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脱贫攻坚思考讨论 推进重庆金融生态建设的思考及工作重点



彭小兵,杨雯雯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重庆 400030)

[摘要]介绍金融生态系统论的概念及其构成体系,然后从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环境及金融生态调节三个方面研究重庆区域金融生态现状,重点提出改善重庆金融生态、构建区域和谐金融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金融;金融生态,金融发展

  A Study on Chongqing’s Financ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View of Financial Ecosystem

 

金融不仅是配置社会资源的最重要的手段,也是调配经济命脉的供血系统:金融通过配置资源引导各种生产要素,重新塑造经济乃至社会格局。

促进重庆城乡统筹发展和加快长江上游经济和金融中心的建设,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重庆经济与金融的和谐发展以及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这既是促进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重庆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重庆金融服务业和金融机构自身发展壮大、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金融生态是近几年国内理论界针对我国金融发展的特殊性,如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悬殊,间接金融发展滞后等状况提出来的仿生概念。金融生态是由金融子系统和与之相关联的其他系统所组成的生态链,是对金融的生态特征和规律的系统性抽象,本质反映金融内部外部各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有机的价值关系。

一、金融生态系统的结构体系

(一)金融生态的核心要义

现阶段国内理论界关于金融生态概念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即金融生态环境观和金融生态系统观。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其实是统一的,前者是后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是在前者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由于金融生态系统是对金融的一种拟生化概括和比喻,是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和成果来分析和考察我国金融体系。因此,可以把金融生态体系的核心要义概括为金融组织为生存和发展,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作用动态平衡系统。周小川在2005年首届中国金融论坛上运用了一个贴切的例子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金融生态系统这一概念,他说:“比如动物园的水族馆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鱼,就像我们金融生态系统中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自身必须健康,才能生存和自如地‘游动’,其自身的改革是最重要的。在金融机构自身改革的同时,确实有一个外部环境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个环境就像水族馆里的水草、浮游生物和氧气等一样,是鱼类生存和茁壮成长的必备条件。如同水族馆中各种生物构成的这个生态系统需要有适当的规则来维系,金融监管对于金融系统的健康运行也是不可缺少的。最后宏观调控就好像是水的温度,不能太冷,冷了有些鱼会存活不了;也不能太热,否则氧气会跑掉;还不能忽冷忽热。”在这个有关金融生态系统的形象比喻中,可以明确金融生态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环境及金融生态调节,并且,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二)重庆金融生态系统的构成体系

虽然金融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部分比较好理解,但要确定并理解区域金融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要素构成及其评价指标,还有一定难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报告认为,城市法治环境(贡献弹性0.194961)、地区经济基础(贡献弹性0.176118)、地方金融发展(贡献弹性0.135523)、金融部门独立性(贡献弹性0.121773)和诚信文化(贡献弹性0.121435)等五项因素对城市金融环境的影响力的总和达到75%左右;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和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分别在《广东区域金融生态实证研究》和《构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中也提出了金融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本文结合重庆金融发展的特点,选取几个影响重庆金融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见图1),并在下文运用它们来考察重庆金融生态的现状。

 

图1  金融生态系统结构

 

二、重庆金融生态系统现状

直辖以来的重庆经济和社会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增长级”,肩负起三峡建设的重任,并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在西部崛起,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跨越式的提高,国民生产总值由1994年的751.21亿,人均2525元到2006年的3486.20亿,人均12437元。目前,重庆已确立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开始了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于是,作为与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相呼应、相配套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西部重要增长极的重要支撑,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积极抢占西部金融制高点的口号在这一恰当时机提出。重庆经过了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为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政府的重视,金融生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长期以来作为非省会城市这一客观因素以及经济长期的粗放型发展使重庆在金融体制、环境等方面积累了许多问题,将面临深刻的变化。《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报告中显示在50个大中城市金融生态相对指数排名中重庆列29位,在全国横向比较中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可见重庆金融生态现状还不足以支撑起推动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任。改善金融生态系统,使金融和谐健康发展,成为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这直接关系到重庆能否实现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以及长江上游乃至中西部经济中心的宏伟目标。以下主要从金融生态主体、生态环境、生态调节三方面来考察重庆金融生态系统现状,分析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优劣势。

