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最大的缺点,在没有组织能力,在没有法治精神。……中国人不然,多合了一个人,不惟力量不能加增,因冲突制肘的结果,彼此能力相消,比以前倒反减了。合的人越多,力量便减到零度。所以私家开个铺子,都倒赚钱,股份公司十有九要倒账。 ……总之,凡属要经一番组织的事业,到中国人手里,总是一塌糊涂。
——梁启超
当我国企业花大量的时间在探讨企业各项战略与策略的正确性时,往往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企业的组织力。很多相似的策略与方法在不同的企业显示出不同的结果,这里有很多原因,但其中核心的因素之一在于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组织力。策略的选择与组织力的匹配是企业成功的必要因素。
现代工业的基础在于专业化的生产,能否起到专业化的规模效应,直接显示了企业组织管理能力。世界各国的经济实力是由企业竞争力决定的,而最能显示企业的竞争力差距的在于各国的企业组织力。如果说我国企业要在国际竞争中造就更多的五百强的话,那么造就五百强的根本因素在于是否具备了五百强相适应的企业组织能力。
梁启超先生的话即使在今天也值得我们企业借鉴与反思,为什么我国的企业,即便是现在成功的企业,也难以逃避的一个现象是,成功的企业没有不为接班人的问题困扰的,企业的命运不是寄托于完整的企业宗旨与战略,而是寄托于“接班人”。越是不具备组织竞争力的企业越是需要领导人高超的个人能力,越是高明的领导人越是不会让企业在离开他后而照常运转。然而超群的能力总是极个别的,精通中西文化的管理者更少,曾经领导中国企业进步的领导的思维也许在下一个阶段会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最重要的障碍。
忽略组织框架建设的重要性,是企业中很普遍的现象,而这一现象也往往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对于很多企业领导者而言,他们认为实际的工作内容最重要,而程序化的组织框架只是形式。正是基于这种对基本组织管理思维能力的缺乏,造就企业在组织规划与设置上往往犯着并不高明的错误。个体的精明与整体的愚钝在企业组织中是普遍的现象。相信自己能精通企业各方面的管理与技术的经营者是绝对造成不了现代企业的,因为企业经营者最重要的角色是资源和人才的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