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果断但不莽撞(3)



系列专题:《处世至境:中庸的智慧》

  这样一来,无形之中使萧太后面临更严峻的形势,宋朝军民顽强的抵抗使她不得不冷静地分析前线战事的态势。事又凑巧,一个偶然机会,她的先锋官萧挞凛在察看地形时被宋军伏弩射死。军未交战,先失大将,辽军士气受到影响,加之大军深入,背后宋朝州城坚守,仍有后顾之忧,萧太后对这种处境有很清醒的认识,她决定以战求和。主意一定,她便派人到宋营,答应北宋先前屡屡求和的要求。宋真宗本来就对亲征三心二意,终日提心吊胆,对战争缺乏信心,他见萧太后同意议和,便急忙派曹利用前去磋商。萧太后见宋使前来,故意吊宋廷的胃口,便提出要宋朝退出后周柴荣时收复的关南之地,曹利用当即回绝,并回去复命。这期间,宋辽之间的摩擦不断,互有胜负,但因宋军一方宋真宗缺乏斗志,辽军一方萧太后担心旷日持久,天气转冷,事发突变,于是又有了第二次谈判。这次,宋真宗告诉曹利用:“只要不割地,就是多给100万金帛也无所谓,萧太后答应退兵就行!”?

  萧太后见曹利用二番前来,又对他提出关南之地。曹利用说:“这些都是前朝旧帐,我朝不知。若是每年得些金帛佐济军需,还可商议,太后所说割地之请,我万不敢向皇上奏闻!”辽政事舍人高正始抢上一步厉声对曹利用喝道:“我太后陛下此次统兵南下,就是要收复故地,若只得金帛而归,实愧对我大辽国民!”曹利用不慌不忙地反唇相讥:“听起来你似乎是为大辽国民着想,若依你所言,这关南之地一日不得,干戈便一日不止。哼哼,如此连兵结衅,竟是利在何处?!”曹利用此番话语,也正是向萧太后陈说利害,萧太后又岂能不知!她见此情形,便同意按曹利用所说,议和。双方经过激烈的交涉和讨价还价,终于达成协议——此所谓“澶渊之盟”,宋辽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宋真宗尊萧太后为叔母,维持旧疆。双方边民不得交侵,宋每年输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给辽。?

  澶渊之盟,双方握手言和,然而,对于萧太后来说,沿边州、军各守旧疆之说,实际上就是从法律上获得了合法占据幽云地区的保障,这一点对于契丹的发展(尤其是汉化,封建化进程)产生了重要作用。总之,澶渊之盟使契丹与宋朝关系进入新的阶段。萧太后的功业也达到新的高峰,这一年,儿子圣宗皇帝为她上了尊号,日“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法道洪仁圣武开统承天皇太后”,因此历史上对她有承天太后一称。?

  澶渊之盟,各自罢兵。从此,宋辽双方进入了百余年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萧太后在第二年,还下令在双方边境开设榷场进行贸易,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在11世纪,中国逐渐走上统一的历史进程中,萧太后看到双方势力均衡,能够相结盟好,化干戈为玉帛,对于宋辽双方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乃至民族融合都有积极意义。正是这样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才使萧太后真正开创了一代“中兴”大业。?

  千百年来,宋与辽的战争,人们都是倾向于宋的,认为宋才是合法的统治中国的统治阶级,其中,历史小说《杨家将》中对此观点极尽渲染,的确,人们在评论历史时都会有一种历史倾向,这是不可否认的。当然,我们不排除杨家将在人们心目中的英勇形象,他们是一种民族精神的感昭。但后来忽必烈的蒙古大军和满清王朝都是以少数民族统治者的身份统治着中原,而且他们都是从北方打到南方。这当然是历史阶级观点,我们不去探究,我们所要讨论的是萧太后的那种从不惧怕失败,果断顽强的性格,以及以其为代表的这种性格所决定的命运。?

  敏于行而讷于言?