(一)金融生态主体发展状况

金融生态主体,是指具有自身生存动机和利益追求的、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不断地调整自身以适应环境和根据自身需要去作用环境的行为主体或组织单位。金融生态主体的发展状况是衡量地区金融主体实力和金融生态进化演变动力的重要方面。对金融主体状况的分析,从金融中介组织(银行机构、民间借贷)、金融市场组织(证券期货交易所)这几方面来加以考察。

金融中介组织。从银行机构类别和数量看,已基本形成以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分行为主体,全国性(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分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并存,外资银行重庆分行为补充,功能齐备、分工合理的银行组织体系。

不过,虽然重庆银行业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银行金融业务运作不甚理想,诸多问题不容忽视:一是近年来存贷差额绝对值比较大,高额储蓄的背后是大量资金闲置,银行机构应继续有效配置资金,加大信贷投入,避免造成资金浪费;二是外资银行还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优势,业务范围比较局限,目前集中于外汇贷款、公司业务,而个人外汇业务门槛较高,规模较小,且外资银行间发展不平衡,如汇丰银行外汇贷款业务已占据了重庆外汇贷款余额的绝大多数,而日本住友银行是第一家进入重庆设立办事处的外资银行,但至今尚未升级为分行;三是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比较单一,在盈利资产中90%以上是贷款,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分额普遍较低;四是从重庆银行机构贷款构成看,国有企业、城市基础建设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占总体贷款余额80%以上,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尤为突出,这对占重庆GDP50%的民营企业,无疑是个打击。

在重庆农村金融主体发展状况方面,从总体上看,农村正规金融中介组织不完善,无法向农村经济提供足够的金融服务,而且事实上成为农村资金外流的主要渠道。首先,在农村开展业务的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寥寥无几;农村的邮政储蓄只吸收储蓄不发放贷款,只剩下农村信用社。其次,农信社独自难当“支农”重任。目前正规金融提供的贷款仅为重庆农村资金需求的25%,乡镇企业信贷需求满足率也只有52%;在农村信用社获取小额贷款、联保贷款等信贷支持的农户数仅占重庆市农户总数的30.8%;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贷需求满足率也较低。再次,连续几年金融机构从农村地区退出力度加大,国有银行资金上存、邮政储蓄分流和农村信用社资金运用“非农化”,引致重庆农村资金外流。

不过,非正规金融中介组织在重庆有很大生存空间。特别是民间借贷,由于它具有广泛的灵活性,不受时间、投资和规模的限制,在资金使用上不存在事前事后的监督,借贷手续简便快捷受到中小企业的欢迎。来自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民间借贷已成为当前重庆农村资金流通的重要渠道,正日益影响着农民的生产生活。但是长期以来非正规金融机构处于非法地位,没有被纳入金融监管框架,以地下金融的形式存在和活动,借贷双方仅靠所谓的信誉维持,借贷手续还不完备,缺乏必要的担保抵押。民间借贷的随意性、风险性容易造成诸多社会问题。

金融市场组织。重庆的证券、期货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保险金融机构的发展态势较好,全国性和外资保险公司加快进入重庆保险市场的步伐。不过,由于直接金融发展的滞后性,与京、沪、深等发达地区相比,重庆金融市场组织数量少,资产较少,在资金融通上的作用远不及金融中介机构,处于起步阶段。随着重庆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保险业市场、期货市场和票据市场的逐步发展,重庆金融市场组织也在朝着规模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总体上,重庆多元化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基本建成,金融资产增长迅速,金融资产回报率高,这在全国范围内也较靠前。但是金融机构的体系还不够完善,银行、证券、保险数量多,创业投资、基金公司、信托公司少;货币经济公司、证券融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创业风险投资公司、财务公司,有的还是空白;内资金融机构多,外资金融机构少,外资证券、基金、信托、投资银行等还没有大的突破。加之上述各个金融主体存在的问题,重庆金融生态主体建设还有待加强。

