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写给企业人的飞行日记:边走边想》
组织篇 积极的领导应该是鞭打慢牛 积极的领导应该是鞭打慢牛 人是有惰性的。纵使十分优秀的人物,自觉与不自觉间也经常会有惰性表现,轻与重只存在程度的差异,很难有人会毫无惰性。 我刚进入企业的第一位经理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转业军人,是一个勤奋到走起路都两脚生风的人。他有一句口头禅:“人没干活累死的,只有闲散闲死的”。当时特别觉得这是长者教诲,那时候我只有20多岁。后来知道这话儿也不全对。因为日本、韩国都有人过劳死。我想现在中国也会有人过劳死了,只是媒体不报道而已。 但无论怎么说,所有人都会认为勤劳与积极是良好的人生态度,这一点是无疑的。在中国有两个故事不应该讲,而恰恰有一些媒体愿意讲。第一个故事是说富人与乞丐在海边度假的。富人对年轻的乞丐说:“小伙子,你这么年轻,为什么不去干活挣钱呢?”年轻乞丐问:“我干嘛要去挣钱呢?”富人说:“如果挣了钱你就可以像我一样到海边度假晒太阳呀。”年轻乞丐回答:“那我现在也是在晒太阳呀!”
![第39节:积极的领导应该是鞭打慢牛(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021418937725.jpeg)
尽管我们提倡言论自由,但这个故事我总觉得在中国不宜多讲。它的消极与当年的阿Q异曲同工。中国很贫穷,需要创造,这样的故事百害无一利。 第二个不能讲的故事是关于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买房子的。美国老太太年轻时就用银行贷款买了一套房子,还了一辈子债也住了一辈子房。中国老太太从年轻时就存钱,终于存到的钱够买房子了,但她也老了,存了一辈子钱但没有房子住。这个故事上世纪90年代很多主流媒体拼命讲,目的是要拉动内需,鼓励消费。我知道这个故事的合理之处,知道它对我们中国人转变观念的好处。但依然觉得在一个贫穷的国家,对享受的过度主张还是有问题。富人可以谈享受,穷人还是要多想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