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为人有三级 处世需五计》
要间接解释,不要直接解释。一般说来,间接解释比直接解释好。间接解释是指通过第三者或者通过电话、文字材料等中间媒介进行的解释。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使上级觉得真诚可信。在你受到很大委屈,往往自己又不便说时,采用间接解释的方式效果会更好。 要“有选择”地解释,不要“面面俱到”。无论是当面向上级解释,还是通过其他途径向上级解释,都要本着“宜粗不细”的原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点到为止”,切不可纠缠于细枝末节,只要在大的方面解释清楚就行了,切忌喋喋不休地逐个问题逐个细节地给上级解释。如果你不得要领,不把大的问题解释清楚,反而在枝节问题上滔滔不绝,那么,即使你本来有理,恐怕也难以收到好的效果。所以,在向上级解释前必须认真思索,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理清楚,弄清何以要向上级解释,哪一点或哪几点必须解释清楚,这样才不至于在向上级解释时“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什么都想说却又什么都说不清。 要真诚解释,不要宣泄不快。下级主动向上级做解释,这本身可以看做是“高姿态”,但如果指导思想不正确,说话态度不诚恳,特别是借解释之名宣泄情绪、“秋后算账”,那么,“高姿态”便成了“低水平”,其后果也是可以想象的。作为下级,对上级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的批评,都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严格地检查自己的不足和过错。上级工作繁忙、头绪很多,说错话、办错事也是不足为怪的,而当他意识到自己批评错了,下级又能原谅他、体谅他时,无形中就增进了上下级之间的感情和友谊。如果下级有错不认错,或者一味地责怪上级,或者等待上级首先向自己认错,就只能导致上下级关系的紧张了。 6.恰当劝谏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上级也一样,只要他工作,就免不了会有失误或不当。一般情况下,如果是下级做了错事或工作中出了什么小毛病,上级就可以不绕弯子,直截了当地给予批评,而无须有诸多顾忌。批评的人,觉得理所当然;被批评的,觉得天经地义。 当然,随着人际关系的改善,干群关系、上下级关系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干群之间、上下级之间也会相互尊敬、相互谅解、平等亲近。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习惯于上级批评下级,而并不敢于也不善于向犯了错误的上级提出批评。其实,既不是上级不犯错误,也不是上级批评不得,关键在于你会不会把握时机和掌握分寸。 在劝谏之时千万要记住,上级终究是上级,下级毕竟是下级。既然如此,上级自然而然就有一种不容忽视的“权威”存在。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单位,也不管这个单位是大是小,都必须使全体人员具有尊重权威的意识,并且要依据权威的指令去办事。技术有技术权威,管理有管理的权威,只要充分利用权威的说服力,就能消除许多工作上的疑虑,使大家勇于冲刺,使事业欣欣向荣。 但是,如果你身为单位的上级,偶尔不慎做出错误的决定,就意味着你的权威将会受到影响。但是此时,假如下级直接指出或揭露出错处,你难免会认为下级是在向自己的权威挑战,伤害了自尊,而有些下不来台。应该说,任何一位上级大概都不会希望这样的局面出现。 在历史上,不乏忠贞之士因直谏皇帝后落得惨淡收场的事例。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劝谏者没有推敲处于上位之人的心态,损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当其自尊心受挫之后,感到自己威信受挫,进而恼羞成怒,直谏者的末日也就到了。当然,现代社会不会再出现这类封建王朝时代的悲剧了,但搞得不好,也会使上下级之间心存芥蒂、耿耿于怀、终日不快。如若碰上心胸狭窄、刚愎自用的上级,也许还会被降职、调离、甚至被炒鱿鱼。
![接受上级检查 第20节:与上级相处 计五 让上级接受(4)](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05595231364.jpeg)
所以,身为下级,如果你真的发现上级工作中出现了错误或问题,并且决意要向他指出的话,那么你就必须选择合适的时机,采用合适的方式,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