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为人有三级 处世需五计》
别说是有了功劳讨赏时说话要谨慎,就是说上级的好话时都得小心。在上级面前,即使好话连篇,也难免一语不慎,祸从口出。切莫以为每句好话上级都爱听,说好话也要慎于言。 民间有一则笑话:一个财主走路,一家丁相随。途中,财主忽觉腹中不爽,一屁骤响,家丁忙用鼻子闻,赞道:“这屁比兰花还香!”财主闻言放声大哭,家丁惊问其故。财主说:“听人说,放屁不臭,离死也就不远了!”家丁急忙又嗅了嗅,说道:“现在已慢慢地臭起来了!” 这家丁实在伶俐,能够急语补救。这则笑话虽有讽刺意味,但仍可看出在上级面前“敏于事而慎于言”的重要。 可见,无论是请功还是奉承,都须有“度”。过了“度”,让上级听出问题来了,还不如不说。 4.勤于报告 如果上级说“那个人真叫人伤脑筋!”那么,不要理解为一定是那个人的工作能力不强,也不是说他的工作业绩不好。相反,他的工作能力可能很强,工作业绩也可能很突出。但在其他方面,特别是在一些细小问题上,他却使上级感到不安与反感,结果失去了上级的信赖。这种情况在现实中相当多。 推敲其原因,可能是下级因工作驾轻就熟而忽略了上级的存在,没有表现出对上级应有的尊重,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没有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 一般说来,任何一位上级都比较看重两样东西:一是他的上级是否信任他;二是他的下级是否尊重他。而上级判断一个下级是否尊重他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下级是否经常向他请示汇报工作。心胸宽广的上级对于下级较少向他汇报工作也许不太计较,有时还会好心地认为,也许是工作太忙,没必要汇报;也许这本身就是他们职责内的事情,没必要汇报……但对那些心胸狭窄的上级来说,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他就会做出各种猜测:是不是这些下级看不起我啦?是不是这些下级不买我的账啦?甚至这些下级是不是想联合架空我?一旦这种猜测在他的心中形成某种定式,他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来“捍卫”自己的“尊严”,从而做出一些对下级不利的事情。 其实,上级也有上级的难处,他与下级所处的角度不同,对问题的考虑也不尽相同。下级往往只需要考虑自己分内的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单纯;而上级的头绪更多,需要协调的关系很多,他必须及时了解各个下级的工作情况,为了能从整体上对情况有所把握,也只有如此才能顺利推动本部门的工作。
![满足条件的不重复计数 第12节:与上级相处 计三 让上级满足(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060234287809.jpeg)
这里存在一个矛盾:一方面下级都愿意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独立做事,另一方面上级对下级的工作总存有不放心的心理。那么,什么是矛盾的主体呢?这就要看下级和上级谁对谁的依赖性更大。一般来说,在下级和上级的关系中,上级总是处在主导地位。原因很简单,他能够决定和改变下级的工作内容、工作范围,甚至工作职责。一句话,在很大程度上,下级的命运是由上级掌握的。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上述矛盾,通常的情况是下级应适应上级的愿望,凡事多汇报,这对那些资历深、能力强的下级来说,就要解决一个心理障碍的问题——即不管你怎样资历深、能力强,只要是下级,你就只能在上级的支持和允许下工作。如果没有这样的支持和允许,你就无法工作,更别说创出业绩了。 因此,下级要经常地、及时地向上级报告工作,这是对上级工作的支持,也是对上级应有的尊重。这种支持和尊重不仅是上级的工作和地位所要求的,也是理顺上下级之间关系必备的态度。 5.谨防越级 任何下级都有自己的直接上级。通常情况下,下级总是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为直接上级服务。由于某种原因,某些下级越过直接上级,与更高层的管理者建立了工作关系或者服务关系,这种行为被称之为“越级”行为。 “越级”现象出现的原因比较复杂,通常表现为有些下级拼命扩大“表现”和“推销“自己的市场,眼睛盯着握有更大权力的上级,主动向他们靠近,创造为他们直接服务的机会,有的甚至建立了比较稳固的服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