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学做一个生活的智者:愚者与智者的48个差距》
听着李涛的故事,招聘人员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说道:“你说的是一本很不错的杂志,我也很喜欢,放心,回家等通知吧!” 两星期后,李涛被这家出版社录用了。 成功的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但是它不会主动地降临到任何人的头上,它需要你靠勤奋去争取,靠努力去把握。 比尔·盖茨说:“你能够使成功成为你生活中的组成部分,你能够使昨日的理想成为今天的现实。但是,靠愿望和祈祷是不行的,必须动手去做才能让你的理想实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在我们羡慕智者获得成功的时候,更要从他们身上看到他们走向成功的过程。机遇从来不会光顾只会等待的愚者,机遇喜欢和有准备、有头脑、善于创造的智者握手。 42.智者靠智慧工作,愚者靠体力工作 俗话说:“力气不如方法”。上帝赋予人的条件是公平的,都有两只手和一个大脑。但是人们所创造出的劳动成果却不尽相同,有的人辛苦一生,却只是勉强维持生计而已,而有的人却能在短时间内创造出多于他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财富。这其中的奥妙何在呢?仔细分析一下,原来是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一样。愚者在工作中,勤勤恳恳、踏实苦干,靠的是自己的体力,赚取劳动果实;智者则是靠智慧来工作的,他们勤于动脑,找准工作方向后,便为自己积极创造成功的机遇,把愚者眼中的不可能变为可能,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为扩大经营规模,决定高薪招聘营销主管。广告一打出来,报名者云集而至。 面对众多应聘者,招聘工作的负责人说:“相马不如赛马,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出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的卖给和尚。” 绝大多数应聘者对此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愤怒:出家人要木梳何用?这不明摆着拿人开涮吗?于是纷纷拂袖而去,最后只剩下3个应聘者:甲、乙和丙。 负责人交代:“以10日为限,届时向我汇报销售成果。” 10日期限到了。 负责人问甲:“卖出多少把?答:“1把。”“怎么卖的?”甲讲述了历尽的辛苦,游说和尚应当买把梳子,无甚效果,还惨遭和尚的责骂。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头皮。甲灵机一动,递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下一把。 负责人问乙:“卖出多少把?”答:“10把。”“怎么卖的?”乙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他找到寺院的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当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发,”住持采纳了他的建议,那山有10座庙,于是买下了10把木梳。 负责人问丙:“卖出多少把?”答:“1000把。”负责人惊问:“怎么卖的?”丙说他到一个颇具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朝圣者、施主络绎不绝。丙对住持说:“凡来进香参观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励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3个字,便可做赠品。”住持大喜,立即买下1000把木梳。得到“积善梳”的施主与香客们很高兴,一传十、十传百,朝圣者更多,香火更旺。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甲的工作方式是靠自己的体力,虽说他历尽辛苦,但效果甚微,费了好大劲,才卖出一把木梳。乙善于观察,比甲的工作效果稍微好点儿,但也不甚理想,唯有丙、既善于观察,又勤于动脑,结果匪夷所思地把1000把木梳推销给和尚了。这给我们以极大的启示,只要利用智慧,世上便没有什么不可能。 世上没有什么点金石,要说有的话,那便是人的智慧。在智者的眼中,即使一堆垃圾废品,也可能变成一座金山。
![第72节:别和工作过不去(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012167945712.jpeg)
有一对居住在美国休斯敦的犹太父子,靠做铜器生意为生。一次,父亲问儿子,1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35美分。父亲说:“不错。所有美国人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你应该说3.5美元。你试着把1磅铜做成门把手看看。”