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节:识人之妙存乎一心(19)



系列专题:《品谋贵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人》

  因此,曾国藩在处理进退关系问题上,则是该进时进,当退时退。在曾国藩不得已启程 赴两江总督任之时,途中观者如潮,家家香烛、爆竹拜送,满城文武士友皆送至下关。申刻 行船时,遂将郭嵩焘所纂《湘阴县志》阅读一遍,以抑制自己复杂的心情。睡后,则不能成 寐。“念本日送者之众,人情之厚,舟楫仪从之盛,如好花盛开、过于烂漫,凋谢之期恐即 相随而至,不胜惴栗。”后二天,他每日只看《湘阴县志》,并将此志寄还。从第四天开始 上半日处理文件,见客:下半日与晚上便开始抓紧时间读《国语》、《古文观止》。告别了 他经营多年的江宁,离开自己血脉相承的胞弟,怅怅如有所失,内心十分不安,只企望旅程 之中能在自己喜爱的书籍中得到安慰与休憩。同治八年(1869年)1月9日,曾国藩行至泰 安府,忽然接到新的寄谕,所奏报销折奉旨“著照所请”,只在户部备案,毋须核议。这等 于说,一些人原抓住曾国藩军费开销巨大,要审计查账,现在一纸圣旨就将此事一笔勾销, 不再查他的账了。曾国藩为此大受鼓舞,认为这是清政府对他的特别信任、空前恩典。谕旨 使他“感激涕零,较之得高爵穹官,其感百倍过之”。因而便又有点心回意转,虽虑“久宦 不休,将来恐难善始善终”,但不再要求辞职了。这样一来,曾国藩心头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而且看书的劲头更足了,轿中、宿店的旅途之中,他将《战国策》、《左传》反复阅读, 目的是在进见皇太后、皇上之时,陈述自己的中兴大业之策。

  曾国藩一生中几进几退,但每次面对困境时他都能冷静面对,从容找到出路,这大概就 是他之所以能在官场中纵横数十年的资本吧!

  擒纵征服人心

  千万不要笨拙地认为在一个人身上有效的策略,必定可以运用到所有人的身上,要找出 与对方沟通的钥匙,首先必须打开他们的心胸。 三国时期,魏国从北方对蜀国发动全面攻击,与此同时,孟获领导的蛮邦不断骚扰南方 。作为丞相的诸葛亮要防卫北方的魏国,就必须先解决南方的威胁。于是,他挥军南下,去 解决南方的危机。?

  诸葛亮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攻占人心,而非城池;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赢得人心是 最关键的。”

  在交战中,诸葛亮设下陷阱,掳获了孟获大部分的军队,孟获本人也被俘虏。然而诸葛 亮没有惩罚或处死他们,而是以食物和美酒款待,蛮兵眼含热泪,感谢诸葛亮对他们的恩惠 。

  诸葛亮对孟获说:“如果我放了你,你会怎么做?”

  蛮王回答:“我会再度召集军队,与你决一死战,如果你再度俘获我,我就会臣服。” 于是诸葛亮就将孟获放了。

  孟获果如其言,再度攻击。但是其部下受到诸葛亮的善待,反戈一击,把他绑住交给诸 葛亮。诸葛亮再度询问孟获相同的问题,孟获回答:“我不是在公平决战下被打败的,而是 因为手下背叛,所以我会与你再决胜负,如果第三次被抓,我就会臣服。”于是,诸葛亮又 把他放了。

  接下来的几个月,诸葛亮一而再、再而三地智取孟获,但是每一次孟获都有借口:误中 诡计或是运气不好等等。

  第六次被擒后,孟获主动说:“如果你第七次掳获我,我会倾心归服,永不反叛。”诸 葛亮表示:“如果我再擒住你,我就不会释放你了。”

  孟获第七次又被擒住了,在这场杀戮之后,诸葛亮不忍再面对他的俘虏,他派遣使者告 诉孟获:“丞相特令我来释放你,如果你办得到,再去动员一支军队来决战,看你能否击败 丞相。”

  孟获垂泪不止,跪倒在地,终于臣服了。

  诸葛亮设宴礼遇孟获,重新让他登上王位,将征服的土地全部归还,然后带领军队返营 ,没有留下任何驻军,南方的威胁终于解除了。

  真正聪明的人会作长远的打算,长时间的征服会激起被征服者的厌恶乃至仇恨,最终的 结果是他们将奋起反抗。这种征服只能带来潜在的危险。真正懂得进退规则的人会“攻占人 心”,让人信服。信服的对手就是潜在的同盟。

  用心去筹划并且迎合对方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弱点,慎用征服,那样只会激发对方的不满 和不悦。对于每个人来说,心才是主宰,会时刻影响情绪,温情胜于严酷,深入人心的信服 胜于强力制胜的征服。一旦在心理上控制了对方,他就会成为你忠诚不贰的盟友。

  现在,很多人感觉到麻木与平淡,同时开始怀疑权威,他们处于冷漠和僵硬状态,成为 从众行事、循规蹈矩的机器,这一切都使得权力操纵或强力征服更加无效。

  信服能转化为长期的支持;征服带来的则是暂时的顺从。与其操纵了无生气的傀儡,不 如让针锋相对的人信服你,心甘情愿为你的计划效力。要找出与对方沟通的钥匙,打开他们 的心胸,让他们对你的一切都心悦诚服。

  虚实玩弄权术

  玩弄权术的人往往利用虚实规则达到自己的目的,有可能他给别人设置了“两难” 境地和“控制先项”,可是人们却还为他拍手叫好。?

