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写给企业人的飞行日记:边走边想》
组织篇 竞争是一种基因之二

竞争是一种基因之二 ——肥水也流外人田 又例如企业内部采购。通常,大多数企业由小到大,到达一定规模的时候,要么会实施产品多元化,要么会实施产业多元化。而这种多元化多数又会是从相关多元化开始,即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产业链上下游。 多元化的企业大多数会存在各业务单元相互之间的采购关系。我们把这种关系叫作内部采购。它的好处在于增加企业利润来源和形成整体优势。一般来说,一个做房地产开发的企业,假如它自己同时拥有建筑公司,那么它的房地产建设任务一定会要由自己的建筑公司完成。 联想集团在1996年的时候有四大业务单元。其中两个业务单元存在上下游的采购关系。一个是以联想电脑为主的自有整机产品业务;一个是以联想电脑主机板为主的自有配套产品业务。这是两个完全独立运营的事业部,都归联想全资拥有。但是,有好几年的时间里,联想电脑并未完全使用本集团制造的主机板。有的时候联想电脑可能采用了50%本集团制造的主机板,有时候多一些或者少一些。缺口部分的主机板从哪里来的呢?委托台湾优秀的厂商加工的。这其中原因完全不是因为联想自己主机板生产能力不足,而是因为当时台湾厂商的主机板具有更好的性价比。尽管如此,至少生产主机板的事业部对这样的事实不理解。在他们看来,既然集团本身拥有主机板的制造能力,那么电脑事业部就不应该把采购合同交给别的企业,肥水不流外人田。何况,连本集团的电脑都不使用自己的产品,板卡事业部有何颜面去说服别的电脑厂商采购联想的主机板呢? 柳传志没有干预这件事,我猜想,他也许看到了问题的另一面。假如集团规定电脑事业部必须全部采购自制主机板的话,首先是对杨元庆以及电脑事业部的不公平。因为杨元庆的责任是整合一切可以整合到的资源,向市场提供性价比最具竞争力的联想电脑,从而向集团贡献最好的利润。这就像波音飞机的零部件不一定要从美国采购的道理一样。假如联想制定一个必须完全内部采购的死规定,对联想以及板卡事业部当然会存在短期的好处。但是可能扼杀了联想电脑的市场竞争力,包括伤害了集团公司团队的竞争精神。 其次,板卡事业部也可能由于集团的这种保护政策而产生依赖不求进取。 我猜想柳传志应该是看到了这样的问题,所以他没有干预。 一如柳传志倡导的那样,联想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企业。这种市场化不仅仅表现于它的竞争策略和管理模式方面,还体现在它的内部人才流动,内部采购这样一些关键问题的处理上。 我们必须看到,一个团队良好的竞争意识与竞争精神是这个企业保持强大竞争力的基础。那么建立和保持这种竞争意识并使之成为团队成员血液中的成分,仅仅是分配制度和用人制度常规意义上的变革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延伸到企业的许多关键业务制度和管理行为方面,进行反省并加以改造。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面对的是一项基因再造工程。“羊变狼”口号容易喊,行动艰难。但不变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