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第六节 美国杜邦:走出斯巴达(1)



系列专题:《蓝血企业-塑造企业的斯巴达与雅典精神》

  第六节 美国杜邦:走出斯巴达

  美国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杜邦,杜邦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杜邦。世界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杜邦,杜邦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杜邦。不论是世界大战还是战后的全球竞争,杜邦都在不断地重复着这个简单逻辑。

  如今,全美51个州,无论何处,无不受到杜邦家族的影响。在为数不多经历两次工业革命尚能存活的企业中,杜邦公司的常青不老不能不提。1811年,杜邦成为美国最大的火药生产商;1902年,杜邦家族的堂兄弟缔造了现代杜邦,创造了20世纪美国大公司的组织和管理模式;1938年,杜邦员工发明尼龙,从此改变了整个纺织业的命运;1969年,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宇航员穿着25层夹层制成的太空服,其中有23层是杜邦材料;1981年,杜邦用80亿美元收购大陆石油公司,收购金额为当时美国之最。2002年,根据杜邦公布的财务报告,该公司的收益率高达17%,2003年第二季度,这一数字又上涨到24%。而据《财富》对31个行业的统计显示,化工行业当年平均收益率只有2.4%。如今,杜邦在70个国家开设了135家制造企业,75个实验室,拥有18个战略业务单元和80项截然不同的具体业务,拥有2000多个产品,年营业额达440多亿美元,市场价值近600亿美元,拥有8万多名员工, 1.8万多个直接客户,数以亿计的间接客户每天都在使用杜邦的产品。

  由1802年一家生产火药的小公司,发展成今天生产日用化学品、石油产品直至原子弹、氢弹的跨国集团,在两个世纪的生存斗争中,杜邦何以基业长青?

 第41节:第六节 美国杜邦:走出斯巴达(1)
  杜邦公司现任全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查尔斯?贺利得(Charles O. Holliday)说:“我们有着自我改变、自我转型的基因,我们的祖先对于改变从未退缩过,我们靠不断地自我创新来获得持续发展,但是我们又是有所变有所不变的。”

  历史上的杜邦家族是法国富埒王室的贵族。老杜邦曾经是个外交官,因协调法国和美国的关系有功,被封为贵族,加官晋爵。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革命群众攻占巴士底狱,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拿破仑上台后,老杜邦因为是“旧王党分子”而被放逐到美洲,于1800年带着两个儿子伊雷内和维克托及全家13口人来到美国新大陆。当时的美国正处于剑与犁并行、血流成河与欣欣向荣同步的变革时代。无论是战争还是开拓,在火器时代,火药都是重要手段,曾在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主管的法国国家火药和硝酸钾管理局工作过的伊雷内,看中了火药工业在那个时代的机遇。很快,杜邦公司借着美国历次战争的需要站稳了脚跟。

  蓝血企业家亨利?杜邦是杜邦公司的第三任总裁,他成就了杜邦帝国的第一个经济巅峰,为杜邦从火药制造商到化学大王的成功转型准备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但是,同样因为军人亨利,杜邦帝国几乎走入末路,易主他姓。亨利是伊雷内的儿子,曾在美国陆军服役,退役后回到公司,他被誉为“天生的企业家”,领导家族长达39 年之久。由于接任公司以后完全是一套军人派头,所以人称“亨利将军”。

  亨利为杜邦公司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接任时公司负债50多万美元,到他卸任时公司已成为此行业的领导者。他任职期间,恰逢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由于他对战争到来时间的准确预测和积极准备,杜邦为北方军队提供了1800吨火药,是全美国供应量的40%。那时候,无论战火在哪里燃烧,运送火药的军车都会在杜邦工厂的简易公路上日夜奔忙。所有战争都伴随着悲惨和辛酸,但是战争却给杜邦带来了快速成长。

  军人严厉果敢的铁腕统治是亨利的一贯作风,在他任职的39年中,公司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采用专制独裁的“凯撒式经营管理”,实际上是单人决策经验式管理。亨利不仅是企业的首脑,也是整个杜邦家族的一家之长。他事无巨细、独立决策所有公司事务,还负责召开家族会议。公司所有决策都由他亲自制定,所有支票都由他亲自开,所有契约也都得由他签订。他一人决定利润的分配,亲自周游全国,监督公司的好几百家经销商,他亲自写的信不下25万封。在每次会议上,总是他发问,别人回答。他全力加速账款收回,严格支付条件,促进交货流畅,努力降低价格。直到72岁时,亨利仍不要秘书的帮助。

  事实证明,亨利的“凯撒式经营管理”的确使公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因为这时候的杜邦公司经营产品还比较单一,公司规模也不大,市场变化不复杂,只要质量保证,竞争者是难以超越的。但在亨利去世之后,公司迅速爆发危机。

  19世纪末的美国正好处于大建设阶段,铁路、电报、工业等一切都方兴未艾,所有巨大的基础工程——大坝、水库、隧道、铁路、港口、桥梁、矿山和油井……都需要火药,火药的需求量并不低于战争时代。杜邦从来就不为火药的销路发愁,唯一值得担心的是产量能否跟上不断扩大的需求。

  亨利的侄子尤金接任后缺乏经验,却试图承袭其伯父的作风来经营公司,终于陷入公司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中。亨利时代的“凯撒式管理”已不适合公司规模及那个时代的发展。1902年,尤金去世,死于肺炎。由于死得很突然,既没有培养合适的总裁接班人,也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因此,杜邦家族一片混乱。其合伙者也都心力交瘁,两位副董事长和秘书兼财务长相继累死。公司濒临危机,无人敢接重任,家族拟将公司出卖给别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10171.html

更多阅读

斯巴达克斯(血与沙)第七集:送别苏拉

本周斯巴达克斯(血与沙)第七集在周一晚就看完了,一直没有时间在BLOG和写点内容,其中一个原因是截屏方法没掌握好。斯巴达克斯(血与沙)第七集,承接上集结尾:斯巴达克斯亲眼看着爱妻“苏拉”在怀抱中去世,他赖以生存的信念破灭后,斯巴达克斯

斯巴达克斯:竞技场之神6集全

斯巴达克斯:竞技场之神[6集全 ...用来填补《斯巴达克斯:血与沙的传说》(Spartacus: Blood and Sand)第一季与第二季间空白的迷你剧(6集)被命名为《竞技场之神》,由三名来自澳大利亚的演员主演。【剧情介绍】在斯巴达克斯到来之前,Gannicus是

《斯巴达之魂》:通往鲁迅的重要驿站

《斯巴达之魂》:通往鲁迅的重要驿站——兼论青年鲁迅的思想起点杜光霞1鲁迅,一个太过独异的个体,卓然特立于其民族、时代与社会群体之中。从中国近现代至当代,我们无法将鲁迅纳入某一个相对较为持久的思想文化或文学群落,甚至无法找

《斯巴达300勇士》与《300勇士:帝国崛起》

昨天看了《300勇士:帝国崛起》(《300:Rise of anEmpire》)后感觉《斯巴达300勇士》的内容都忘光了,所以决定今天再看一遍《斯巴达300勇士》(《300Spartans》)。看了两部电影后影片中好多内容都串了起来,十年前(影评上说的)薛西斯的父亲大流士

声明:《第41节:第六节 美国杜邦:走出斯巴达(1)》为网友青春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