(二)金融生态环境发展状况

金融生态环境是指作用和影响金融生态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因素,可分为金融产品、服务的消费者和社会、经济、法律、政治、文化等环境。前者主要从居民、企业、政府(作为消费者)三方面进行分析,后者主要从法治环境、地区经济基础、诚信环境、地方行政环境、金融发展氛围及文化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来看金融产品、服务的消费者。居民、企业、政府作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主要消费者,他们的消费能力消费结构直接影响到金融主体的经营能力和风险,关系到区域金融的发展潜力。而资本缺乏是包括重庆在内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障碍,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金融消费市场的消费疲软以及消费结构不合理。

居民消费能力分化,期待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务。近几年来重庆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收入差距也逐步拉大,人们在消费取向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中高等收入阶层的消费者更加关注个性的、时尚的代金融工具。而目前银行在个人业务上主要还是存贷款。显然,重庆个人金融服务业务的消费市场巨大,有待进一步开发。

企业金融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能力被限制,导致金融风险增大。目前重庆市有89.8%的企业主要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对银行的依赖性大,而且融资的金额有限。从金融市场看,通过借款、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的企业很少。企业的这种消费结构不仅影响重庆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同时也增加了银行风险。此外,中小型民营企业对资金需求旺盛,但由于银行机构贷款手续复杂,信用担保机构数量少、规模小,所以更偏好民间借贷,但民间借贷的不规范性增大了金融风险。

政府金融消费过多,不利于金融的持续发展,严重影响地方行政环境。直辖以来主要靠政府拉动金融需求,通过财政及政策性金融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环境建设,但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金融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随着地方政府债务与财政风险不断积累,并最终转嫁给地方经济系统和金融系统,直接威胁到重庆的金融生态系统。《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报告指出:重庆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沉重,导致了地区银行机构独立性不强。地方政府的消费能力有限,而且后续问题复杂,不能过多依赖,重庆金融消费需市场主导,政府促进。

接下去来分析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各种宏观环境。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环境是金融生态外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影响金融主体的运行和金融资产的质量。

金融法治环境建设滞后。法治环境主要从金融债权保护的法制制度建设,司法公正,公正程度和执法效率,以及对金融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等角度来衡量。我国金融法治环境普遍较差,经营失败的地方金融机构迟迟不能有效地处置,造成金融风险不断增加,金融生态日趋恶化。这一问题在重庆也比较突出,《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报告指出:重庆法治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执法难问题突出。

重庆腹地经济基础不扎实,不能有效支撑金融业的发展。近几年来,重庆的经济迅猛发展,在西部城市中遥遥领先,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自信心增强。但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不高,制约着重庆金融资源的进一步聚集和整合[7]。这使得重庆金融业的发展缺乏金融“腹地”的强力支撑。重庆在自我发展的同时应大力支持周边城市经济发展,跳出行政壁垒,加强成渝合作,推进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社会诚信意识薄弱,金融系统的信用体系没有建立。一方面,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居民的诚信意识比较薄弱,逃废金融债务、恶意欠债的情况时有发生。千方百计用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不实信息骗贷,大量转移资产的现象还存在。另一方面,重庆金融系统信用体系没有建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就与银行信贷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不规范有直接关系。

地方行政重视和支持金融发展,但对干预金融运行的度的把握还需完善。重庆市政府近年来为金融发展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大幅度的动作,如重组了重庆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了重庆渝富资产管理经营公司作为金融控股集团、成立了全国最大的信用担保公司三峡担保等等,但同时在这些金融市场的建设中无不烙下了政府的痕迹,行政干预的度还没有完全把握好。

