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人才管理 海信人才战略与人本管理



海信集团从最初成立于1969年的青岛无线电二厂,到青岛电视机厂、海信电器公司,先后涉足家电、通讯、信息、商业、房地产、智能商用设备等领域,最终发展成为目前国内著名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目前,海信在全国已成功搭建一个以家电、通信、信息为主导的产业平台。1999年,海信(Hi Sense)获中国驰名商标。海信集团于2001年荣获了首届“全国质量管理奖”。海信在国内外现拥有20多个分公司,净资产达48亿元。已经形成了年产1000万台彩电、300万套空调、400万部CDMA手机、160万台冰箱、100万台计算机及防火墙、服务器等数码设备的强大产能。2004年销售收入273亿元,在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名列前茅。

海信集团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优秀企业之一,创业36年以来,一直坚持“技术立企”的核心价值观,是国内企业中为数不多的拥有众多在产品领域、高端技术中,拥有自主研发知识产权的企业。海信为什么能取得如此骄人成绩呢?对此,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曾提到:是我们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造就和引进了一大批人才,是这些人才造就了现在的海信。这完全与海信目前所推崇的“技术是根、创新是魂、人才是本”的经营理念相吻合。海信集团始终把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创业之本、竞争之本、发展之本,对员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作为激励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法宝。下面主要针对海信以培训实施人才战略进行论述。

一、人才战略为海信第一战略

海信集团在其创业之初就深深明白了一点,人是企业最宝贵的,也是最昂贵的资源,更是一种战略性的资源。所以海信把人才战略视为海信第一战略。在海信,企业有三大资源:一是人力资源,二是经济资源,三是信息资源。其中,人力资源被认为是第一大资源。也正如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生在他的《企业经营的人本战略》一文中写道:“一个成功的企业,首先生产的应该是人,其次才是产品。”,就是这种“生产人”的理论给海信赋予这样一种文化:把人当作主体,把人当作目的,一切以人为中心。目前海信的“敬人、敬业、创新、高效”企业精神中,“敬人”作为海信企业文化之核心,这反映了海信集团之厚德载物的仁爱思想和人本主义。海信的“敬人”核心文化也不仅仅是口号,而是一种比较宽泛的企业内外界定的企业精神体现。“敬人”对内表现为尊重员工的人格与尊严,尊重员工创造的价值,提倡公平竞争,不断赋予员工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达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对外表现为尊重外部公众的需求和经济利益,在研发上真正投入、设计上人性至上、制造上精益求精、服务上诚心诚意,宣传上实事求是。

海信集团也清醒地意识到,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这种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海信始终如一的把“人才战略”作为海信的第一战略。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坚信,一流的人才是建设一流企业的基础。所以海信最需要的是人才。为了确保“人才战略”的实施,海信集团确立了“人才为本、技术是根、创新是魂”的企业理念,将“人才工程”建设列为企业的第一工程。海信还将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管理和制造等四个方面的人才队伍列为企业的“人才工程”的重点。海信认为胜任本职工作就是人才,创新开拓就是优秀人才。无论是博士、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还是战斗在生产、销售、科研、服务一线,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发挥自己聪明才智,不断开创海信事业的普通工人、管理人员、营销人员、普通科研工作者,都同样是海信不断发展、不可或缺的优秀人才。

二、人才培养

对于人才培养,海信认为到,企业的竞争根本就是人才的竞争,竞争的取胜就是人才的取胜;公司的事业追求必须与个人的事业追求要统一,要让每个人在为公司工作的同时,使自己的“美梦”成真;企业和职工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等等。就是基于这些认识,海信集团逐渐变为“人本海信”,就是以人力战略为导向,海信确立了“五个人”的海信人才观,即求人、用人、育人、晋人与留人。在这“五个人”中,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认为“求人”只是第一步,“留人”比“求人”更重要。因为人才流动的成本,大约是人才培训成本的1.5到3倍。所以海信不仅倾力吸纳、招聘人才,而且还采取多种措施来激励人才,留住人才,并且通过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把海信打造成一个学习型企业,造就一批又一批与时俱进的现代新型国际人才。

海信一直以来比较重视人才的引进。自90年代初,海信便开始通过人才市场和全国一些重点院校大量招聘优秀毕业生,在各大各高校,应聘者的往往以超过10:1的比例去竞争一个海信职位。1992年以来,每年都接受数百名大学生。到目前为止,海信员工中,本科以上学历达到3000名,占集团总人数的40%,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工更高,甚至到达到90%,博士(后)、博士研究生达300余名,技术研发人才1000多名。大量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的聚集造就了如今蒸蒸日上的海信集团,形成了“聚天下英才,建百年海信”之势。

海信不仅在引进人才方面做得很优秀,其实在对人才的培训和教育方面也是做得很到位。海信认为“求财先求才,用人需育人”,并把育人作为人才战略能否切实落实的根本。通过建立创新育人机制,海信养精蓄锐,授人以渔。众所周知,培训和教育是留住人才的必然方式,也是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现代企业都形成一点共识,信息化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现代企业的竞争已从产品的竞争演变为人的竞争。要想赢得竞争,就必须培训员工。培训与教育是员工不断成长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条件。海信早早就意识到这一点。海信相信,与其承诺终生雇佣一个员工,不如承诺不断提高员工的能力。所以海信尤其重视员工培训,并把育人作为其人力资源的重点。那么海信的培训体系究竟如何?