  作为一个有修养的人,总是能够把自己的聪明把握到一个恰当的尺度,然而,有些人总是自命不凡,把精明智慧放在脸上,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智慧不是一个戴在脸上的华丽面具,不是老挂在嘴角旁的口头禅,精明智慧只应体现在踏踏实实的工作之中。?

  作为一个领导者,我们在待人接物时,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尊重别人,不要动辄就口无遮拦地对别人品头论足,议论别人的美丑、笨慧。如果我们不学会尊重各种各样的人,就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同理,平日不可因追求一时的口语之快而作意气之争,不可因意气用事而得理不饶人等。总之,初为领导,要学会收敛锋芒,真诚宽厚地待人,更要掌握说话艺术和行动稳重的技巧。所谓“敏于行而讷于言”,也就正是君子“内精明而外浑厚”的表现,是不露锋芒的诀窍,当然,这些表现都应是自觉的、容不得伪装的,否则,谁倘若用伪装忠厚的面貌来欺骗别人,总是难瞒有识之士的。?

 第20节:果断但不莽撞(3)
有人认为,不露锋芒就会埋没自己的才华,其实不然,不露锋芒者都有一种实至而名归的特色。东晋时,少年的王献之曾将一个用毛笔写就的“太”字送到母亲处炫耀,经一番细看,母亲说:“此字仅那一点的功夫才算是到家啦!”献之闻言,才深感自己的书法功夫与功力方面都欠火候,原来那一点正是他父亲王羲之刚添加在他所写的“大”手上的。此后,王献之以父亲为榜样,不慕虚声浮名,依缸磨墨,刻苦练字,把18缸水都用完了,终成为了与父亲齐名的大书法家。?

  历史与现实中的那些深藏不露锋芒者,每每会以喜怒不形于色、少言寡语、平和恬淡的神态和不哗众取宠的态度投入生活,做到为人周到、处事练达。在这方面,初涉人世者不妨从多动手、多动脑子、多动耳朵与眼睛,少用嘴巴、避免与人争强好胜、计长较短做起,从而踏实地走上人生的旅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09099.html

更多阅读

第20节:子女教育不是科学,而是艺术(10)

系列专题:《成功私教: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  我不知道我的孩子们是不是觉得我这样的教育方法给了他们很大帮助,现在他们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也采取了同样的方式,只给孩子大体的方向性指导,例如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等,具体的

不能说的秘密电影 第20节:第一章 不能说的培训(19)

系列专题:《不败销售的职场道术秘籍:做单》  谢正轻车熟路的把车停到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地方,打开收音机,电影里男女主角的对话马上充斥到车内的每个角落。  这个电影院对于谢正来说再熟悉不过,他用这套方法狙击掉身边每个难度值在80

第20节:爱上现在的自己(3)

系列专题:《白领减压: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寂寞?还是说一种不习惯?”  “总之就是你要把自己从以前正常、自由的生活平稳地过渡到病床上。平日健康的时候,你可以自由出入很多地方,你可以用游玩,闲逛打发时间……但是现在不

不随波逐流的例子 第41节:审时度势 但不随波逐流(3)

系列专题:《处世至境:中庸的智慧》  1855年11月,杨秀清托天父下凡,以洪秀全苛责女官等事,要打洪秀全40大板。韦昌辉等众官一齐哭求代受,不准,直到洪俯伏在地,准备受杖,方才赦免。?  1856年8、9月间,杨秀清又借天父下凡,逼洪秀全到东王府

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2 第40节:审时度势 但不随波逐流(2)

系列专题:《处世至境:中庸的智慧》  著名作家张贤亮,在监狱和劳改农场度过20多年,由于他没有放弃在逆境中寻顺境,没有放弃学习和思考,所以当逆境解除后,虽然年过40,仍能奋起直追,在文学创作上获得极大的成功,以后又利用文学上的名声,在更大

声明:《第20节:果断但不莽撞(3)》为网友回忆是撕心裂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