金融发展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但还没建立与金融中心相适应的金融文化。重庆发展金融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三峡工程、重庆直辖、西部大开发三大国策给重庆带来旺盛的投融资需求和发展金融业的机遇。但是金融发展政府只是引导者,真正决定市场的是企业和广大消费者。但重庆金融市场不活跃、上市企业数量少,创业投资少,居民金融消费需求不足,这既说明重庆缺乏对消费者金融知识的普及以及对企业金融文化的培育,也表明重庆金融人才缺乏,知名的金融家不多,无法为重庆金融中心建设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重庆金融发展氛围和金融文化环境有待改善。

(三)金融生态调节状况

金融生态调节主要由内部调节与外部调节组成。内部调节主要是金融主体自身生长、破产衰败等调节对金融生态的影响;外部调节主要是宏观当局各种政策和金融监管对金融生态的调节。重庆金融生态调节问题主要是重庆金融生态主体内部调节能力较差,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外部环境因素如地方行政干预,法治不健全等对金融业的过度保护和管理措施,极大地削弱了优胜劣汰生存竞争规则对金融主体功能作用的强化和创新推动,也极大地破坏了金融生态竞争规则。经营不善的乃至失败到严重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无法及时退出金融市场,恶化了金融生态体系,最终导致有问题的金融机构污染正常的金融机构。

 

三、重庆金融生态建设的工作重点

对重庆金融生态体系的改善,需要全方面、多角度地进行。如进一步完善金融主体结构,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大力培育金融中介机构,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强化重庆金融业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改善金融的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营造法治公平、诚信稳定、竞争充分的金融生态外部环境;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等。但是,除了这些一般性的建设措施外,重庆金融生态建设的工作思路要特别注意四个方面的改善。

(一)建设重庆农村金融生态

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重构农村金融体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对于重庆加快建成城乡统筹发展、推进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具有重大意义。

放开对农村民间非正规金融(包括各种形式的基金会、民间借贷)的限制,承认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合法地位。这一点上应由重庆政府引导,让农村的民间借贷浮出水面,然后逐步将其纳入金融监管的范畴中去。这样做不仅将直接扩大针对“三农”的金融服务供给,而且由于更多的金融机构加入农村金融市场,将会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市场被农信社所垄断的局面,形成不同金融机构、组织之间的良性竞争,从而改善农村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质量。

对国有商业银行和农信社进行拆分重组,并在条件成熟时允许民营资本进入。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原国有商业银行或农信社的人员、技术和网络优势,迅速建立起一个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为主体的、竞争性的金融网络。这一步的关键在于农信社。农信社应担负起农村金融生态建设的主力,不仅要理顺自己的产权制度,完善财务制度,创新信贷制度,提升竞争能力,还要很好地响应政府有关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调控政策,同时为民间资本树立榜样。

考虑在放开民间金融的同时取消农村储蓄机构。目前的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只存不贷,不仅成为农信社吸收储蓄的竞争对手,而且成为农村资金外流的一大渠道。如果没有了邮政储蓄吸储,农村民间金融的放开不会直接对农信社的资金来源造成大规模的冲击,这样既可以形成农村金融的竞争局面,又不致加剧农村资金流向的“非农化”。当然,这一步的实施不可一蹴而就,应考虑到农民的存款习惯,应逐步撤消农村储蓄所。

在自愿基础上大力鼓励和发展各种农村(民)组织和协会,包括广义上的各种经济组织(协会)以及狭义上的金融合作组织(协会)。这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分散的农户缺乏贷款抵押品、以往贷款资信历史记录缺乏等缺陷,也可以极大地提高农户在争取贷款过程中面对金融机构的谈判能力。