1、强调针对性的精心培训

对于员工培训,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认为,员工在岗培训尤为重要。据有关研究成果显示,对雇员进行精心的培训是日本企业发展速度超过美国同行企业的重要原因。海信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即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层次,采取不同的培训。如在2002年夏天,海信集团人力资源就有一个选拔和培养直属公司的经营层干部讨论如何对其进行培训方案,但是由于针对性不强,而被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想象不出效果来一口否决,并指出培训针对性不强,必然会导致培训者对培训兴趣下降,热情消退,最后培训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尤其是针对海信研发中心的培训,海信也是毫不松懈。海信集团拥有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建有国家一流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每年承担十多项的国家级项目。技术中心不仅是海信的研发基地,而且是海信的新产业孵化器和人才培育中心。技术中心不仅有高学历的博士、硕士,而且也有自学成才的技术人员。人才培训作为技术中心研发的基础。每年,技术中心参加国内为培训约400多人次,与国内外先进科技企业进行技术交流300余次。就技术中心的每一位员工平均每年都有2到3次的学习机会。同时,海信信息技术中心的56名员工平均每人的培训成本均已超过8000元,这还没包括免费的培训。

此外,海信集团还专门成立海信培训学院、建立教育培训基地、完善内部培训机制和加强外部合作等方式,构建海信全方位、多层次培训体系。

2、成立海信培训学院

为了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益,同时为了就海信实际需要提供针对的系统培训。海信于1998年组建了自己的海信学院,对海信所需要的各类人才进行定期培训,特别是对各级员工特别是骨干人员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并且对管理、科技岗位的人才进行长期跟踪培养,为海信培养面向21世纪的大量具有超前意识、创新意识的创新人才。海信学院对员工的培训都纳入了日常计划。几乎所有海信的管理型员工,都要在星期六上午参加一场培训。海信还要求普通员工每年接受几个小时的培训,而管理干部培训至少要超过100个小时。

几年来,海信先后建立了集团、子公司、部门三级培训管理体系,十分重视利用企业内外部知识资源培养自己的人才。海信学院每年用于教育培训的经费达1000万元以上,每年培训的人次数都在5000人次以上,对人才队伍的质量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另外还根据培训需求,每年举办各类骨干人员短期培训班。包括项目培训、诊断性培训、企业案例教学以及企业管理标准的培训,采用互动式教学、远程教学等多种模式。与此同时,还把海信文化的培训作为学院培训的重中之重。另外,海信集团每年都要花巨资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为企业的干部进行经济、管理、技术等领域前沿理论知识的讲座。比如,海信称之为洗脑风暴,即海信几乎每周都从外面请一些包括樊纲等经济学家为海信员工讲课。

对于海信的人才培训,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相信每个人都有把每件事做好的愿望,只要给他合适的舞台。特别是近十年来,每年用于员工培训费都高达1000多万,年年如此。

3、建立教育培训基地

海信集团一直以来极为重视人才培养,并把山东大学作为海信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迄今为止,大多数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都受过山东大学管理课程的培训。有人戏称山大是海信的黄埔军校,从这里培养出了黄埔一期、黄埔二期等一批批优秀管理人才。海信通过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培养创新文化氛围,已经成为激励人才、留住人才的一项有力的措施。到目前,海信的人才流失率是最少的。员工培训并没有带来海信大规模的人才流失。

4、完善内部培训机制

海信内部培训范围广泛,层次分明,目前已经形成比较完善、健全的培训机制。海信的培训体系大致分为集团级和直属子公司级两个级别。集团级培训直接和企业战略相关,关注核心人力资源群体,侧重在职干部的提升性培训、企业文化培训、经营管理知识培训、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新员工培训和海外人才的国际化培训;直属子公司级培训直接和业务职能相关,侧重专项业务技能培训。通过不同层次的培训,使不同等级的员工培训都能接受到员工培训,效果也格外明显。

5、加强外部合作培养

 战略人才管理 海信人才战略与人本管理

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培养自己的高层次人才。截止到2001年9月,依托设立在海信学院的博士后工作站,与中国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6家高校博士后流动站建立合作关系,有11位博士在海信研修博士后;与北京大学合作开办工商管理课程进修班,有40多位管理干部攻读MBA课程;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开办工程硕士班,有50位研发人才攻读工程硕士,其中19位已获硕士学位。通过一系列的外部合作培养方式,来提升海信集团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

摘自:《化工管理》2006年第2期

作者简介:

1、余来文,工商管理博士,战略竞争力专家,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深圳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主要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持续战略能力、人力资源管理。

2、封智勇,硕士,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生产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战略管理。

3、 陈明,博士,江西财经大学工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政府规制。

余来文(手机13302451588、13825225086)

Email:[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11644.html

更多阅读

海信电视遥控器与机型对照表 海信液晶电视遥控器

搜索操作:1.Ctrl+F键 2.输入机型 3.回车机型 遥控型号 机芯DB-118S HYDFSR-0038 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DB-2000HD HYDFSR-0059 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DB-2001HDC HYDFSR-0064 有线高清晰数字电视机顶盒DB-200M HYDFSR-0034 网络电视机顶盒D

周厚健与张瑞敏的矛盾 周厚健 海信的「非传统」加减法

     56岁的周厚健在海信内部做人才、产品线的加减法的同时,也踌躇满志地带领智能电视行业做起了减法,他要以极简电视引领一场新的革命。  周厚健认为自己是保守的,但海信的其他人不保守。所以多数情况下,他会充分采纳同事们的意

战略与管理(三):战略分析,重在过程

战略分析是战略管理的重要环节,战略分析即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参考分析组织的内外环境,结合目标,对问题提出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参考建议。战略分析的方法包括:SWOT分析法、内部因素评价法、外部要素评价法、竞争态势评价法、波士顿矩阵

声明:《战略人才管理 海信人才战略与人本管理》为网友那缕云后的阳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