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谋道,小商谋利,优秀的企业家必定是哲学家。企业经营需要哲学,企业战略需要经营者先提升境界,然后才能高瞻远瞩;企业文化必定是某种哲学思想的提炼,企业使命、企业宗旨无不反映经营者的道德和修养,甚至体现了民族文化的根基。
企业家应当创立自己的哲学,并且把它渗透进企业的每一项工作中去,形成教派般的企业文化、“企业道德”,人人恪守,自觉应用。还应当将复杂的企业哲学浓缩成“企业座右铭”,人人易于背诵和掌握。
企业家的道德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信”五个字:
一、仁:“仁”是儒家管理的核心。什么是“仁”?“仁者,爱人”,就是去爱别人、帮助别人、体恤别人;“仁”还有“忠恕”的意思,“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即好事要与别人分享,不可独占;“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即坏事不可强加于人,比如你不希望自己得大病,也就不要让你的职工在有毒的环境下工作身患重症。“仁”还有“克己”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能私心、欲望膨胀,不择手段。
“仁”表现了儒家的人道主义和自律精神。市场经济也要讲人道主义,企业也要有自律精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就表现了市场经济的人道主义,也就是市场经济要从剥削压迫转变为人文关怀。
企业的社会责任对内要求保障职工权益,对外要求保护生态环境。还有非刚性的要求——有条件的企业应当积极提供公共产品、参与公益事业。
二、义:“义”就是道义,符合义理,行为恰当,符合君子风范。《礼记》中说:“义者,宜也”,也就是行为要适宜,可见,“义”并非很高的达到不了的要求,而是做一个行为恰当的人。
儒家倡导“君子之财,取之有道”,就是要符合“义”。我们的企业家应当先义后利,见利思义,在不损害消费者、社会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谋取正当的经济利益。对于不义之财,不可获取。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又说:“义以生利,利以平民”,即讲道义,实际上能够带来物质利益。日本近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最早开办《论语》讲习所,推行论语主义,认为“算盘中有论语,论语中有算盘”,就是指讲道德、道义,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为企业带来长远的利益。
三、礼:就是礼节礼貌、行为规范、文明准则、合同标准等。倡导“礼”,齐之以礼,实行礼治,就是要求人们文明待客、礼貌待人,遵守规范、准则和生产、安全、质量方面的标准。
如何做到有“礼”?孔子说,首先要“正名”,也就是让名实相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君主要像个君主的样,大臣要像个大臣的样,父亲要像个父亲的样,儿子要像个儿子的样,引申开来就是:董事长的言行要像个董事长,总经理的一言一行要像个总经理,质量检验员要像个质量检验员,看门的也要像个看门的、遵守有关纪律规范。所以,实行礼,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也是极其重要的,日本住友公司的总理事小仓恒就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建立事业的头一个条件,也就是人人尽本分、尽职责”。
四、智:“智”就是智慧,商人必须是聪明人。商祖白圭,是战国时的魏国之相,他提出商人应有的素质为:“智、勇、仁、强”,“智”放在了第一位,白圭商人必须反应迅速,“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史记》中描述白圭“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也就是要逆向操作、不与人趋,这些都是智慧的反映。
五、信:“信”就是讲信用,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民无信不立”,“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他要求“言忠信,行笃敬”。孔子“主忠信”,要求人们表里如一,言而有信,有诺必践,以诚待人。由于合同的不完全性,诚信也是市场经济得以发展的前提。在市场经济中,必须恪守信誉第一、用户至上、不欺诈、不做假冒伪劣等原则。
中国文明表面上是道德文明,其实是谋略文明;道德是表,是遮羞布,权谋是里;中国文化阳儒阴法,法家就是倡导阴谋权术。纵横家鬼谷子也主张暗箱操作,他称:“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如此的谋略文明,其特点是不遵循任何规则,道德信用当然无以立身其中。
如今,市场经济必须通过建立信用制度、鼓励企业参加ICE8000国际信用监督体系认证,以弘扬“信”。
除了“仁”、“义”、“礼”、“智”、“信”,企业家还要有“无”的境界。这里的“无”不是什么都没有的意思,而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所谓“有无相生”,“无为而无不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首先要有“无”的境界、“无”的心态,即自由心态,“无”即一切,一切即“无”,世界在虚实之间,企业家奉行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并存,做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企业家应当具有修身的两面性,一方面入世,勤俭,奋斗,谨言,慎行,敢于制度创新,另一方面超世,超越世俗,飘逸,隐退,低调,稳步发展,学会放弃,奈得住寂寞,所谓“天下几人能隐遁,汉家九鼎赖渔樵”,做百年老店、使基业长青也需要博大的淡泊的超越的情怀。
古人说得好:“浓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慢随天外云卷云舒”,这都是一种很高的忘我境界、“无”的境界。只有在“无”的境界,“有”中不忘“无”,企业家才能把持得住,才能不翻船,才能永续经营。
孔子说“隐居以求志”,诸葛亮说“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所以,“无”实际上是磨练、产生“有”的最佳时机。不过,有时候即使看见了、触摸到了“有”,也不要急于获得,所谓“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乃进步的根本”。
奉行“无”的管理,要求领导者——少发号施令,职员人人成为管理者;进行精简经营,提倡“大道至简”,突破烦琐哲学;使用“无”的技术,也就是简约的技术,企业从以技术为中心转到了以人为中心。
我认为,企业家还应当建立“无”的组织,即模糊的柔性的灵活的组织,鼓励员工打破条条框框去创新;企业家同时还要创造“无”的空间、遐想的空间,让无形的知识、思想、理念自由驰骋,发挥最大的潜力;企业家要与竞争对手“无”界限,“与狼共舞”,“无”排斥,“无”恐惧,与之合作,分享成果;应当创造“无”地产——网络经营,“无”距离——贴心的交流,“无”时间——及时的服务,“无”物质——重视无形资产和市场价值,“无”语言——企业家的根本思想、企业管理的精髓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所谓“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总之,我认为伟大的企业家都应当成为“无”的企业哲学家,成为道德企业家。大商谋予,小商谋取,希望每个企业家都成为回馈社会的大商。
(胡星斗,邮编:100081,地址: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电话:010-89837944,E-mail:[email protected]:http://www.huxingdo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