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写给企业人的飞行日记:边走边想》
领导篇 过去了是快乐过不去是折磨 过去了是快乐,过不去是折磨 经典的老话、古训、哲言都一定有它的道理。否则,就不会是经典,就不会传承下来和传诵开来。例如,“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又例如“大器须经小折磨”和“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这些话提示了由诸多事实提供的规律。所以就有道理。办企业如此,做人亦如此。 我在公司的一些诸如大学生座谈会之类的活动中,讲得最多的是想做大事的人要有耐心,想做大事就要有积累,厚积薄发。我说这些话的时候四十多岁了,尽管自己年轻时在这方面并不一定做得好,但完全是过来人的感受。说这些话的时候有很微弱的一点心虚。因为现时的中国是很讲实惠的,多少担心年轻人听这样的话会觉得老套。必须看到,当新的时代到来之后,当因特网上每时每刻都有以千万计的年轻人在活动的时候,人与人的价值观差异是很大的。 1991年的时候,柳传志在许多场合经常会谈“信不信”的问题。那个时候联想集团的收并入不高,有一些年轻人只要愿意去外企工作,他们的薪水会有成倍增长。但是,联想希望他们留下来。柳传志为大家勾勒了联想未来的发展蓝图,包括告诉大家随着公司的发展,大家的收入也一定会有很大提高。 但是,还是有很少的人会持怀疑。因此,柳传志这时必须谈“信不信”的问题,信者继续前行,不信者可以离开。那一年,联想走了一些人。几年之后,这些人有一些后悔。更多的人,像杨元庆、郭为,都选择了留下。留下来的这批人后来赢得了大家的敬佩,毕竟大事不糊涂。但是,相信即便他们留下了,也经历了一番艰苦的心路历程。这是一种磨炼。 还有一种磨炼。1999年元月,整整一个月,我经历过这种磨炼。1997年我创办了一家公司,一年后这家公司错误地进入了出版传媒领域。我们在这个行业整整进行了一年的工作。发现了许多问题,这个领域至少当时不是我们那样的小公司应该进入的。我们也直接损失了200万投资。这对我创办的那个公司是一个灾难性的打击。因为我们一共只有300万创业投资,赔掉了200万,还有七八十万固定资产。账上只有十多万块钱了。而当时公司一个月的成本也是十多万块钱。 那个月我很痛苦。我想过以股权去融一部分资金,也想过去借一笔资金。这两条路在当时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困难。我需要的不是大数目,我相信有很多人愿意帮我。 但是,我做了另外一个决定:不借一分钱,从头再来。为什么呢?柳传志在1997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句话对我是有触动的。柳传志说他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假如联想创业之初,政府不是给他20万投资,而是给他500万、1000万投资的话,会不会有后来的联想?柳传志说自己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并且结论是不乐观的。这番话对我有触动。 加上1997年这次办公司,我个人有过两次创业经历。第一次时间不长,后来又回联想了。两次创业经历都很相似,一开始都赔钱。这使我想到一个问题:一个文人,尤其是一个自视很高的文人,可能这就是他在务实精神要求很高的企业里所必然经历的磨难。度过了,回想起来很快乐。过不去那真的是一种折磨。搞不好还是一种灾难。
![第15节:过去了是快乐过不去是折磨](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021939858015.jpeg)
那一年的春节,我和好朋友郭为一起在中关村翠宫饭店喝茶。我跟他简单地说了一些情况,然后跟他说我决定了,一分钱不借,土里刨食也要把赔掉的那两百万挣回来。 后来,我们真的把那些钱挣回来了。尽管过程艰辛,但最终是快乐了。快乐不在于挣到钱这个结果,关键在于你会挣钱了。对于一个文人来说,这很重要。重要到你要么放弃办企业,要么就去过这个坎儿了。 企业中,尤其是那些觉得自己是人才的人,有时候会有一些假装的高尚。磨炼之后或者真的高尚了。但过程会是一种痛苦,至少开始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