  1847年,32岁的俾斯麦成为普鲁士国会议员时,在国会中竟然没有一个可信赖的朋友。 细心地观察之后,他决定与当时已经没有任何权势的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结盟,这与人们的 猜测大相径庭。腓特烈威廉四世虽然身为国王,但个性软弱,明哲保身,经常对国会里的自 由派让步。这种缺乏骨气的人,正是俾斯麦在个性及政治上所不屑的。?

  俾斯麦的选择的确让人费解,然而他却依然不断讨国王欢心,当其他议员攻击国王诸多 愚昧的举措时,只有俾斯麦支持他。?

  1851年,俾斯麦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腓特烈威廉四世任命他为内阁大臣。他并没有 满足,仍然不断努力,请求国王增强军队实力,以强硬的态度面对自由派。他鼓励国王保持 自尊来统治国家,同时慢慢恢复王权,使君主专制再度成为普鲁士最强大的力量。国王也完 全依照俾斯麦的意愿行事。?

  1861年腓特烈逝世,他的弟弟威廉继承王位。然而,新的国王很讨厌俾斯麦,并不想让他留 在身边。?

  威廉与腓特烈同样遭受到自由派的攻击,他们想吞噬他的权利。无奈的国王感觉无力承 担如此危险不安的权位,开始考虑退位。这时候,俾斯麦再次出现了,他坚决支持新国王, 鼓动他采取坚定而果断的行动对待反对者,采用高压手段将自由派赶尽杀绝。?

 第58节:识人之妙存乎一心(19)
  尽管威廉讨厌俾斯麦,但是他明白自己更需要俾斯麦,因为没有他的帮助,自己的权位 就会面临危机。于是,他任命俾斯麦为宰相。虽然两个人在政策上有分歧,但并不影响国王 对他的重用。每当俾斯麦威胁要辞去宰相之职时,国王从自身利益考虑,便会让步,这种方 法很奏效,可以说,俾斯麦在真正意义上掌握了国家的权力。?

  当时,很多野心勃勃的青年政客,都希望自己能够在国家政权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于 是,他们把精力倾注在最有权势的人物身上,希望能够以此掌握权力。而俾斯麦则认为,依 附强势是愚蠢的行为,因为强势已经很强大了,他们可能根本就不需要你;而与弱势结盟则 更为明智,可以让别人需要你而依附于你,让自己成为他们的主宰力量。他们不敢离开你, 否则将会给自己带来危机,他们的地位就会受到威胁,甚至崩溃。?

  俾斯麦聪明地攀上了权力的最高峰,他身为国王的左右手,不仅牢牢地掌握了自己的命 运,同时也掌控着国家的权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08979.html

更多阅读

第88节:借人之力,成己之实

系列专题:《成就非凡事业的砖石定律:选对人做对事》  第九章 建立牢不可破的利益同盟  即使你的工作能力强,思考问题也比其他人深远,在合伙人中居于无形的领导地位,你仍然不能仗着“自己比别人强”的想法独断专行。做生意也跟为人处

第57节:识人之妙存乎一心(18)

系列专题:《品谋贵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人》  这就是说,如果置地效仿文华东方,将会使华资财团陷于极其被动的局面。  置地从华资财团手中以每股8?95港元的价格赎回8?2%股权,共耗18?34亿港元资金 。这意味着置地总估价约为223亿港元,以

第56节:识人之妙存乎一心(17)

系列专题:《品谋贵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人》  5月1日初,李嘉诚、郑裕彤、李兆基,以及香港中信集团的荣智健等华商,频频晤面, 商讨对策。他们决定,为防止置地效仿文华东方,必须趁其另一反收购举措尚未出笼,向怡 和摊牌。  这一切似乎早在

第55节:识人之妙存乎一心(16)

系列专题:《品谋贵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人》  在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随军。吕布在曹军和刘备等各路军队的围攻下,败退后固守下 邳,虽经过多次进攻,曹军仍攻不下城池,这时曹操的军队已经疲惫不堪了,曹操就想撤兵 回宛城。荀攸坚决反对,他对

第54节:识人之妙存乎一心(15)

系列专题:《品谋贵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人》  建安三年,荀攸随曹操征讨张绣。荀攸看到当时的形势对曹操很不利,就对曹操说:“ 张绣与刘表联合抗我,互为犄角之势,但是张绣粮饷全靠刘表供给,时间一久,刘表力不能 支,必然与张绣分裂。我不如缓

声明:《第58节:识人之妙存乎一心(19)》为网友零時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