(二)强化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

随着重庆市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深入,民营经济扩大化已成趋势。如何满足民营经济对资本的巨大需求,来有效填补政府积极财政淡出后的投资空间,从而带动投资的可持续发展,是改善重庆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这里,规范非正规金融中介机构,将民间借贷引入合法轨道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将民间借贷合法化的途径之一是创办民营银行,专门吸纳民间闲散资金,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当然,民营企业从设置、制度到金融业务的运行都与商业银行有很大区别,在这一点上可以向我国闽南、江浙一带学习。闽南、江浙一带由于长期缺少大企业、大项目,从各种渠道争取的国家部委投资也很少,客观上形成了“弱政府控制”的自组织市场经济形式的试验场,在吸引外资,筹集民间资金方面有丰富经验。浙江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更能促进金融的市场化。比如一家浙江台州经营业绩很好的民营银行,他们的工作方式很特别,他们认为小企业的贷款跟大企业的贷款有很大不同。小企业财务不健全、不透明,很难用正常的方式来了解它的财务。所以他们贷款不需要任何报表,只需营业执照,然后,银行就自己去考察,如通过小企业的客户介绍、它的邻居、合作伙伴了解情况,再加上对他们的产品前景的预期,最后是考察他在银行的现金流状况。不同的企业,就有不同的金融机构,不同的信用形式,不同信贷政策,不同管理方法,不同治理方法。

(三)优化重庆房地产业的金融支持环境

重庆房地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为重庆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同时我们要警惕房地产业的超常发展将会对金融带来破坏的风险。长期以来,我国房地产业的融资渠道单一,银行体系支撑着我国房地产业金融。房地产的高回报,使许多银行在贷款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违反有关规定,向开发商发放大量贷款。大量的资金涌向房地产市场,又缺乏必要的风险控制意识和手段,从而使许多开发商拥有少量的资金就可以从事项目开发,造成过度开发。各种投机行为愈演愈烈,不断堆积金融风险,给泡沫的产生埋下了隐患。华南地区各城市作为率先经济开发地区,在金融生态上没有表现出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称的优势,很大原因就是当地的金融风险大多与房地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目前重庆市房地产开发贷款在金融贷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需要更加注意吸取华南地区教训。重庆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有效地防控房地产泡沫的产生:一是建立房地产业正常发展所需要的法律基础和制度环境来保障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贯彻和房地产金融的健康发展;二是发展多元化房地产金融支持,除了各大商业银行外,要大力发展专业政策性房地产金融机构和房地产贷款担保中介机构;三是积极完善房地产金融一级市场,构建二级市场;四是商业银行立足于市场和消费者,创新房地产抵押贷款工具,推进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

(三)改善金融发展的文化和人才支持环境

建设金融文化,要突出诚信文化建设,培育金融消费者文化,大力开展中小投资者信用教育,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公众的金融意识和金融能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此外对重庆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聚集金融人才,建设自己的金融人才队伍,包括一支以优秀金融企业家为代表的金融领军人才队伍,一支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金融专业人才队伍和一支以高技能人才为骨干的高素质金融员工队伍,这三支优秀队伍的出现,才可能使重庆真正成为一个真正的金融人才高地。当然,要造就这样的队伍,就要大力推动金融人才积聚的政策法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首先可以为金融企业家创造一个要整合市级政策研究部门、金融管理部门、在渝金融机构、大专院校等金融领域的智力资源,组建重庆市金融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我市金融业发展和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建设出谋划策,为市委、市政府的相关重大决策提供咨询,使金融专家人才队伍真正地将所学用于实践。鼓励大专院校设立金融专业,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建立金融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长效机制,着力引进和培养一批既懂金融经济理论,又具投融资、精算、核保核赔、法律等跨专业知识,且兼备企业资本国际化运作经验的专门人才,为企业输送高素质金融员工队伍。

四、政策建议

金融生态理论将金融拟生化,强调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考察金融发展状况,这是目前研究区域金融最全面、最具实践性的理论工具。改善重庆金融生态环境,重庆市政府要明确工作重点,把握方向,控制好尺度,为金融运行的市场化营造良好的环境。

