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此次爆发的金融动荡的导火索是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和高利率造成了巨大还款压力。由于银行是信用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在实体经济所积累的风险最后过多的聚集在银行业里,最终引发了危机。
中国经济也可能潜藏着这样的风险,并且风险传递涉及的产业链更长,情况更加复杂,调控的难度更大。
一切的根源都是能源危机。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始终是粗放式的高耗能增长,重化工业建设、汽车消费等耗能大户的快速发展,因此最近几年高达10%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消耗了大量的石化能源。在能源需求持续高涨和美元持续贬值造成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双重压力,中国开始寻求在石化能源之外的替代产品。从吉林等省市开始逐步推行乙醇汽油起,生物能源开始逐渐进入能源消费的一线阵营。
从初衷上看,这样的措施可以一定程度的环境石化能源的依赖性。但是,却消耗了大量的农作物(其实,本轮波及全球的粮食上涨的根本原因也在于此)。农作物生产是人的粮食和肉类产品生产的基础,生物能源在2004年前后开始大量使用,导致作为粮食和饲料的农作物供给下降,特别是个别粮食主产区的表现更加明显。
经过2年左右的时间,供给下降所带来的影响开始逐步显现,粮食及肉类食品的价格出现明显上涨。由于食品价格在人们日常生活成本中占据主导地位,粮食及肉类食品的价格上涨直接的导致过去一年里CPI指数连续创出新高。
为了抑制由于CPI上涨带来负利率效应,央行不得不连续加息。一方面,加息的次数日益频繁却仍然无法改变负利率的局面;另一方面,加息给本已争议四起的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由于房贷市场发展迅速,各大银行都将房贷业务作为重要的利润增长点,而人口高峰状态的人们被迫接收高昂房价的压力,甚至成为房奴。央行逐步加息的政策虽然可以减轻负利率的不利影响,对给房贷消费者带来的更大的还款压力。
这样的局面就和美国前段时间的情况出现了很多的相似性。房地产市场火爆导致贷款购房者大增,银行为了发展业务提供了大量的信贷业务。在一个低息的局面下这样的局面可以不断推动经济增长,但是一旦利息增加到一个让市场恐慌的阶段,就可能会导致比较严重的金融动荡。
高耗能增长导致能源危机,生物能源兴起,但是却引发粮食供给下降和CPI上升,产生了负利率局面,央行开始加息,增加了房贷者压力;一旦房贷压力超过普遍承受能力,将可能引发金融动荡。能源危机就这样通过一系列的链条,将成本和风险转移到了金融体系和消费者身上。中国要想避免重蹈美国次级债的覆辙,需要在宏观调控上改变单纯以加息为主的思路,更重要的是改变目前高增长高耗能的增长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节能减耗可持续发展更密切的关系每个人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