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处世至境:中庸的智慧》
老者又说:“小子,给我穿上。”? “唉,也罢,做好事做到底,给他穿上。”张良单跪在地,给老者小心翼翼地把鞋穿上。谁知老者一声谢也未说,仰天大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老人复返道“孺子可教也”,与张良约定5天后清晨重见。? 张良感到很惊异,5天后,第一遍鸡叫时,他便起身来到桥边,不料老者已先到,他斥责张良:“你与老人约会,还来晚了,5天后再来吧。”如此这般竟连续三次,张良一无所获。? 这天,又到了与老人约定的时间,张良一夜未睡,半夜里就来到桥边。他站了一会儿,见老人姗姗而来,张良的坚忍与真诚受到老人的赞扬。老人拿出了一本书,对张良说:“读此书可成大事。用此书兴邦定国,成就大业。”说完,飘然而去。? 张良惊奇异常,天亮后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诵读,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后来,辅佐刘邦夺秦天下,争楚霸位,遂成一代名士。? 《三十六计·假痴不颠》中曰:“假作不知而实知;假作不为而不可为,或将有所为。”意思是假装不知而实际非常清楚;假装不愿做,实际却是不能做,或是等待时机到了再去做。? 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乌江亨》:“胜负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诗中,杜牧感慨项羽逞一时之英雄,惜一时之名,不能忍辱负重、包羞忍辱,而自刎乌江,失去了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的机会。?
![第61节:静如处子,动如脱兔(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014237168678.jpeg)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在早年是一名布衣百姓,衣食常常没有着落,贫困潦倒,常为人讥笑。? 一天,当他在街上行走时,迎面过来一个屠家的少年无赖,他素与韩信不和。韩信见了,急忙撤身而走,不愿与之正面冲突。? 这时,那个无赖也发现了韩信,见他要走,便一把抓住韩信的衣领:“你这个胆小鬼,见了我想跑,想往哪儿跑?”? 他一眼又看见韩信腰下的佩剑:“哦,你小子还佩剑,你配佩剑吗?”说着动手要解韩信的剑。韩信往后一跳,挣脱了无赖的纠缠,想照旧走自己的路。? 不料,被无赖一把抓住,“我说,你虽说人高马大,却是一个草包。咦,生气了吗?你的嘴角抖什么?如果你是条汉子,就拔剑来刺我,咱们比划比划。如果你没有勇气,贪生怕死,就从我的裤档钻过去。”? 韩信听了,血一下涌上了头,他盯着那张无赖之极的脸想了很久,很想拔剑出来,与他决斗,凭自己的武功,是不怕他的,但韩信的心里又在琢磨,这个家伙虽不怀好意,与之决斗却无太大意义。唉,也罢,我就是从他胯下爬过去,他就能比我高明了吗?? 想到此,韩信慢慢俯下身,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这时,街上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韩信不逞一时之勇,而是忍辱负重,不把自己的生命浪费于无足轻重的决斗上,虽然蒙受了巨大的耻辱,仍能自强自新,终于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大显身手。他先是投靠项羽,后来,又投刘邦,被刘邦拜为大将,强兵百万,指挥若定,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刘汉政权四百余年的基业立了汗马功劳,终于成就大业,名垂千古。而那位无赖却连姓名都未留下,相比之下,孰胜孰败,孰优孰劣,自见分晓。? 包羞忍辱是一种博大的情怀,可能要遭到巨大的人格、精神的污辱,但如果已经有“济天下”的雄心壮志,便不能斤斤计较,目光短浅,而应该着眼未来,不做无谓的牺牲。不逞一时之勇而毁掉自己的美好未来,小不忍则乱大谋。珍惜生命,珍视自己才是上策。? 动如脱兔先发制人? 太监安得海奉慈禧之命外出京城结纳外臣。当时慈禧、慈安两宫垂帘听政,明争暗斗,慈禧吩咐安得海悄悄出去,暗暗回来。? 哪知这安德海骄横惯了,出京没几天,他就命人在船上升起大旗,大肆张扬,让沿途官吏纷纷接驾、送贿,所到之处,鸡犬不宁。船入山东德州境内,德州知府前去拜接,送上银子加两,安得海嫌少,限他三天之内交足5000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