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写给企业人的飞行日记:边走边想》
组织篇 别把家族公司办成家庭公司 边走边想 写给企业人的飞行日记 别把家族公司办成家庭公司

很久以来,人们始终在讨论议论家族公司的利弊。支持者说意大利、德国、美国以及日本,都有大量家族公司的成功案例。因此,足见家族公司是有生命力的。反对者说家族公司是封闭的,所以不会有很好的发展。双方都能够有足够的事实和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说归说做归做,中国民营企业的常青树鲁冠球让儿子接班了。格兰仕的老梁总也把事务交给儿子小梁总了。还有温州著名的打火机企业,老板周大虎也把儿子周小虎提前安排进企业学习了。而另外,若干年之前,知名的四川民营企业希望集团刘氏兄弟分家,到目前,分了家的刘永行和刘永好看来都情况良好。 其实问题的关键不是家族公司好不好的问题。而是怎样把公司办好的问题。家族与否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别办成家庭公司。什么叫家庭公司呢?就是家里的人情世故进公司了,家里的规矩进公司了。它们压倒或者代替了公司的规矩与原则,这就是家庭公司。譬如说,老板的兄长进入了公司,那就注定是副总。即便不是副总,副总也管不了他。原因只有一个,这是老板家里人。封建王朝的时候叫皇兄。皇兄国舅都是惹不起的人物。这等于把家里的人情世故带到公司了。2000年的时候,浙江杭州一家饮料企业,兄弟姐妹一家人都在公司工作。最小的弟弟是大股东和董事长。因为公司管理太严,涉及到兄嫂了。最后一家人春节团聚大打出手,兄嫂把无情无义的董事长弟弟给了一通重拳教训。这是中国家族公司的一个问题,有家庭没公司。家规大于公司,人情大于原则。 家庭公司的第二个表现是职业化建立不起来。不管你请了多少多么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进来,在巨大的家族力量面前,这些人始终是弱势群体。他们无力改变什么,要么与公司里的家族成员激烈碰撞,要么忍气吞声碌碌无为,最终出走。家族公司请职业经理人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大股东真的觉得家族企业往长期想没有前途,想通过职业化使家族成员退出经营层而成为投资人。另外一种情况是大股东自己搞不定家族成员,他没办法让家里人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与能力,于是就谋求借用职业经理人来解决问题。不好说一定谁对谁错。总之,大股东的责任是推不掉的。如果你已经把公司办成了家庭公司,那么很难有人能帮你擦屁股。你只有自己去解决。最多,别人只能配合你。 不必要理论家族公司优劣,也不必要否定家族公司特殊的魅力。“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关键是要守军纪,而不是家规。中国的家族企业守军纪的少,遵家规的多。所以它们是家庭公司。一旦守军纪了,其实家族与否并不重要。什么叫军纪?就是沃尔玛每一个家族成员都只有自己手里那一份股份,你如果笨就在公司里什么角色都捞不到。可口可乐、惠普的创始人家族里有一大堆这样的食利者。你如果能干,IBM的老沃森也可以把位置交给儿子。什么叫家规呢?就是阿斗再笨也要当皇帝,尽管他当皇帝江山会丢,尽管他当皇帝也是事事由诸葛亮做主,那也要阿斗当皇帝。因为他是刘备的儿子。这就叫家天下。家规大于天下。中国的家庭公司也基本上是继承了这样一种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