第二跑得快的动物? 跑得快的动物

地球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猎豹,小学生都知道。那么跑得第二快的动物是谁呢?……这就是亚军的无奈吧,这块银牌属于北美大平原上的一种食草动物——叉角羚(Antilocapraamericana)。据测算,它们跑起来最快可达每小时88公里,还能以56公里/时以上

顾客就是上帝台词 顾客是上帝,混乱概念下的疯狂营销

顾客手里有什么?钱,这是企业的命根子。投入那么多资金,操了那么多心,不就是为了掏顾客口袋中的钱嘛。一个小伙子,狠命追求一个姑娘,只为了她的丰盛嫁妆,而嘴里的甜言蜜语,表现的热情似火,都只为把嫁妆迎娶到家。对于只图赚钱的企业而言,顾客

声明:《顾客不是上帝 顾客不是羚羊》为网友粉蝶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