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如同生态系统中适者生存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市场竞争就是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永恒的规则。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作用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金融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重庆政府前一阶段干预金融运行较多,的确起到了启动金融发展的作用。现阶段应及时转向以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搞好宏观调控,做到以政策引导为主,逐渐减少直接参与。前期以政府注资成立的金融机构推向资本市场后,在条件成熟时,进入资本市场在资本市场通过各种融资方式进入融资,然后应逐步撤资,减少在这些机构的投资决策、资本决策,将回收的资金用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促进重庆宏观金融体制改革。改革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只有建立以多种经济成份、多种信用形式、多种融通渠道的金融机构为主体,各种风险投资机构、理财服务和担保机构、合作金融和民间借贷并存的新金融体制,才能使金融资源从垄断性分配中走出来,走向市场化。金融生态系统建设重头戏在金融体制。

优化金融主体结构。金融主体应向多元化,纵深化发展。首先,要进一步推进金融中介机构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在加快股份制改造的同时,更注重提高自身的金融服务、金融创新能力,拓宽服务渠道,增强对科技创新和和民本经济发展的服务力度;国家政策性银行应进一步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及区域发展政策;重庆市商业银行应加大对重庆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项目建设的投资;外资银行应发挥在外汇贷款、国际结算中可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利率以及国外网点分布众多等优势,积极拓展外汇业务、企业贷款、人民币业务。其次,做强做优金融市场组织,如推动西南证券公司优化资产结构,积极上市;积极推动设立三板市场或者柜台交易中心,多设立产权交易所和期货交易公司及其营业部。再次,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如鼓励设立货币经济公司、证券融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创业风险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机构。最后,将最有潜力的票据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做出重庆特色。

营造金融信用环境。加快建立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以个人联合征信系统、中小企业征信系统为主体的金融系统信用体系。各级有关部门要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建立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信用评价机构,完善信用评价机制、体系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扬,王国刚,刘煜辉.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       周小川.法治金融生态[J].中国经济周刊,2005,(3):11.

[3]       苏宁.金融生态环境的基本涵义[J].金融消息参考,2005,(10):6.

[4]       徐诺金.论我国的金融生态问题[J].金融研究,2005,(11):31-38.

[5]       中国银行广东分行课题组.广东区域金融生态实证研究[J].南方金融,2006,(11):5-8.

[6]       吴大庆,王定芳.构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J].区域经济,2005,(5):58-59.

[7]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课题组.关于重庆金融业集聚力和辐射力的调查分析[J].中国金融,2006,(19):64-65.

[8]       章奇,黄季焜.农村金融现状与政策分析(之二)[EB/OL]. http://jlin.ccer.edu.cn/article/article.asp?id=257,2004-12-13

[9]       李芯.我国房地产金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1) :117-118

 

 推进脱贫攻坚思考讨论 推进重庆金融生态建设的思考及工作重点


*基金项目:感谢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批准号:2007-JJ15)和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咨询研究项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10621.html

更多阅读

重要节点 加快推进 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的重要一步

系列专题:创业板上市 我国证券市场中备收关注的中小板块“悬疑”终于尘埃落定:17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   此间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此举不仅标志着酝酿已久的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迈出了

推进营商环境举措 日本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举措及启示

   日本自然资源匮乏,石油、煤炭及天然气等主要能源资源均未蕴藏,能源自给率仅4%左右,日本所需石油的99.7%,煤炭的97.7%,天然气的96.6%都依赖进口。1973年和1978年的两次石油危机,给日本经济以严重冲击,也迫使日本政府从此推进新能源开

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 货币的崛起及金融危机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两年前,美国哈佛大学著名英裔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就预见到美国将爆发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两年后的今天,在这种预测变为现实而且逐渐扩散成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之际,弗格森最新出版

加强城市金融业务发展 金融生态与城市发展

如果说金融是一个城市经济的血脉,那么金融生态则是城市发展的根基,当前,金融生态建设愈来愈成为城市管理、建设和发展的主流取向。三门峡曾被河南省银行业协会列入“黑名单”,金融生态建设的忽视为三门峡经济发展带来了切肤之痛。可喜

声明:《推进脱贫攻坚思考讨论 推进重庆金融生态建设的思考及工作重点》为网友痴心错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