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上,所有的买家与卖家都愿意低价买入、高价卖出,买家与卖家有可能都是盈家,而在一定情况下,却只有人做输家。
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言,在房地产蒸蒸日上见顶的时候,有一些老板会把公司的帐务做得很好看来等别人来买。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如果把这件事情做反了,那就是在交学费。
3月18日晚,中信证券(600030)发布公告称,因贝尔斯登方面的情况出现新的变化,公司决定终止与贝尔斯登就去年11月达成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中的相互投资和业务合作计划的协商。中信证券想交学费没有交成。 变故来自在风雨飘摇中无法支撑下去的贝尔斯登,主要是由于其次级房贷投资失利拖累旗下两只对冲基金倒闭,引发管理层动荡及股价暴跌等连锁反应,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加重,贝尔斯登只好求助美联储。3月16日,在美联储支持下,摩根大通宣布已与贝尔斯登达成协议,该公司将以2美元/股的价格换股收购贝尔斯登,1股贝尔斯登股票将换0.05473股摩根大通股票,两家公司的董事会已一致同意该项收购案。
表面上看,中信证券公司终止与贝尔斯登合作似乎是明智之举,这将使得中信证券免受次贷危机困扰。实际上,中信证券公司根本无意终止与贝尔斯登的战略合作,贝尔斯登当然也无意终止与中信的合作,谁愿意被低价收购呢? 2007年11月,与贝尔斯登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后,一直在对贝尔斯登进行全面尽职调查。所谓尽职调查,其实与等待批复没有什么两样,中信证券方面主要考虑三个时间点:一是贝尔斯登2007年年报的发布,二是贝尔斯登2008年一季度报表的发布,三就是两国监管机关正式批准合作。其实关键就是在等待两国监管机构的批准,结果等来的是贝尔斯登的危机。要不是次贷危机的发作来得太快太猛,中信证券恐怕又要经深陷贝尔斯登次贷泥潭,中信证券的股价无疑更会在贝尔斯登的危机中风雨飘摇,那个个时候中信得到的恐怕是投资人的唾弃。
中信证券很幸运,就像一个人刚打算从高楼上跳下来,结果就被楼旁的大树挂在了树枝上。这个人没有被摔伤,你当然不能说他有先见之明,他为了避免摔下来而事先抓住了身边的树枝。虽然中信证券终止了与贝尔斯登的协作,但不能说这不是中国金融企业的另外一次惊险的教训。
在终止与贝尔斯登的战略合作计划终止后,中信宣布与贝尔斯登原有的战略合作计划虽然终止,但是公司没有受任何损失,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并没有任何改变,公司将继续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相比中信证券与的贝尔斯登的合作条款,摩根大通的收购无疑是低价收购,这当然与美联储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我们相信,中信退出与贝尔斯登的合作也许并非明智之举。我们可以在一个高的价格上就一个资产达成合作协议,而就同样一份资产在一个低的价格上就放弃了协议。这说明了什么?我们在这份资产在高价位的时候忽视了它的风险,而在这份资产低价位的时候忽视了它的价值。要不然,贝尔斯登怎么会被摩根大通低价位收购了呢?也许我们到找国际战略合作伙伴还有更深的含义,比如实现业务多元化与开展国际业务。那他们同样的业务在高价位的时候就值得合作,在低价位的时候就不值得了么?也许任何一个行业在走向国际市场的时候都会交学费,我们已经看到中国制造业在海外收购的一些成功案例。
中国人用辛苦的血汗赚来了外汇,在美元贬值的时候我们已经遭受巨大财富损失,金融投资的缩水让我们感到更加可怕。资本市场的投资与制造业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在制造业用千千万万廉价劳动力赚来的血汗钱,好不容易积累起不少的外汇储备,美元贬值使中国人的血汗钱缩水,之后中国人的血汗钱又在国际资本市场又加速缩水,试问中国金融网企业在交学费之前冷静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