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获美国总统奖女孩的成长历程:做最棒的自己》
老师们都长长地哦了一声,觉得很神奇。我微笑着,继续自己的讲述:“从形式上,京剧可分为武戏和文戏。武戏偏重于武打动作,文戏则偏重于唱腔。在唱功上,京剧讲究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既要讲究唱腔的韵味,又要强调唱腔的感染力。因此音色,音量,音调差一点儿也不行,演唱时要表达的情感更要到位。只有如此,才能把外部表现与内心体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为了表演的需要,京剧的角色分出很多行当:生、旦、净、末、丑。生有老生、小生之分;旦有正旦、花旦、青衣等,还有演老年妇女的老旦;还有净,即花脸,有文花脸、武花脸等。丑就是所谓的丑角,文丑是指幽默诙谐的角色,多是一些被讽刺的人物;武丑则经常演一些飞檐走壁、胸怀绝技的江湖人士、侠客,他们行动非常轻巧、敏捷。”
![第35节:给老师讲京剧(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015533426149.jpeg)
“京剧演员的分工不同,演员的演唱区分不是根据演员音域的高低,而是根据角色的特点。比如演老头、老太太、青年人、中年人、文人、武士、出嫁和没有出嫁的女人等,这些特定的角色都有着自己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方法,而表演方式也都有着各自的特殊动作。” 我边说边指着剧照或是放录像演示。 讲完这些以后,我又大概讲了一下京剧的服装。我带去了《霸王别姬》中的两件服装,一个是白色的,适合武将穿的战袍。我讲了它的穿法,腰里还要系什么东西,戴的是什么样的帽子;另一个服装是霞帔,就是皇后、妃子穿的那种。穿上以后,要系上玉带,戴上凤冠,这样就证明这个角色是皇后身份。 另外,我还带了一些脸谱,于是就讲了一下京剧脸谱的意义。花脸中各种颜色的含义都不一样。比如说红色的脸谱代表忠厚善良,白色代表奸诈,蓝色代表凶悍等等。 大伙听得非常入迷。接下来我让大家伙儿看录像,放演的是戏剧片段,分别有老生、花旦、武生,或是丑角的表演。 快结束时,教室里突然又来了一些人,看样子他们对京剧都非常好奇,也非常喜欢。于是我继续放录像,大多都是京剧的著名片段、折子戏,比如武戏《三岔口》中,主人公任堂惠和刘利华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对打,气氛紧张激烈,动作滑稽幽默,谐趣横生。 本来要讲半个小时,结果我讲完以后,已经超过半个小时,已经将近40多分钟了。可是,没有任何老师站出来说:“你讲了这么久,是不是该下课了?” 相反,他们还兴趣盎然地不断地提问,我就一一地回答。比如他们问:“京剧小生为什么要那么唱?” 我就告诉他们:“京剧中的小生主要是描写一些青年男子,比如《群英会》中的周瑜、《白蛇传》中的许仙、《西厢记》中的张生等角色,他们年轻、英俊,所以要用刚柔相济的曲调和气度大方的动作来表演。小生的主要特点是:嗓音宽厚圆润,扮相英俊,表演细腻,行腔刚劲遒健,韵味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