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领军之道:毛泽东军队管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近些年,国内一些企业已开始关注宗旨问题。如华为公司的《华为公司基本法》就明确规定:"我们要以服务来定队伍建设的宗旨,以顾客满意度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准绳。"华为将公司定位于设备制造商,为了集中精力进行研发和制造,公司领导明确表示,华为公司永远不会进入运营领域。 但据笔者所知,国内像华为公司这样的企业仍属少数,相当多的企业尚未形成明确的宗旨。对于一些企业家来说,办企业就是为了赚钱,企业追求的就是利润最大化。部分管理学家在课堂上和书本里宣扬的,也是这种观念。他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人都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企业家为了多赚钱,自然就会认真地为顾客服务。因此,"为人民币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企业的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利润最大化"。显然,这一观点与世界著名管理学者和成功企业家的最新观点截然不同。 办企业当然要赚钱,但赚钱并不是优秀企业的最终目的。这就像军队就要打胜仗,而打胜仗并非军队的宗旨一样。毛泽东当年明确反对单纯军事观点,一再强调军队不能为了打仗而打仗。同样,企业也应防止狭隘的单纯利润观点,不能为了赚钱而赚钱。如果一心想着赚钱,只是为了赚钱,企业就难以形成统一而明确的奋斗目标,很容易作出错误的决策。例如,一些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便急不可待地去搞多元化,原因就在于没有明确的宗旨,因而什么赚钱多、来钱快就做什么,决策前,好像处处是馅饼,到头来却发现处处是陷阱。相反,那些宗旨明确的企业,追求的是为顾客服务好,以便更多地创造顾客,自然就不容易为送上门来的所谓"赚钱机会"所诱惑。 再如,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时常会遇到自身利益与顾客权益出现矛盾的情况。如果管理者一心想着自己多赚钱,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难免做出损害顾客利益的事情来,如缺斤短两、以次充好、虚假宣传、霸王条款等。企业虽然可能一时占到些便宜,可损害了顾客的利益,最终必然损害到企业及其管理者自己的利益。相反,那些以创造顾客为宗旨的企业家,遇到矛盾时,宁愿少赚些钱甚至吃点亏,也要处处维护顾客的利益。所以他们才能真正赢得顾客的心,将事业越做越大。 又如,如何处理与同行、与合作伙伴、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关系问题,也是企业家决策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如果企业家刻意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便很容易作出以邻为壑、不讲信誉、污染环境、危害社会等错误决策。从一时情况看,企业确实赢利不少,但从长远看,却彻底败坏了企业的形象,为日后的衰败埋下了祸根。 总之,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是决策。明确的宗旨是科学决策的前提。企业只有将创造顾客作为唯一宗旨,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才能减少决策中的失误。 2奋斗牺牲有了力量源泉 能够激发军人奉献牺牲的因素很多,毛泽东选择的是精神信仰,就是将自己有限的生命与某种具有绝对价值的、超越性的东西联系起来,并从中获得人生的意义。人民就是一个超越性的概念。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唯一宗旨,是毛泽东为我军官兵指出的一种价值追求。 正是因为较好地解决了"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问题,所以我军广大官兵战时才能英勇奋战,前赴后继,平时才能无私奉献,自觉牺牲。 关于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西方管理学通常给出三种办法:一是物质刺激,二是情感笼络,三是兴趣诱导。其理论依据就是管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根据这一理论设计的激励手段和方法,用好了的确能收到效果,但其效用是有限的,搞不好还会有负作用。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源于西方文化。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性的看法与西方完全不同,一般更强调人性的可塑性,认为人的需求结构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改变的。人可以教育,而且必须加以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特别是德育所要改变的,正是人的需求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国外管理学不仅越来越强调精神的价值,而且开始将信仰与管理直接挂钩。如果说人的其他各种需要,都可以算是产生行为动机的"普通燃料",那么信仰则明显属于"核燃料"。 在毛泽东管理思想的鼎盛时期,人们物质需求的满足程度远不如现在,可工作热情却异常饱满,社会上多数人对生活的满足感也远胜于今,这其中的原因难道不值得人们深思吗? 管理者所要做的,就是明确组织的宗旨,然后将员工个人的价值与组织的宗旨挂钩,引导员工在履行组织宗旨的同时,实现个人的价值,获取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