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见报的一则新闻很值得细细品味:温家宝总理在会见美国国务卿赖斯时表示,中方愿与美方一道努力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这一表态蕴含着多重深刻意味。
随着冷战结束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兴起,大国与大国之间的竞争关系从原来的军事敌对、经济制裁的你死我活,越来越演变为通过政治、经济手段,在竞争中有合作,在政治上减少干涉,在经济上互相依存。在资本市场中,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大量转化为以美国国债为主的美元资产;在实体经济中,美国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市场(仅次于欧盟)。所以,美国金融市场的大幅震荡绝对不利于中国。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表示要维护(美国及全球)金融市场稳定的一大出发点。
反过来看,中国近年来大量持有美国金融资产,其形成“金融核威慑”的战略意义也已逐步达成,即当中国在军事实力还无法抗衡美国的条件下,通过经济手段,大量购买美国金融资产,虽然因为汇率问题会形成阶段性损益,但对美国金融市场和美元走势形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这也使得美国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政治、军事等领域难以对中国形成更多的威胁,尽管遏制中国的快速崛起是其长期战略,但美国也不愿意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动荡的中国对美国的金融市场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以及廉价中国产品的消失对美国消费者利益带来的损害,甚至刺激美国的通胀。
所以,中国在全球化时代,只会在经济上与美国捆绑得越来越紧密,最终是双方利益不断趋向一致,中国以大量持有美国金融资产的“金融核威慑”,抵消美国对中国不利的政治和经济威胁,最终像两个持有核武器的超级大国一样,实现互有威胁,但又互不冲突的战略均衡。这种均衡符合双方的利益,也符合全球的利益。
另一个关注点是:这个表态中的“维护”两字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国力的快速提升。放在10年前,中国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还只限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缓解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但今天,中国已经可以出手 “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因为当下美国及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手段,已与中国的货币政策无太直接关系,更需要向市场直接注入流动性,以及购买受次贷风波影响的金融机构股权。中国现在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经济实力,也已经付诸于具体的动作(购买摩根斯坦利部分股权)。
根据中国领导人的这个表态,我预计会发生更多的类似注资和收购美国金融企业股权的行为。
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手段对中国而言,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越来越多美国金融机构的股权,无疑使得中国掌握了“金融核威慑”更多的主动权;但与此同时,一旦美国金融市场好转,从商业角度讲,中国在提升威慑力的同时,也能获得对美国金融机构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以及股权的增值。
次贷危机带来了这样的机会和局面,在出手帮助失衡的金融市场回归稳定的同时,中国也获得了越来越主动的战略地位,这也是另一重意义上的“和平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